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0引言注射胶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依赖介导和不依赖介导,我们就依赖CT和透视介导注射胶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介导 胶原酶 治疗 注射 透视
  • 简介: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输血而将献血者体内病原传给受血者,从而引起相应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有HBV、HCV、HIV、CMV、HTLV-I/Ⅱ、梅毒、西尼罗河病毒(MNV)等,其中危害较大是HBV、HCV、HIV等,由于输血是临床最常见治疗手段,所以防止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就成为输血安全最重要内容.

  • 标签: 核酸扩增试验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 传染病
  • 简介:正常心理中有一些属性,违背这些属性可出现相应精神症状。本文拟按正常心理属性违背来归纳这些精神症状,使精神症状更系统.更易记。并补充一些经典精神病症状学中未讲到或未讲透症状。

  • 标签: 精神症状 重组 添加
  • 简介: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术后外周血352份;利用NASBA检测外周血中HCMV基质外壳蛋白PP67(UL65)mRNA,并与HCM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52份血标本中,HCMVmRNA阳性105份(29.83%),HCMVDNA阳性183份(51.99%)。128例患者术后有45例发展为HCMV病,HCMVDNA和HCMVmRNA检测诊断HCMV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6%(43/45)、93.33%(42/45)和60.24%(50/83)、97.59%(81/83)。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MV-PP67NASB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快速检测HCMV病方法用于临床。该法检测结果与移植受者临床症状相关。故也可用作监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HCMV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依据。

  • 标签: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
  • 简介:破骨细胞起源于骨髓多潜能干细胞,破骨细胞数量和功能决定了关节破坏与骨丢失严重程度,而炎症本身并不介导关节破坏和骨丢失。炎症性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这些炎症因子不仅诱发炎症反应,而且通过促进核因子KB受体激活子配体,间接或直接增加破骨细胞生成,并促进其功能,从而将炎症反应与局部骨丢失及损坏联系在一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NF.d、IL-1及破骨细胞靶疗法在破骨细胞介导炎症性骨丢失过程中研究进展。TNF-α通过促进外周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直接影响关节局部成熟破骨细胞最终数目,而IL-1主要通过延长成骨细胞寿命及调控破骨细胞骨架重组来增加其骨吸收能力。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及功能破骨细胞靶疗法在治疗炎症性骨丢失和关节损伤等方面日益得到重视。

  • 标签: 破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骨丢失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在胰腺癌疼痛中疗效。方法:采用B超定位,实时超声动态监测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7例胰腺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节去除术。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SP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1例穿刺失败,成功率98.7%,无急性胰腺炎,胰瘘及出血等穿刺并发症;VAS及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有效率87.5%,显效率76.1%,12例无效。结论: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术安全可靠,能显著减轻胰腺癌疼痛。

  • 标签: 胰腺肿瘤 疼痛 腹腔丛 超声检查 介入性
  • 简介: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效应,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在不同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CFC和CD34+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培养体系中,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含量和CD34+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扩增作用,分别扩增了122.5±4.3,39.6±2.7和11.8±0.52倍(P<0.05).结论: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

  • 标签: 体外扩增 CD34^+细胞 脐血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腹水中乳酸脱氢(LDH)和乳酸脱氢/白细胞比值测定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乳酸法检测73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中LDH和LDH/WBC比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和其他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LDH和LDH/WBC比值对鉴别胸腹水性质无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胸水 腹水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
  • 简介: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GM-CSF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细胞比例和CFU-MK.结果表明,培养14天后3种不同浓度GM-CSF对MNC均有明显扩增作用,其中以20和100ng/mlGM-CSF扩增效果较好.3种不同浓度GM-CSF均使CD41+细胞比例增加,20和100ng/ml与5ng/mlGM-CSF相比更能提高CD41+细胞比例.5和20ng/mlGM-CSF能促进CFU-MK形成,但100ng/mlGM-CSF却抑制CFU-MK形成.结论:在TPO+IL-3+SCF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GM-CSF有利于促进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

