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掌握输液患者生化检验采血时间和部位,为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7年0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同时采集过非输液侧股静脉和输液侧采血的98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两组血样对生化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在不同输液间隔时间段,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化检验结果的变化。结果输液侧采集的血样所获得的生化检验结果中的钾(K+)、钠(Na+)、钙(Ca2+)、氯(C1-)、磷(P5+)、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生化检验结果属于正常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输液侧检测结果越接近正常值。结论通过避免在输液侧采血,或输液120分钟后采集血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输液治疗 输液侧 生化检测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3种不同的凝血真空管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经不同凝血真空管采集、放置温度以及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凝血真空管采集血液标本、不同标本放置时间以及不同标本放置温度进行凝血检验,其检验的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在实施凝血检验时,应采取合适的凝血真空管进行血液采集,并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完成凝血检验,从而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 标签: 凝血真空采血管 温度 时间 凝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在观察对象空腹状态下采集2组标本,经离心处理后立即测定凝血四项作为即时值,并分别放在低温和室温下保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段的的凝血四项,记录检验结果并分析。结果:与即时检验结果相比,室温以及低温保存下2h、4h的PT、APTT、TT、FIB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室温以及低温保存下的8h的APTT以及TT检验结果与即时检验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放置温度 放置时间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2018年 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 80例,应用 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 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低温保存 8h后, TT、 APTT、 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保存 4h后, TT、 PT、 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 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 凝血检验 ;真空采集血管 ;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 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采血后按压不同的部位及按压时间的长短出现不同的止血效果,探讨静脉采血后按压部位及时间的不同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科 2019年 3-6月静脉采血的 304例患者,按单双日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2人 ),单日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按压时间 5-10分钟;双日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 3-5分钟。结果 通过扩充按压部位及延长按压时间,观察组出血相关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采血后扩充按压部位与延长按压时间能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采血 按压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收集每位体检人体的血液标本,并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每种类型的采血管均检测20例健康体检人员,并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BD组相比国产B组的TT检测指标水平更高,P<0.05;APTT、TT将血浆标本于冰箱下保存8小时后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TT在室温下对血浆标本保存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APTT、TT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结论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各不相同,临床上需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择取合适的采血管,并在收集血液标本后的2小时之内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 标签: 凝血检验 时间 温度 凝血真空采血管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不同采血部位与放置时间对样品检测高敏 C反应蛋白结果的影响。 方法: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 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 50 例(对照组)、 心脑血管疾病者 50 例(观察组) ,分别采集肘静脉血及手指末梢血标本,分别在即刻、放置 24h 、放置 7 天进行检测,观察 高敏 C反应蛋白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 肘静脉血及手指末梢血 放置 24h 与放置 7 天检查, 发现 高敏C反应蛋白 水平低于即刻检查, P < 0.05 ;观察组肘静脉与手指末梢即刻检查、放置 24h 与放置 7 天检查 高敏C反应蛋白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 能为心脑血管疾病预测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为提高检测准确性,可采集手指末梢血液作为标本,并且进行即刻检测。

  • 标签: 采血部位 标本 放置时间 高敏 C反应蛋白
  • 简介:采血过程中,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的热情。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建立一支安全、固定的献血队伍,保证临床供血,应该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献血环境。为此,笔者进行了在温度相当的条件下,献血车内、采血室内(包括采血屋)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本次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两种不同的核对方式,分别为单人核对与双人核对,观察核对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抽血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75例患者,分别采取单人核对与双人核对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核对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当中核对错误的人数为34例,占比45.33%,研究组患者当中核对错误的人数为8例,占比10.67%,研究核对错误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74例,占比98.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60例,占比80.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单人核对的采血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减少了在采血过程当中误差的出现,提高了采血的准确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单人核对 双人核对 核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门诊静脉采血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采血护理的病例10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门诊采血观察样本划归入两个组别,试验组对照组皆为50例,对照组遵门诊采血常规模式施行管理,试验组接受针对门诊采血安全与质量提升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门诊采血观察样本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采血护理体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门诊静脉采血护理实践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之策,可提高门诊采血安全性、改善门诊采血患者的护理体验优良度。

  • 标签: 门诊护理 采血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血常规检验人员,分为静脉组(28名)和末梢组(26名)。静脉组行静脉采血,末梢组行末梢采血。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静脉组血常规检验RBC(3.9±0.4)、Hb(13.5±1.0)、Hct(0.6±0.1)、PLT(230.8±20.6)、MCHC(318.8±13.4)、MCV(92.1±3.9)、MCH(27.2±2.4)均高于末梢组(3.0±0.5、10.4±1.3、0.3±0.1、202.3±19.3、302.6±11.6、85.4±3.0、26.8±2.3),WBC(5.1±1.0)则低于末梢组(6.4±0.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静脉采血中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对于临床采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进门诊以及体检中心的24名护士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依据。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24名护士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两组人数相等均为12人。对比组护士在进行临床近静脉采血时,采取常规的流程进行采血。而研究组护士在采血前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进行采血干预。结果 采血前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进行采血干预的研究组护士,其采血时间、标本执行正确率以及工作效率均优于对比组护士(P

  • 标签: 静脉采血管 预置顺序编码 临床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静脉采血影响因素分析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静脉采血患者8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采血,研究组选择优质采血。结果与 对照组比,研究组的采血成功率更高(P<0.05);研究组的采血护理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 环境、血管、操作者的具体水平以及患者心理情况是影响静脉采血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要提高采血水平,创造有利的穿刺条件,而且要和患者予以沟通交流,提高护患关系,可以有效提高采血成功率。

  • 标签: 静脉采血 影响因素 采血成功率 采血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为80例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受试者应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中8项检验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采用末梢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相比,为本组受试者采用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获得的WBC指标较低,RBC、PLT、MCV、Hb、MCHC指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采用末梢采血法相比,采用静脉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获得的结果更准确,在诊断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更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下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五十例在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病患,均实施静脉采血与脉稍采血两种方式,对比血液检测结果数据差异性。结果Hb、WBC、RBC、PLT四项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MXD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相对而言静脉采血在准确度上远高于末梢采血,临床诊断可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提升数据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