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性音障儿童音特点并探索音训练方法。方法把136例功能性音障的儿童分成二组,每组68人。普通组采用音训练及音器官运动训练,增强组除音器运动训练、音训练外,另加入口肌训练。结果增强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91.18%vs76.47%,P=0.04),增强组治疗疗程明显短于普通组(P<0.001)。结论功能性音障虽然不存在音器官的器质性损害,但由于其音器官的协调性差及口腔感觉异常,因此加入口肌训练能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口肌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 AAC辅助沟通系统及分析 AAC辅助沟通系统在音障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 1名重度音障患者,对患者在情绪、行为、需求应知、交流量和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从前后的心理、交流结果的对比来看,使用辅助沟通系统之后,患儿的焦虑烦躁、抵触行为明显降低,需求应知和交流量明显提高。结论: AAC辅助沟通系统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儿的交流欲望,减少了交流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值得在类似的疾病中提倡和推广。

  • 标签: AAC辅助沟通系统 重度构音障碍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128例脑卒中痉挛型音障患者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56例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痉挛型音障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语言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功能、语言清晰度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音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语言训练 针刺治疗 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津、玉液穴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音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音障患者,采用舌下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结论金津、玉液穴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音障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 标签: 点刺放血 中风 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头针治疗脑瘫患儿音障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6例脑瘫伴音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头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音障临床表现和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线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音障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音清晰度、口腔运动协调性和语音流畅性均显著改善(P

  • 标签: 头针 小儿脑瘫 构音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功能性音障行口肌训练结合语音矫治的作用。 方法:于 2019 年 4 月 --20 20 年 4 月 ,选取 功能性音障患者 45 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口肌训练结合语音矫治。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本组 45 例患者治疗后 语音清晰度及各项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功能性音障行口肌训练结合语音矫治的效果显著,即可提升语音清晰度,并改善口部运动功能,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口肌训练 语音矫治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功能性音障儿童中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收治的功能性音障患儿80例,运用电脑随机选取法将所有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认知行为干预,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最终康复效果。结果:康复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认知行为各指标、音功能精准度和语言发育水平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 认知行为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言语训练结合心理支持治疗对卒中后音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进行治疗的卒中后出现音障患者12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言语训练进行干预,研究组在以上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支持继续干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在音障评分未出现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患者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未出现显著差异,护理后心理状态均出现改善,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言语训练结合心理支持对卒中后音障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音障,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言语训练 心理支持 脑卒中 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口部运动治疗对儿童音障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儿童音障病例开展这一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口部运动治疗,37例)与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口部运动治疗,37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口部运动功能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部运动功能得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口部运动治疗儿童音障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提升患儿口部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构音障碍 感觉统合训练 口部运动治疗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后音障患者应用言语治疗结合认知训练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脑卒中后音障患者(2023.1~2023.12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言语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训练,对比两组构音障、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改良Frenchay评估法a级项数、MoCA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音障患者应用言语治疗结合认知训练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音障、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这两种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局部针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音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音障患者,共61例,将单纯行言语康复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针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的31例作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改良French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针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音障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言语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尖后部上抬音运动障碍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黄绍鸣—韩知娟词表1对30例舌尖后部上抬音运动障碍听障儿童进行观察评估和有效地训练.结果30例患者口部运动功能,音运动功能在综合训练后效果明显.结论综合运用体位和呼吸训练、唇部按摩法、刷舌法和舌尖部运动训练法是保证患儿康复效果的关键.关键词听障儿童舌尖后部上抬音运动障碍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7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9-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肾错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自发破裂出血与瘤体大小的关系。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12月收治的肾错瘤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并发自发破裂出血24例,无破裂出血25例,比较两者肾错瘤及动脉瘤的大小。结果49例肾错瘤患者,女42例,占85.7%;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42例,动脉栓塞治疗4例,保守治疗3例。肾错瘤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肿瘤、动脉瘤直径明显高于未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P〈0.05);肾错瘤≥4cm患者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cm患者(57.5%比11.1%,P〈0.05),动脉瘤≥5mm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5mm患者(84.6%比36.1%,P〈0.01)。结论肿瘤、动脉瘤大小与肾错瘤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有关,且动脉瘤的大小与自发性破裂出血关系尤为密切。肾动脉栓塞联合肾部分切除为较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肾错构瘤 动脉瘤 自发性破裂出血 动脉栓塞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瘤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瘤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瘤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瘤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儿童肝脏间叶错瘤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瘤.

