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师是医疗卫生行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其职业精神面貌往往能够反映出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医师的职业精神塑造。本文对我国医师职业精神进行了简要的探索,认为影响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原因有医师劳务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医患相处模式发生了改变、医师人文技能的缺乏与医师职业压力过大等,建议从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对群众的宣教、提升医师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减轻医师职业压力等方面进行调整,做好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塑造,全面提高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

  • 标签: 医师职业精神 人文精神 医师职业压力
  • 简介:摘要 护理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且特殊的职业,非常强调护理行为上的谨慎不苟。由于护理各班次分工的不同,每一名护士基本上是独立地去完成职责所赋予的治疗和护理任务。如果“慎独”修养不到位,就很难为诊断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重要依据;很难为病员提供符合医疗原则的护理措施;很难为病员生命安全、治疗疾病和康复起到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中的“慎独”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慎独 护理工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精神科收治的240例病患,将其用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病患护理质量评分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成效,观察组自伤2例(1.67%),外走1例(0.83%),意外伤0例,其他事件0例,总发生率为2.5%。对照组自伤10例(8.33%),外走2例(1.67%),意外伤2例(1.67%),其他事件3例(2.5%),总发生率为14.17%。在不良事件发生层面,观察组执行风险管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层面,观察组在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以及规范服务层面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获得的成效明显,不但可大幅较少不良事件的产生,还可确保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从而获取较佳的护理管理成效,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风险管理 护理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中,分析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精神工作的护理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关怀能力与共情能力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通过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调查评估发现,对其进行关怀与共情,可以明显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其研究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关怀能力与共情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果和工作满意度,同时可以提升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科 关怀能力 共情能力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加入以人为本理念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 以人为本理念 护理 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方法总结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工作,阐述医院在人才选拔、培养、引进及管理方面的实施措施。结果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修订完善顶层设计、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结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核心是以人为本,要统筹全局、稳抓重点,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建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技术优良的人才梯队。

  • 标签: 医院 人才队伍建设
  • 简介:摘要精神病医院是精神病人在治疗疾病期间的“避难所”,因为在这里,他们会比在家中或者是在一般的普通医院中更为安全。但是这一类的场所,挤满的人群都是拥有精神障碍的人,而且这类场所也是高强度封闭的,这些人也是具有危险的突发性的,他们由于在精神障碍的影响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无法想象的暴力情况产生。此类精神患者所产生的暴力倾向,同社会其他任何地方所发生暴力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相同,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比较与社会中的普通暴力事件更为可怕。

  • 标签: 精神科 暴力事件 护理工作者 影响 改进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误诊原因。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误诊患者 92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误诊情况,分析误诊原因。 结果: 所选 92 例患者中,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7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误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22 例。误诊原因主要包括精神症状误解、病史了解不详等。 结论: 在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由于精神症状误解、病史了解不详等原因,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在临床诊断中不能仅仅根据是否出现分裂性症状判断,而是应当根据患者病程演变情况、临床症状表现等综合分析,以避免误诊情况出现。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误诊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 2016年 4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84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服用阿立哌唑片,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各方面检测结果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T3、 T4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TSH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抗精神药物运用于精神分裂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精神分裂症 甲状腺激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减轻老年精神障碍的轻重程度,减少发作次数。方法:将 58例长期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考虑任何因素的情况下随机分成每组 29例的两组,作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且保证在疾病发作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组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接受 3个月我院提供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接受临床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老年精神障碍的轻重程度极大地减轻(P< 0.05),实验组 3个月内发作次数显著下降(P< 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作时的轻重程度,并减少发作次数,对老年精神障碍的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效果。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减轻老年精神障碍的轻重程度,减少发作次数。方法将58例长期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考虑任何因素的情况下随机分成每组29例的两组,作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且保证在疾病发作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组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接受3个月我院提供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接受临床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老年精神障碍的轻重程度极大地减轻(P<0.05),实验组3个月内发作次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作时的轻重程度,并减少发作次数,对老年精神障碍的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效果。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分裂症患者展开,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模式对其精神状态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0月 -12月收入我院精神科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 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以入院出院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 NOSIE【 1】 评分作为评判标准。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精神状态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减轻焦虑、抑郁以及激惹等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与好转,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应加大推广。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疗效。方法就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了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其平均数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例入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精神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样的,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表明,将精神康复治疗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临床有效率,且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据临床实践报道,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往往在认知、情绪、意志力、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与正常人群不一样的表现。另外,据相关研究报道,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不能像正常人群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据临床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的一些举止行为往往不能被正常人群理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由于存在病态的心理,往往会表现出自残、自杀或攻击周围人群的动作。近些年来,据临床实践及护理研究报道,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进行合理的护理,对缓解患有精神疾病人群的症状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提高患有精神疾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患有精神疾病人群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精神疾病 患者 研究进展 新疆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抗精神病药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对所有患者都施予新型抗精神病类药物,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低于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其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中注意/警觉评分、工作记忆评分高于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短期非典型性抗精神病类药物能够促进其各项症状最大限度地得到缓解,但是,其认知功能没有得到显著性地改善。

  • 标签: 新型抗精神病药 治疗 精神分裂症 效果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