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百病生于气出自《素问一举痛论》,精辟而凝练的阐明了气机失调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诸多疾病发生于气机失调,主疏泄重在调节气机。“从论治”则是针对“气机失调”这一基本病机的纲领性治法,本文以气为切入点,阐述了“从论治”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百病生于气 气机失调 从肝论治
  • 简介: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并有年轻化趋势[2]。中医认为女子以为先天,以血为用,中医通过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总结乳腺癌的发病与失疏泄、肾气亏虚及冲任失调等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从论治"的基础,为预防乳腺癌提供依据,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 标签: 乳腺癌 从肝论治 治未病 乳岩
  • 简介:1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以甲状腺肿大、疼痛、压痛并伴全身症状为主要特点。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 标签: 从肝论治 亚急性甲状腺炎 验案
  • 简介:化疗为近几十年新兴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化疗所致毒性的认识古医籍无有关记载,只是通过患者化疗后的表现来认识这一疾病,症状特点与祖国医学的“黄疸”、“湿浊”、“胁痛”、“呕吐”、“鼓胀”、“积聚”、“虚痨”等有相似之处。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化疗性损伤的研究及治疗综述如下.

  • 标签: 肝损伤 化疗 中医药.
  • 简介:小儿常有余,临床易见肝风病证。安效先教授认为小儿为"少阳之体",故肝气未盛,易为邪扰,从而表现为夜啼、不寐、躁扰不安、抽动等症状,与肝气不调、心神不安有关。从而选用平为大法,配以宁心、化痰、祛风等法治疗小儿杂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名老中医 安效先 平肝法 小儿 临床经验
  • 简介:基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理。认为代谢综合征人群普遍存在于中医的体质偏颇状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禀赋、饮食、劳欲和情志四途。脾肾三脏在其发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中脾不升清为核心,与肾实、肾虚和失疏泄共同影响着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了"体质土壤"。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体质 肝脾肾同调
  • 简介: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间失眠门诊中郁化火型失眠首诊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氯硝西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郁安神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疗效,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α受体拮抗剂(IL-1R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及对照组组间及组内PSQI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3项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PSQI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α及IL-1β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Rα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郁安神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郁化火型失眠,可从整体上改善社会功能与晚间睡眠质量,副作用少,调节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 标签: 解郁安神方 失眠 肝郁化火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胃散治疗胃痞病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78例胃痞病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和胃散;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散治疗胃痞病胃不和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疏肝和胃散 吗丁啉
  • 简介: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序贯治疗对db/db小鼠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血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2~1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石斛合剂序贯组(以下简称序贯组);选db/m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共6个循环(54d)。观察各组治疗后各组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h),同时提取组织RNA,以逆转录PCR法检测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2)、PI3K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序贯组FBG、GSP和Ins显著下降(P〈0.05),改善葡萄糖耐量(P〈0.05~0.01);InsR、IRS1/2、PI3K等mRNA表达增加(P〈0.05~0.01)。结论:复方石斛合剂序贯治疗能有效降低db/db小鼠的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空腹血糖及血脂,改善葡萄糖耐量,可能与增加InsR、IRS1/2、PI3K等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石斛合剂 胰岛素信号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不和证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肝胃不和证
  • 简介:目的探讨益肾健脾养法对老年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老年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益肾健脾养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酸碱度(p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等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实施益肾健脾养法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可快速促进肾功能恢复,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高尿酸血症 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肾健脾养肝法
  • 简介:目的观察补汤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大鼠血清ALT与AST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补汤灌胃,检测各组AST与ALT含量的变化并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较大(P〈0.01);治疗组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汤可以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大鼠的肝功能,具有补的作用。

  • 标签: 亚健康疲劳状态 补肝汤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临床验方和合疏养方治疗四氯化碳(CCl4)致损伤大鼠模型纤维化疗效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合疏养方(HHSYF)低剂量组、HHSYF中剂量组及HHSYF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运动+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4周后,予蒸馏水灌胃至8周。模型组及阳性药物组、HHSYF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运动+饮食失节的方法同时予腹腔注射30%CCl4花生油溶液造模4周后,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至8周;阳性药物组予联苯双酯(50mg/kg)灌胃治疗至8周;HHSYF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按16.6、41.5、83.0g/kg剂量灌胃治疗至8周。结果:随着HHSYF组的剂量增长,HHSYF在恢复肝功能、促进纤维化逆转的疗效递增,HHSTF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肝功能恢复、纤维化恢复等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论:和合疏养方对于改善肝功能、逆转纤维化具有较好的功效,并呈剂量-疗效递增关系。

  • 标签: 和合疏养方 治疗 肝纤维化 疗效 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