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人员在岗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选取本检查机构体检的410例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纳入暴露组,选取400例未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纳入非暴露组,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分析两组在岗听力损失情况。结果 暴露组的听力异常、单纯高频听力损失、单纯语频听力损失、高频伴语频听力损失占比和工龄≤20年听力损失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5)。 结论 噪声污染会损害在岗工作人员的健康,致使其出现听力损失,相关部门应加强干预力度,做好防护措施,减轻噪声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

  • 标签: 噪声 作业人员 听力损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对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明确诊断为纯听阈正常但存在噪声暴露史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听力筛查的纯听阈正常且无噪声暴露史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波形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A波、D波、O波的潜伏期、波幅等指标比较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言语声 听性脑干反应 隐性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V波消失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内耳MR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2年5月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侧ABR-V波消失患儿,其中男58例,女41例,共99例190耳。所有患者均已行内耳磁共振成像评估,同时收集到了部分患儿的围产期病史: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低体质量、出生窒息史、外耳畸形、先兆流产、耳聋家族史、孕期病毒感染。结果在收集到有围产期病史的67例患儿中,出生时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史24例(35.8%);出生低体质量病史12例(17.9%),早产11例(16.4%),先兆流产10例(14.9%),孕期病毒感染10例(14.9%),出生窒息史5例(7.5%),耳聋家族史4例(6%),外耳畸形1例(1.5%)。性别、年龄、围产期高危因素和内耳畸形无相关性(P>0.05)。在190例患耳中,畸形的耳数为43例,总体比例为22.6%,其中单发畸形17例(8.9%),两种及两种畸形多发的为26耳(13.7%),在43例畸形耳中,总共出现了畸形次数为81次:蜗神经发育不良有35耳,占所有耳数的18.4%,半规管发育不良20耳(10.5%),耳蜗异常12耳(6.3%),大前庭导水管11耳(5.8%),前庭畸形3耳1.5%。半规管异常与蜗神经发育不良(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听力损失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27耳),分为观察组(中度及重度听力损失)39例(66耳)和对照组(轻度听力损失)39例(61耳),应用鼓膜置管(观察组)和保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95.45%、3.03%、1.5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91.80%、6.56%、4.92%。结论: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听力损失情况,合理选用治疗方法。轻症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方法,中、重症患者给予鼓膜置管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听力损失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压氧用于全频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病患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5月~2018.5月我院收治的全频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研究对象低频听力的提高数值和高频听力的提高数值要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论使用高压氧对全频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病患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病患低频和高频的听力能力,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全频听力损失 突发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天幕裂孔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评估指标。结果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治疗的B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病人数均显著少于单纯行去骨瓣减压术并清除血肿A组(P<0.05)且预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脑干受压后继发性损伤,有效保护脑组织并对显著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天幕裂孔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本试验以2021.01~2023.12为期限,选取既往存在SNHL的突聋患者40例(40耳)设为A组,选择同期既往不存在SNHL的突聋患者40例(40耳)设为B组。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特征、总体疗效及痊愈率。结果:A组年龄大于B组(P<0.05);但两组病程、患耳侧别、性别、听力受损程度及曲线下降类型等差异较小(P>0.05)。B组总体疗效高于A组(P<0.05);但两组痊愈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既往存在SNHL突聋患者疗效欠佳,且病因复杂,所以还需深入进行研究,以确保在后续诊疗中制定更具个性化的方案。

  • 标签: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聋 临床特征 疗效
  • 简介:药品是中国重要的卫生资源.尽管上市前药品研究已受到相当重视,但对上市后药品的实际问题关注较少.合理使用和分配上市后药品资源是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经济学评价作为优化分配和使用药品的有效工具现已得到公认.本文介绍了上市后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方法与原则.上市后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根据证据的有效性和数量分为三种情况,并相应地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但上市后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应采取标准路径.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建立经济学评价框架和评价经济学证据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同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 药物评价 循证医学
  • 简介:为适应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后医疗市场的巨大变化,本文提出根据经济规律对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构建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型医院”。“经济型医院”概念的提出是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下医院生存与发展和医院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其内涵在于视医院为一个经济主体、强调成本意识和资源优化配置,在构建“经济型医院”时,应注意医院市场定位、职业化管理人才、严格管理体系、良好医院文化和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经济型医院 经济管理 医院管理 资源优化配置 成本意识
  • 简介:目的执业药师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与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方面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结论执业药师是合理用药,重要主要的药学技术力量。

  • 标签: 执业药师 安全 有效 经济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与经济关系,如何实现投入少见效快?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总结近五年医院感染与经济投入关系。结果在未增加经济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推行简便易行的感控方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结论科学防控,预防为主,重在管理,强化院感措施落实,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和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又节约大笔资金,改善医患关系,实现医院、医保局和患方三赢结局。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经济 效益
  • 简介:疾病的经济负担是指由于疾病、失能和死亡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包括医疗保健的成本,社会、工作单位、雇主、家庭和个人支出的疾病成本,反映疾病给社会带来的负担。疾病经济负担主要为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即:(1)诊断治疗的直接费用;(2)间接费用或由于疾病造成的经济后果,如收入损失等;(3)与患者生命质量的降低或致残程度有关的无形费用。三者通常用货币来衡量。

  • 标签: 精神疾病 疾病成本 经济负担 卫生资源 直接经济负担 间接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