  • 标签: GM-CSF 脐血 CD34^+细胞 巨核细胞 体外扩增
  • 简介:目的应用GlyPro法自动分析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探讨GSP临床应用。方法评价genzymeGlyProGSP检测试剂盒不精密度、分析范围、参考值与干扰实验。对50例正常健康个体、88例胰岛索抵抗(IR),1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47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GSP检测,并对1275人进行了社区健康调查。结果GlyPro法GSP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精密度,批内、天间不精密度分别为1.66%,2.38%(低值),1.42%,3.35%(高值)。GSP正常参考范围(204.32±35.41)μmol/L,95%可信区间为194.25~214.38μmol/L,线性检测范围至836.6μmol/L,能抵抗溶血及黄疸,24h内平均变异为10.49%:(1)胰岛素抵抗组,糖尿病组GSP水平分别为(260.55±66.91)μmol/L,(393.74±154.8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水平(P〈0.01),且IR与DM两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控制不佳DM患者在平均16.6d治疗后,GSP由(407.65±137.48)μmol/L降至(314.72±83.56)μmol/L,GSP平均下降了20.4%(P〈0.01),它与FPG,2hPG相关性达r=0.43I(P=0.005),r=0.515(P=0.001),同比HbAlC,GSP下降更快、更直观,也更经济;(2)对某社区1275人进行健康调查中有47例代谢综合征及65例DM患者,分别占总人群3.69%与5.10%,将他们性别、年龄、FPG、2hPG、BMI、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G、CHO、HDL—C、LDL-C及GS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性别、年龄与HDL.C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别,其中MS组与DM组GSP浓度分别为(359.98±138.67)μmol/L,(392.63±153.76)μmol/L,(P〈0.05),单独比较MS组与DM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SP与FPG,2hPG,TG,收缩压,舒张压,CHO显著相关,r依次为0.817,0.801,0�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GSP) 糖尿病(DM)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从血浆中提取高纯度浓缩抗凝血Ⅲ(ATⅢ)工艺:通过低温乙醇处理血浆,得到沉淀经肝素-琼脂糖两次亲和吸附,并透析,浓缩,用此方法提纯ATⅢ经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显示所提取ATⅢ为单一成分,等电点为5.2,从血浆开始计算ATⅢ回收率为8.5%。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肝素-琼脂糖 乙醇分级 分离 提纯 血浆
  • 简介:造血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而成为基因治疗理想靶细胞,但由于逆转录病毒介导造血干细胞基因转染效率低,外源基因表达时间短等,大大影响了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临床应用。为克服上速难点,目前研究策略主要集中在构建新型理想逆转录病毒载体及从不同方面优化转染体系,从而提高基因转染效率。

  • 标签: 逆转录病毒 造血干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表型特征及免疫学功能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脐血来源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将其诱导分化为imDC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将其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将pEGFP-NI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imDC;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此法转染率和两组细胞表面分子[CD86、CD83、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等]表达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imDC在转染前后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人脐血来源imDC形态结构和表面标志符合文献报道典型特征。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转染率约在10%左右。转染组CD86、CD83和HLA-DR表达率分别为(12±6)%、(8.6±2.3)%和(71±7)%;对照组分别为(13±6)%、(9.1±3.8)%和(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提示imDC转染后其免疫刺激功能较转染前无明显变化(P〉0.05),刺激指数〈2。结论脂质体介导转染imDC后不影响其成熟特性,但转染率不高。

  • 标签: 树突细胞 转染 脂质体 免疫表型分型 胎血
  • 简介:肝移植患者术前出现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如何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成为肝脏移植领域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临床应用为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提供了新方案。本文综述近年来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肝移植术中应用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剂量与时机进展。

  • 标签: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肝移植
  • 简介: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与诊断中端粒成为研究热点。端粒在85%以上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是一种良好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一种新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活性检测方法以及端粒抑制剂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梅 端拉酶活性 检测方法 端粒酶抑制剂
  • 简介: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有结构,正常情况下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分子标志。端粒是存在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一种转录。它能以自身RNA成分为模板,合成端粒染色体末端结构,维持染色体动态平衡。端粒是目前最为广谱肿瘤分子标志物。针对端粒抑制剂成为肿瘤治疗新靶点。肿瘤治疗理想靶点是既能筛选出肿瘤生长所必须,而在正常细胞中又不存在物质或表达状态。目前针对抑制端粒活性肿瘤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有可能直接导致肿瘤治疗突破。

  • 标签: 肿瘤治疗 端粒酶抑制剂 染色体 分子标志 细胞增殖能力 新靶点
  • 简介:目的观察乙酰肝素在脂肪肝中表达,以探讨其在脂肪肝中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造脂肪肝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乙酰肝素。结果在脂肪肝中,乙酰肝素表达明显增强,且与甘油三酯水平高低有关。结论氧化应激、缺氧诱导乙酰肝素表达,且乙酰肝素参与脂肪肝形成。

  • 标签: 乙酰肝素酶 脂肪肝 基因表达 甘油三酯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增加,洛伐他汀可降低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结论洛伐他汀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这两种活性有关。

  • 标签: 洛伐他汀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钙凋磷酸酶 钙蛋白酶
  • 简介:目的:对大肠杆菌表达的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蛋白rhALR。方法:其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破菌、包含体抽提、洗涤处理、使包含体纯度达75%以上,用8mol/L尿素变性溶解包含体沉淀后上清直接稀释复性,再经浓缩、透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系列纯化步骤。结果: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回收率达20%。

  • 标签: 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 包含体 复性 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