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中脊柱手术机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患者,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手术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观察组29例运用“TINAVI”机器导航系统,对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平均单枚置钉时间、透视次数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导航下置钉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透视次数,有效的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应用。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脊柱微创手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怀化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12月~2017年3月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机器辅助置钉,共32枚椎弓根螺钉,设为观察组;5例医师徒手置钉,共30枚椎弓根螺钉,设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机器置钉的准确性,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由机器成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31枚(观察组其中有1枚螺钉在手术中由于患者示踪器移动而改为徒手置钉,归为对照组),根据Gertzbein-Robbins标准,观察组最终结果A级28枚,B级2枚,C级1枚,置钉准确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A级18枚,B级7枚,C级6枚,置钉准确率80.6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23%,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置钉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Gertzbein-Robbins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系统作为工具,并根据术中各静脉的详细的处理方式、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手术要求,划分为以下几组a1为负压辅助引流7例,a2为离心泵辅助引流12例,a3为颈内静脉插管引流7例,并对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组中转流、血流动力学、乃至各项监测符合正常标准,同时,手术视野符合,使得其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9.7±3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4.2±28.8)min,这三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各种方式是不合雷同的,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系统作为工具,有着更为全面化的思考能力,同时更在于,其灌注师在采用的手法或对策,是通过机器辅助微创来做这个心脏手术的关键部分。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心脏病 引流方法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41例)及参照组(41例),对参照组患者单独实施任务导向训练干预,研究组则给予下肢康复机器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两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Berg及FMA量表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TUC时间)和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KFAROM)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Berg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Berg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运用不同方法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但对改善患者下肢平衡方面并不理想。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卒中 康复 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宫颈癌患者行达芬奇机器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行达芬奇机器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并实施围术期护理,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满意评价中,非常满意142例,满意58例,患者满意为100.0%。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手术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结论达芬奇机器辅助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护理满意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宫颈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体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分娩,给予观察组自由体位分娩方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分娩情况和患者满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8.3%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娩满意为80.0%,观察组分娩满意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减轻产妇疼痛程度、缩短分娩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 疼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75)。常规组传统体位分娩,实验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6.67%,数值比较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60%,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产妇相比,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相对较短,数值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率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产科的发展,促进自然分娩已成为产科工作者的共识。自由体位待产与分娩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自由体位运用于整个产程〔1〕中,能有效缩短总产程的时间,降低侧切率、减少产妇出血量、降低产钳和剖宫产的机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患者分娩经历的满意。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第一产程取床上卧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则采用第一产程在临产活动室采取自由体位(如使用分娩球坐、趴,扶手推车走动,扶舞蹈杆站立、一脚踩在矮板凳上等),第二产程自由选择舒适的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切开机率、会阴裂伤程度、降低手术分娩率、提升分娩经历的满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能有效的缩短产程,促进产妇舒适度,使产妇在产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自然分娩。

  • 标签: 自由体位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待产孕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体位分娩;后者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优劣。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由体位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对降低并发症亦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然分娩 并发症 自由体位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对体检者依从及护理满意的作用并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体检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指导,对比2组依从以及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以及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体检者依从及护理满意

  • 标签: 细节护理 体检者 依从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自然分娩中采用自然体位来进行的临床效果来进行分析。方法抽选A医院妇产科在2016年-2017年间接诊的150例产妇,根据产妇所选择的分娩体位来进行分组,分别为传统体位组和自由体位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以及最终结果来进行记录并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自由体位来进行分娩的自由体位组的自然分娩率比较高,在第一和第二产程阶段,自由体位组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传统体位组之间所产生的时间差距较大,第三产程阶段虽然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显然自由体位组产妇所经历的产程时间更短,就总产程来说,自由体位组更短,同时,经对比发现,自由体位组的产妇在产后更加不容易出现并发症,新生儿也极少会出现窒息情况,传统体位组则相反。结论在孕妇自然分娩的过程当中,采用自由体位可以有效帮助分娩的进行,减少孕妇的痛苦和并发症,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也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自然分娩 自由体位分娩 产程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18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研究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分娩中采用传统体位,研究组患者在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产程所需时间、母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极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不同产程下的时间,能够提高患者的阴道分娩几率,缩小患者剖宫产的几率,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是一种对母婴皆有利的分娩方式。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情致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应用广泛,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规律性较强。笔者详细叙述了中医情致病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情致病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慢性病的管理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后续中医学情致慢性疾病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中医学 七情 七情致病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基清除剂对小儿肺炎患者症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自由基清除剂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95%(47/98),采取综合疗法治疗,但不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观察组占52.05%(51/9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体温、咳嗽、湿啰音缓解时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肝蛋白(SOD)作为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咳嗽、湿啰音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NO、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的血清学指标,对于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用于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小儿肺炎 自由基清除剂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临产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自然临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2.0%、宫产率为8.0%,优于对照组的56.0%、28.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程中给予自由体位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缩短产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产程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出180例,在手术前对其使用氟烷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患儿使用氟烷的有效安全量和患者在使用氟烷后其SPO2指标、心率值、Bis值及氟烷的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患儿使用氟烷有效安全量≤3ml、SPO2≥96.0%、92次/分≤心率≤147次/分、40≤Bis值≤79、20s≤起效时间≤166s、30s≤持续时间≤147s。结论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安全性高、有效性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方面和维方面的临床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4月治疗的26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n=133)和观察组(n=133)其中小儿骨科218例,五官科31例,创伤外科17例。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进行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则使用氟烷进行患者诱导和维持麻醉,通过比较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动脉压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对照组心率每分钟(99.6±8.6)次高于观察组(92.3±6.5)次,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方面,对照组患者儿童同样高于观察组。而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以15.2%(5/33)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的36.4%(12/33)。结论通过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研究比较分析说明,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方面具有较强的临床优势。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活动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入的30名老年疗养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适当、合理的活动,加强护理干预,30名老年疗养员身体状况改善,体力增强,精神状态良好,护理满意为93.3%(28/30)。结论合理的运动、有效的疗养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疗养员的身体及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改善老年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活动 疗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头位难产待产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6例头位难产待产产妇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3例,实施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为43例,予以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4.65%)、自然分娩率为(72.09%)、阴道助产率为(20.93%)、剖宫产率为(6.98%),均优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为(20.93%)、自然分娩率为(25.58%)、阴道助产率为(46.51%)、剖宫产率为(27.91%),同时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待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初产妇120例(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215.45±56.12)ml、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86±1.58)分、疼痛评分(1.53±0.58)分、第一产程(416.89±5.86)min、第二产程(32.14±5.33)min、第三产程(5.11±1.69)min、总产程(458.69±15.38)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效果显著。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初产妇 助产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