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康复阶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7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康复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39)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组(n=39)则按照康复阶梯展开康复干预。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CSS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CSS评分较低,FMA评分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康复阶梯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借鉴。

  • 标签: 脑卒中 常规康复护理 康复阶梯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思维导在对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高血压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高血压护理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对患者进行指导培训,以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精神状况(如焦虑STAI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探讨思维导在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思维导应用到高血压的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率,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并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思维导图 高血压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经过内外多项研究和实验证明思维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儿科本科的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可以适应儿科学整合性发展,促进儿科循证医学的进步。本文结合儿科本科教育的当前现状,阐述儿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索思维导在儿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法。

  • 标签: 思维导图 儿科 本科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在老年人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静息超声心电图和UCG检查,然后对照诊断结果来分析静息超声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心动的阳性预测值较高,但是特异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都较低,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诊断的敏感性也会有所提高。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超声心动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他它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都较低,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 标签: 超声心电图 老年人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及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论。结果与应用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超声心动诊断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94.44%>80.56)相对更高(P<0.05)。根据超声心动的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房纤颤患者右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右心功能,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房纤颤患者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的漏误诊原因。方法对本科室40例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2013年5月到2018年6月间确诊)进行研究,产前均实施了超声心动检查,将产前检查与产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产前检查的结果。结果产前检查时3例胎儿出现漏诊,包括肺动脉闭锁1例,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漏诊率为7.50%。出现误诊4例,其中1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法洛四联症,1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大动脉转位,1例大动脉转位误诊为右室双出口,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为共同动脉干,误诊率为10.00%。结论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存在误诊和漏诊状况,未来需采取多切面检查,并依据各类型病理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提升诊断结果。

  • 标签: 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 超声心动图 漏误诊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80例孕妇,对所有孕妇均采用B超检查方式,并对疑似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与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在80例受检孕妇中,超声心动共出现1例误诊情况;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98.75%(79/80)。结论超声心动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进而为后期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45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为对象,所选病例对象入院后都施行常规心电图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的诊断检查,评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检查用时、检查反应时间以及诊断所需时间。结果床旁超声心动的检查诊断正确率(91.72%)显著高出常规心电图(51.72%),二者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用时、检查反应时间及诊断所需时间对照差异均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使用于急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检查中,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鉴别病人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急诊心血管疾病 床旁超声心动图 检查诊断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临时阻断技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视频眼震电检查鉴别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视频眼震电检查,根据结果对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进行鉴别。结果本组中枢性眩晕患者42例(52.5%),外周性眩晕患者38例(47.5%)。结论视频眼震电检查鉴别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对比评价。方法选取我院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心脏超声心动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诊断出25例肥厚型心肌病,阳性率为52.08%;多层螺旋CT诊断出48例肥厚型心肌病,阳性率为10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X2=30.247),P<0.05。结论心脏超声心动对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的范围广,图像清晰,整体效果优于心脏超声心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源CT与超声心动两种检查方法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临床确诊的60例先天性心血管急病患者。其中包括心血管内畸形患者22例,心脏畸形患者18例、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患者20例。均行西门子双源CT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总检出率为96.7%(包括心血管内畸21例,心脏畸形17例和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20例),对照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3.3%(包括心血管内畸20例,心脏畸形14例和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16例),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双源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对于后续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源CT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川崎病患儿与正常患儿心功能对比,从而为川崎病患儿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干预可减少心血管的受损,改善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川崎病的36例行心脏彩超检查的患儿,其中有冠状动脉扩张的15例与冠状动脉未扩张的31例使用高频探头获得左室射血分数;采集左冠状动脉内径、右冠状动脉内径、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川崎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6例川崎病患儿中,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右冠状动脉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结论1、临床诊断为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未扩张,虽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改变,但是冠状动脉均提示存在受损。2、川崎病患儿心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扩张与否无关。

  • 标签: 高频探头 川崎病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