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s,HIFs)是一种转录因子,在肿瘤缺氧调节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HIF-2在肺癌生长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化疗耐药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分析缺氧诱导因子与肺癌的关系,从而发现靶向抑制HIF-2对肺癌可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 缺氧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IBF-1α是与恶性肿瘤生长进程密切相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瘤细胞氧状态及基因变异共同调控HIF-1α表达水平及其活性。HIF—1α高表达在人体恶性肿瘤中广泛存在。HIF-1α高表达对肿瘤组织放化疗敏感性有显著影响,体外实验表明针对HIF-1α的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能够通过主动下调HIF-1α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此研究HIF—1α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预后和诊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鳞癌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和意义。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接收的208例患者来进行分析研究,有102例宫颈鳞癌足足、66例CIN组织、4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这些组织的HIF-2α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正常组织、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的HIF-2αmRNA的表达为0、68.6%、22.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的HIF-2αmRNA呈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正常组织和CIN组织(P<0.05)。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和病变过程与HIF-2α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有关联性。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alpha 宫颈鳞癌 原位杂交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家族是具有DNA结合活性的转录因子,近年研究发现,HIF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肺部气流交换受限,肺部炎症,肺气肿等为主要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 COPD影响约3.28亿人,约10%的中年人和25%的70岁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该疾病。COPD现在是第三大疾病相关的死亡原因,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它还与肺癌的发展显著相关。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颗粒物的吸入(烟草的使用),肺部感染等。肺部的低氧状态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其病理直接相关。本文将论述缺氧状态以及相关的HIF-1α因子在COPD病变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其机制,旨在为COPD的临床防控与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思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氧诱导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alpha,HIF-1α)与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我室已构建的FasL-pcDNA3.1(+)质粒与pcDNA3.1(-)质粒进行重组,得到新的FasL-pcDNA3.1(-)质粒并加以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质粒、FasL-pcDNA3.1(+)与FasL-pcDNA3.1(-)质粒分别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构建侵袭力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HR-8348L、HR-8348F和HR-8348As,未转染细胞HR-8348B为空白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化学缺氧法构建四组细胞的缺氧模型,Westernblot方法定量检测缺氧0h、6h、12h及24h各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结果FasL-pcDNA3.1(-)质粒符合要求,FasL片段大小约900bp,测序结果正确率99.2%;单层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见HR-8348F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目为(12.930±2.434),显著多于HR-8348B(8.133±1.959)、HR-8348L(7.670±2.093)和HR-8348As(7.870±1.685)细胞(P<0.05);Westernblot检测示HIF-1α蛋白于120kD处显色,缺氧0h与6h,各组样品中HIF-1α表达微量,HIF-1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2h与24h,HR-8348F细胞内HIF-1α水平较0h和6h时明显增高(P<0.05),而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内HIF-1α表达与6h时无明显变化(P>0.05),HR-8348F细胞HIF-1α水平显著高于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P<0.01)。结论缺氧环境中结直肠癌细胞FasL表达增强是除低氧分压外另一个诱导HIF-1α表达增高的因素,FasL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高侵袭能力的结直肠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加强,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FASL 结直肠癌 缺氧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肺肿瘤CT全瘤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量的相关性,为肺癌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帮助。方法对61例肺内单发≥2cm的肿块性病变进行前瞻性CT全瘤灌注成像(CTel),经后处理得出血流量(BF)、血容积(BY)、平均通过时间(MTT)、透析度(PMB)4个灌注参数;对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的27例病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MMP-9及HIF-1α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分别与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27例肺癌BF平均值为(69±31)mY(100ml·min),BV平均值为(8±3)ml/(100m1),MTT平均值为(8.6±2.0)s,PMB平均值为(15±6)ml/(100ml-min)。MMP-9:阴性(-)4例,占15%;弱阳性(+)15例,占56%;中度阳性(++)8例,占30%;强阳性(+++)0例;总阳性率85%。HIF-1α:阴性(-)lO例,占37%;弱阳性(+)12例,占44%;中度阳性(++)5例,占18%;强阳性(+++)0例;总阳性率63%。病灶BF、BV、PMB与MMP-9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0.391、0.611、0.700,P值均〈0.05),MTF与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为0.290,P值〉0.05);BF与HIF-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4,P值〈0.05),Bv、MTF、PMB与HIF-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0.067、0.528、0.285,P值均〉0.05)。结论CT全瘤灌注参数与MMP-9、HIF-1α表达有-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对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定的辅助信息。

