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以及泌乳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产妇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泌乳情况以及乳房胀痛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时间以及血清泌乳素等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距,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程度、母乳喂养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距,P<0.05。结论对分娩后的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促进产妇泌乳量,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 产后乳房胀痛 泌乳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11 月收治的 12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60 例进行常规喂养指导,观察组 60 例进行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乳房胀痛和乳汁分泌情况。 结果 对照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护理可促进早期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 产后泌乳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产后泌乳与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产妇进行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初乳分泌时间少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后1d、2d、3d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而乳房肿胀发生率与肿胀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泌乳 乳房胀痛 早期乳房按摩 泌乳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缓解产后乳房疼痛和促进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产妇提供常规产后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开始泌乳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早,新生儿每日哭闹次数少、胎便排空时间短,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后乳房疼痛,促进产后泌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 乳房按摩护理 产后乳房疼痛 产后泌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乳房肿胀的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产后乳房肿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纠正乳头凹陷、扁平、热敷、冷敷、按摩、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在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乳房疼痛程度平均值。结果观察组第1d疼痛程度平均值为(0.12±0.04),第2d为(2.97±0.14),第3d为(2.66±0.54),第4d为(0.45±0.21),对照组第1d疼痛程度平均值为(0.14±0.03),第2d为(2.45±0.23),第3d为(3.42±0.62),第4d为(2.26±0.66),观察组的乳房肿胀和疼痛程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肿胀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之一,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疏通乳腺管,减轻乳房肿胀,促进乳汁排出,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更重要是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产后 乳房肿胀 成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为更好的服务患者。 方法:对平时进行常规的定期产检并且分娩的产妇 233例,选择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并且将此当做观察组,把同期住到医院进行分娩选择常规的护理方法的产妇和孕妇 231例当做对照组。对比 观察两组孕妇的产后乳房胀痛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与生产后 3d泌乳的通畅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 I级、 II级出现乳房胀痛的程度明显偏高于对照组,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6)。 对照组 III级与 IV级的乳房胀痛程度很明显偏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 P<0.06)。对照组孕妇生产后 3d的泌乳通畅有 158例( 68.39%),观察组的孕妇生产后 3d的泌乳通畅 225例 (96.56%),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 P<0.06)。 结论:预见性护理对孕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情况能起到有效降低的作用,并且促进乳汁的分泌。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产后乳房胀痛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尿潴留采取产后早期定时下腹按摩及会阴冲洗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采取产后早期定时下腹按摩联合会阴冲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自解小便时间情况以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4h内自解小便39例、4h及以上自解小便9例;对照组产后4h内自解小便21例、4h及以上自解小便27例。观察组产妇自解小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无尿潴留发生,对照组8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定时下腹按摩及会阴冲洗预防产后尿潴留有显著效果,能够使产妇产后自解小便时间提早,同时控制尿潴留的发生;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下腹按摩 会阴冲洗 产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组80例产妇均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对两组产后不同时期乳汁分泌量及乳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1d开始,乳汁分泌量均超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初产妇时,能够帮助产妇有效提高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初产妇 乳房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分析高危儿早期干预护理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取的8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前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后者应用早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之间的满意度和发育诊断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其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儿的发育诊断量表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明显变化。结论针对临床高危儿给予早期干预护理,其可以增加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很大程度提升了宝宝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高危儿 早期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手术禁忌证及技术要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7年行保乳治疗的172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保乳治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1%。术后76.7%患者乳房外形效果良好,局部再发率为4.2%,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和91.5%。结论选择早期乳腺癌中部分病例积极推行保乳治疗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在生理上、心理上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残乳再发癌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禁忌证 肿瘤复发 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仪联合乳房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疼痛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产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乳房按摩仪联合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胀疼痛及泌乳情况。结果 研究组乳房肿胀程度要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4,P

  • 标签: 乳房按摩仪 乳房护理 乳房肿胀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VAP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ICU所有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结果经过一年时间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VAP的发生率由2013年的32.3%下降至2014年的21.6%。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早期 VAP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效果作出深入分析;方法:选择某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356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的了参照组、观察组,各178例。观察组通过提供及时的康复护理来实现早期干预,参照组提供的是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治疗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治疗天数则要少数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为小儿脑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早期干预,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也能够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早期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是母乳喂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中发现通过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产后实行“三早”,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特别在产后72小时内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但可增加产妇的奶量,而且能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预防乳房肿胀的目的。

  • 标签: 乳房肿胀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