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全科医师严重匮乏,全科医学教育严重“不作为”,如从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现状可以看出临床医学专科教存在非常大的“作为”空间,特别是国家政策要求及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临床医学专科教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是“应为”的,而由“应为”蜕变为“可为”,各专科层次医学院校必须找准“创新理念”、“改革学制”、“整合资源”三个着力点,助推其实现目标。  关键词: 全科医学教育 ; 临床医学 ; 专科教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对妇产科教学当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做出阐述,同时还从 5个角度入手,对于妇产科临床教育中如何将人文精神全面贯彻提出了相应的方式,分别为:一是更新认知,以新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二是深入教学实践,明确产妇和妇科患者真正的需求;其三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然后是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让人文和专业科学融合;最后是逐步深入,整体推进。

  • 标签: 素质教育 妇产科教学 人文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医学系2011级80名医学生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n=40)实施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阶段性测试成绩为(90.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1±2.1)分(P<0.05);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7.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突出,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科教学 案例教学法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科的教学水平,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采用PBL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授课,从而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鉴于现在我国对于口腔医务人员的需求现状,就必须大规模推行这种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我国口腔内科医生团队的能力。因此,本文将针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内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相应的提出见解,以供参考。

  • 标签: 口腔内科学 教学 PBL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内科学的目的是引导医学生在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临床,掌握为患者诊治疾病的实际本领。内科学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以患者的主诉为中心,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获取与主诉相关的基本资料,并有效的进行化验、影像学检查等,然后综合各项结果,经鉴别诊断,提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 标签: 内科学 教学方法 理论 实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在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实施情境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过去一段时期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医学生 52名,将其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 26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实习教学;研究组实施情境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对儿科实习期间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教学模式实施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儿科实习期间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到 96.2%,高于对照组的 76.9%,组间差异显著( P< 0.05);教学模式实施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在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实施情境教学,可以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从而使其对实习期间的教学模式更加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实习 情境教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78名实习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LB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考核成绩和实习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4.62±2.37)分、(85.04±2.51)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3.65±3.36)分、(80.47±4.05)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实习满意度分别为79.5%和94.9%,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医学神经内科教学中,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成绩,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可,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PBL教学 神经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研读经典有益于学生提高临床思维,有助于临床实践。但是,临床实习学生研读经典的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生和教师的忽视,教材的缺失。展望今后的工作,挖掘儿科经典古籍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教学经典古籍的临床授课模式,整理合适的教材,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医儿科理论的认识,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证的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

  • 标签: 中医儿科 教学方法 经典研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喉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90名学生分成两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和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实验组,经过学习耳鼻喉科教学内容后进行测评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学生最终结果,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测评结果高于对照组,且问卷调查各项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耳鼻喉科教学中,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系统的疾病认知,养成良好的临床条理思维。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耳鼻喉科 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漫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它能够通过通俗易懂且趣味横生的画面表现引人发笑,漫画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喜爱。在医学传播领域,利用漫画将科普知识通俗化、趣味化,让艰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也能够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被人们接受,深入人心。医学科普漫画是一种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医学科普漫画的内容表现,幽默风格和创意构思等方面入手,对创作更加有趣的医学科普漫画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漫画创意,幽默手法,设计,医学科普
  • 简介:摘要为了对比翻转课堂结合SP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效果,在同一学期开设普通外科学课程的两个班级中分别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应用多元化评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收集病史能力,体格检查能力,科学、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强,提示该方法可以提高医学生普通外科教学质量,值得在外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翻转课堂教学法,SP教学法,普外科,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神志昏迷,多发创伤,诊疗过程中使用呼吸机、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多,成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安全,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等。为了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全面监测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我们对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积极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核医学是一种应用核技术实现诊疗的一门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决定性作用。开展核医学必然会涉及到辐射防护的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辐射防护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探讨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及对策具备显著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医院核医学科 辐射防护 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生物学科是个非常大的学科概念,其下有很多的分支学科。而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对于运动康复的进步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神经科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2015年 7月 -2016年 5月到我院就诊的 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3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镇静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在经过一段差异化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治疗之后,对两组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全面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程序化镇静方案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患者日常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综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患者 程序化 镇静方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核医学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3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 15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等分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79.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7.5%,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本研究得出,在核医学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核医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多学科协作( multidisciplinary team , MDT )的理念近年来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医疗的多学科协作无疑是对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的一个新的挑战,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加强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合作需要。本文旨探讨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进展。 方法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指针对某一疾病,由医院护理部组织相关学科护理团队,针对此疾病进行的临床护理讨论会,从而制定出最佳个体化护理方案。 结果 通过多科联合护理的实践、依靠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贯彻落实,从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结论 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多科护士共同制订疾病的护理方案,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工作,旨在找出合理的工作方法和规范,注意细节管理,善于沟通和协调,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和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内镇痛和镇静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30),给予针对性的镇痛和镇静治疗;双号为对照组(n=30),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的好转情况、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要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占10.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占33.3%,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9.2566;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的状况明显更佳。结论重症医学内科患者给予镇痛和镇静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好转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镇痛 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