  • 标签: 肺肿瘤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 简介:目的研究家兔Hulth模型骨关节炎(OA)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透明质酸(HA)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家兔骨关节炎模型,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和造模给药组(C组),进行软骨Mankin评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中VEGF、HIF-1α表达。结果A组软骨细胞中VEGF和HIF-1α存在低度表达,B组和C组出现不同程度的OA软骨病变,软骨细胞中VEGF和HIF-1α表达增加;4周和8周时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数(细胞分数)差别有显著性(P〈0.05);4周和8周造模组和造模给药组比较Mankin评分、VEGF细胞分数差别有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中VEGF细胞分数和Manki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1,0.917;P〈0.01)。结论Hulth模型中软骨细胞VEGF和HIF-1α表达上调,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延缓OA进程,同时VEGF表达水平降低。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 透明质酸 缺氧诱导因子1Α 模型
  • 简介:本研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Akt、ERK1/2蛋白质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管腔形成实验评价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活性,FITC-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调亡。结果表明:BDNF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激活PI3K/Akt和MEK1/ERK信号通路。应用PI3K激酶抑制剂Ly294002、MEK1激酶抑制剂PD98059可以明显阻断BDNF对PI3K/Akt、MEK1/ERK信号通路的激活。100ng/ml的BDNF体外促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与25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当,其中BDNF诱导的细胞迁移分别被Ly294002和PD98059阻断,其抑制率分别约为74%和36%;同样,Ly294002、PD98059可部分阻断BDNF诱导的小管形成效应,其阻断率分别约57%和37%;而BDNF的促增殖效应仅被PD98059拮抗,抑制凋亡效应仅受Ly294002影响。结论:BDNF在体外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PI3K/Akt和MEK1/ERK信号通路以不同机制共同调节这一过程,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起着更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新生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荧光显色技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TRAIL处理结肠癌细胞SW1116后,在不同时间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完整性改变(△ψm、eardiolipin情况)以及线粒体下游通路细胞色素C和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诱发结肠癌细胞凋亡,于4h达凋亡高峰,凋亡指数为32.98%;在4h出现线粒体△ψm下降和eardiolipin丢失增加,造成其内膜损伤;细胞色素C表达及Caspase-9酶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h酶活性达到最大峰值为(48.12±2.21)μmol·L^-1·h^-1·mg^-1蛋白。TRAIL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被Caspase抑制剂Z-VAD.fmk所抑制。结论线粒体途径参与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过程,以Caspase依赖方式引发线粒体△ψm和eardiolipin丢失,造成内膜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9激活,诱发凋亡。

  • 标签: 线粒体途径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 内膜损伤 结肠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贲门癌患者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确诊贲门癌患者30例,第0天采集患者自体周围血80毫升,体外培养,第14天、第15天回输患者体内,细胞总量为1x1010.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KPS)及生化(肝、肾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提高,不良反应轻微,肝脏ALT、AST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BUN、CREA值也低于治疗前.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贲门癌不良反应低,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关键词贲门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8-01

  • 标签:
  • 简介:关节软骨受损或缺失,是导致关节炎等渐进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成熟的透明软骨由于缺乏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且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差,所以很难自我修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尚存在局限性,且操作复杂,阻碍了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保留有分化潜力,但向成软骨分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培养基等.寻找促进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活性因子,是目前关节软骨再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相关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活性因子 软骨再生
  • 简介:肝癌病人常有胰岛素生长因子-2(ICF-2)过量表达,其基因调节和受体也往往发生改变。ICF-2不仅通过内分泌作用参与机体代谢过程,更重要的是还通过自分泌/旁分泌途径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增生繁殖和分化,甚至间接促进肝癌血管生成,从而成为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

  • 标签: 胰岛素生长因子-2 肝细胞性肝癌
  • 简介:背景: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pulposusmesenchymalstem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ng/mlTGF-β3组、100ng/mlBMP-2组和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髓核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髓核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ng/mlTGF-β3组和100ng/ml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标签: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3 椎间盘退变
  • 简介:目的:观察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P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不同时间点的PIA模型,分别在D6、D12、D26和D70收集脾脏、滑膜及踝关节,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7、IFN-γ、IL-22等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受体和转录因子在脾脏和滑膜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脾脏中,IL-17在D6和D26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IFN-1在D6和D26有增高的趋势,在D70表达显著升高;IL-22在D6、D12以及D70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滑膜中,IL-17、IL-17F以及IFN-γ的mRNA在D26组显著升高,而IL-22的表达在D70组显著上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IL-21、IL-22以及IL-22R1在PIA模型中的表达部位。结果提示,在PIA踝关节中,IL-17主表达于浸润的炎性细胞上;IL-21和IL-22类似,不仅表达于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在增殖层关节软骨或者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软骨上也有表达;IL-22R1在PIA大鼠增生的滑膜的A型细胞和B型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在PIA大鼠模型的脾脏及关节滑膜中,IL-22均主在疾病的慢性期升高更明显。

  • 标签: IL-22 类风湿性关节炎 Pristane诱导的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采集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12周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例CIK细胞均诱导成功。在治疗过程中除回输时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肾功能和血细胞无异常变化。治疗结束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LT和AST水平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结束一周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水平有明显下降,第1、4、12周以下降2个log为观察指标,其同基线水平相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12.5%、31.2%、53.1%。讨论本研究提示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在12周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复制水平逐渐下降,提示CIK细胞治疗后可能存在持续的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治疗 乙型肝炎 效果 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EA.hy926内皮细胞锌指蛋白580(zincfinger580,ZNF580)表达的影响。【方法】先以不同浓度H2O2作用内皮细胞EA.hy926,测定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1acticdehydrogenase,LDH)确定细胞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宜的H2O2浓度作用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点提取总RNA和蛋白,以RT-PCR检测ZNF580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western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差异。【结果】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LDH释放随之升高,不同浓度H2O2作用EA-hy926内皮细胞后,ZNF580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增加,并呈现浓度依赖的趋势。同样的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作用EA-hy926内皮细胞不同时间后,检测可知ZNF580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和时间的外源性H,0,作用内皮细胞可促进ZNF580存一定程度表达上调。

  • 标签: 锌指蛋白580 过氧化氢 EA.hy926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