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包虫病的治疗,公认为根治性手术仍然最佳和首选的治疗方式,而包虫病根治性手术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切除术。

  • 标签: 肝包虫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保留尾状叶解剖性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尾状叶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65m^2,标准肝脏体积为1167.63mL。根据CT检查预计切除术后剩余肝脏(尾状叶)体积为706.12mL,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0.47%。剩余肝脏占体质量的1.21%。患者行再次胆道探查取石,单独保留尾状叶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单独保留尾状叶解剖性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未输血。术后第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灶状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未见癌变。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胆管下端通畅,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患者无寒战、发热、黄疸和腹痛;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复查CT示剩余肝脏体积增大,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结论单独保留尾状叶解剖性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疗效优良。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解剖性肝切除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左半切除术对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2-2015.3收治的内胆管结石患者共118例,均采取左半切除术治疗,将其按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分别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与术后恢复效果。结果对比术中情况与术后其他并发症上两组患者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恢复上,常规组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落后于研究组患者;并且在对比术后需要镇痛人数、切口感染发生率上,常规组患者同样不及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腹切除左半,腹腔镜手术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以及良好的预后恢复效果为临床内胆管结石患者带来福音,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望临床借鉴采纳。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开腹 左半肝切除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致急性药物性损伤(ADILI)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活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损伤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引起药物性损伤前3位的药物是中药91例(49%)、抗生素41例(22%)、解热镇痛药23例(12.4%);临床分类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例(4.4%)、急性药物性损伤93例(50%)、慢性药物性损伤83例(44.6%)、药物性肝硬化2例(1.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97例(52.7%)、胆汁淤积型35例(18.8%)、混合型55例(29.6%)。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或窦周混合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胆汁淤积、肝细胞凋亡、可见吞噬色素的Kuffer细胞。治愈79例(42.5%),好转102例(54.8%),无效5例(2.7%)。无一例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特征。

  • 标签: 西药致急性药物 肝组织病理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