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红细胞经常会伴有一种生理特征那就是红细胞聚集性,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血浆原因、外部环境因素等。红细胞适量的出现聚集现状是为了维护体内的循环,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若聚集出现过度的现象,会造成微循环的灌注发生不良情况,有可能还会形成静脉血栓等疾病。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红细胞聚集的情况,是否影响到红细胞输注效能和安全出血。

  • 标签: 红细胞 聚集性 影响原因 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方法对血小板收集浓度、二甲基亚砜融化温度、采后震荡与否、加入速度以及融化过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不可逆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DMSO融化温度、加入速度对血小板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血小板采后震荡可明显降低冻融后不可逆凝集率(P<0.01).结论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控制,规范操作.

  • 标签: 冰冻血小板 融化 不可逆聚集 二甲基亚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家族聚集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家族聚集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个人卫生,饮食习惯,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结论分析家族聚集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预防策略,能够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家族聚集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个人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5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 50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 结果:研究组AA诱导、 ADP诱导、 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治疗后 AA诱导、 ADP诱导、 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复发性流产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明显,复发性流产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发性 流产 血小板聚集率 应用价值
  • 简介:鉴于地锦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本文就其之血机理进行探讨,并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实验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1次中药灌胃1.4ml/100g,连续15日。其方法是:(1)每2日在尾部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2)15日后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性;(3)15日后测定血脂。结果表明:地锦草能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F=71.59,P<0.01),并能随给药时问的延长,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5日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tPAG=13.73,P<0.01);地锦草还能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降低(tCHO=58.13,P<0.01;tTG=16.98,P<0.01)。

  • 标签: 地锦草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性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HIV/AIDS聚集性性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预防HIV/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老年HIV/AIDS聚集性的形成原因;结果5例中老年HIV/AIDS均为同源的性传播;结论要关注中老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要加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及时发现中老年HIV/AIDS。

  • 标签: 艾滋病,中老年,聚集性,性传播
  • 简介: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97,P<0.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三维形态 Ⅰ型胶原蛋白 血小板聚集体体积
  • 简介:【摘要】: 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抗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大多数中药、西药已经广泛应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为了更有效的制备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的药物,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中西药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单独用药的不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中西药联合使用较少,也很少人进 行研究,人们需不停地研究及创新。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中西药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2018年5月陕西某地高校出现结核病聚集性疫情,通过当地CDC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关联381人中发现肺结核患者5例,均在半年内发病,检出率1.3%。造成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首发患者没有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筛查,筛查后结核菌素强阳性学生没有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及追踪随访。建议严格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学生六早工作,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学校、疾控、家庭相互支持配合,减少发生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学校 聚集疫情 现场流调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某村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为农村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怒江兰坪某村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历时15天,共有30例手足口病例,无重症病例。患儿年龄分布在11月-8岁,主要集中在2-5岁,实验室检测提示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卫生消毒,并积极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综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病例 肠道病毒71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诊断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没有经过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两组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复发性流产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研究组采用手工计数方法分析,观察统计两种方法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血细胞情况。结果:观察统计两种分析方法发现,研究组与参照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针对白细胞分类中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影响效果最为显著。结论: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给血细胞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高度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先后就诊的11名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回顾性分析,介绍了患儿的发病就诊过程,分析了膳食结构,并对饮食及呕吐物进行了检验,所有患儿均经过治疗后恢复健康。

  • 标签: 诺如病毒感染 胃肠道反应 聚集性疫情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有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呼吸道卡他症状(即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较轻。由于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物品接触传播,流行季节容易在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聚集性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进行监测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的100例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进入对照组,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前后与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治疗前,冠心病患者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AC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只能抑制单一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多个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抑制作用。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可帮助医师判断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可为确定最佳剂量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抗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简介:摘要目的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了解2015年-2018年6月上海某社区发生的4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200名患病儿童人口学、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及就诊特点,为今后社区的防控工作提供方向和数据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至2018年6月上海某社区所有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患儿信息,设计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培训医务人员采用面对面及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聚集性事件中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幼托儿童居多,外来儿童为主,男性性别优势显著;患病儿童接触史,公共活动场所前往史在为儿童患病主要的原因;患病儿童病程呈极短与极长趋势,不利于手足口病的防控。

  • 标签: 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人群特征,流行病学史,病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