  • 标签: 超声检查 儿童 肝肿瘤 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例乳腺错瘤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总结乳腺错瘤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 1例乳腺错瘤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乳腺错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此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错瘤。文献综述分析提示,此类疾病较为罕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较高。乳腺错瘤经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故多主张手术切除( 1)。结论 乳腺错瘤诊断明确后,应手术治疗。本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术后极少复发( 1)。

    关键词:乳腺错瘤;诊断;治疗;预后 引言 乳腺错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 2) 。现将2019年 1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的 1例乳腺错瘤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报道并做文献分析。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58岁,以“体检发现右乳肿物 4年“为主诉入院。 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黄豆粒大小肿物,未予重视及治疗,近来肿物增大明显,遂于延边妇保院门诊就诊,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 BI-RADS 2),右乳中等回声 ---考虑脂肪瘤。后为系统诊治目的到本院,专科情况:双乳对称,双侧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曲张,无红肿,无橘皮样改变,无酒窝征。双侧乳头乳晕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无溢液,皮温正常。右乳外上象限 10点位,距离乳头 5cm处可触及 5*4cm大小质软肿物,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左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行右乳肿物切除活检术。 1.2实验室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结果: (肉眼可见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5*1.2cm大小质软肿物,成脂肪样,有包膜。术中病理诊断为右乳脂肪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错瘤(腺脂肪瘤)。 2讨论 2.1乳腺错瘤多为大于 35岁的女性发病 (3)。乳腺错瘤由杂乱排列的乳腺组织组成,具有明显的边界,通常具有可压缩性( 1) 。一般认为,乳腺错瘤的发病机制是发育异常所致,并非真正的肿瘤。该病发展缓慢,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有减慢或自行停止的可能,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可出现肿物迅速增大。该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乳头溢液和间断性胀痛,一般为单发,多位于乳晕后或乳房边缘区,尤以外上象限多见(4) 。曾有乳腺错瘤进展为浸润性小叶癌的个案(5) 。

    2.2影像学特征 本病根据脂肪、腺体、纤维组织所占 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各异,临床易误诊,常与脂肪瘤、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叶状肿瘤等混淆( 6) 。 2.3辅助检查 钼靶( X线)对乳腺错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乳腺 MRI诊断准确度相比 B超、钼靶高,提示乳腺 MRI检查是较好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价格昂贵,临床并未普及。 乳腺彩超彩超 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内界限较清楚的椭圆形 或类圆形肿物,有较完整包膜,内部回声由肿块内所含细 胞成分比例不同表现各异,血供常不丰富,超声总体提示 良性病变,但对诊断错瘤准确性不高。本组病例术前均 未正确诊断,说明超声对错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原因 是该瘤图像的多样性 (6) 。

  • 标签:
  • 简介:1病例患者,男性,1岁7月。因上腹部胀大,腹部巨大包块和肝大3个月入院。体查:剑下饱满,轻压痛,扪及肿物;患者食欲不振,无明显呼吸困难和下腔静脉梗阻症状。无呕吐、发热、便秘、腹泻和体重减轻等相关症状,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n)102U/L(正常值5—40U/L),谷草转氨酶(AST)37U/L(正常值5—40U/L),甲胎蛋白(AFP)17ng/ml(正常值0—40ng/m1),癌胚抗原(CEA)13ng/ml(正常值0—40ng/ml),CAl2523U/L(正常值0—35U/L)。B超和MRI检查:肝右叶囊实混合性巨大圆形肿物,直径15.6cm,边界清楚,凸向左膈下,占据左上腹腔,拟诊为肝脏肿瘤。于2005年12月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巨块形肿瘤位于肝脏左外叶,伸展到左膈下,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包膜尚完整。行肝右叶切除术。肿瘤切面呈蜂窝状,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大量暗褐色液体。病理结果:为增生的纤维组织,血管较丰富,混有胆管结构,肝脏间叶性错瘤(见图1)。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 标签: 肝间叶性错构瘤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肝右叶切除术 肝脏肿瘤 圆形肿物 正常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