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人工气腹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1)实验分组为对照组,对照+用药组,CO2组,CO2+用药组,He组,He+用药组(PD98059);(2)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数;(3)用丫啶橙/溴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4)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测定单个细胞增殖能力;(5)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癌细胞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CO2气腹作用后人结肠癌细胞LS-174T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He组。He组细胞凋亡率高于CO2组和对照组,CO2、He人工气腹作用后结肠癌细胞中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D98059药物组细胞生长速度、增殖能力及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相应处理组。结论:CO2气腹可促进结肠癌细胞LS-174T生长,He气腹可相对抑制其生长,PD98059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 标签: 气腹 人工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结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麻醉常用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烷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用七氟烷预处理乳腺癌细胞,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 PI3K/AKT 、 TGFβ、 HIF、 VEGF、 p35/p25),确定七氟烷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结果 七氟烷处理乳腺癌细胞后, 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和免疫荧光均显示 E-cadherin降低、 N-cadherin升高;处理后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未处理组细胞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七氟烷作用后的乳腺癌细胞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在生物学行表现上,均出现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增强,因此以七氟烷为主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不建议用于乳腺癌患者手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的关系。方法对2006—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486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与533例同期收治的非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情况及糖尿病病程对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并对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对肿瘤生物学行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并发率分别为12.1%(59/486)和7.1%(3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6,95%CI:1.450.3.571)。糖尿病病程5。20年者结直肠癌发生危险性显著升高(P〈0.05).而病程5年以内或超过20年者,其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未见增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对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脉管栓塞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但并发糖尿病并不会改变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学行

  • 标签: 糖尿病 结直肠肿瘤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征集专科、本科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进行评价。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我院实习护生共100名,时间2019年9月到2019年12月。50名实习护生为专科层次,纳入专科评价组;另外50名实习护生为本科层次,归纳本科评价组。分析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评分、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重要性。结果:专科评价组、本科评价组的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各项目评分,组间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专科评价组中,80.00%(40/50)的专科生认为人际关系是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维度;本科评价组中,90.00%(45/50)的本科生认为评价行为是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维度。结论:专科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更倾向于人际关系;本科实习护生对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更倾向于评价行为。带教老师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实习护生的个性特点,注意自身教学,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性。

  • 标签: 实习护生 带教老师 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l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回顾检测plk1在89例切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并分析on,1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plk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2.7%(38/89),明显高于邻近非癌组织的13.5%(12/89)(P〈0.01)。plk1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lk1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患者差(P〈0.05)。结论plk1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作为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及判定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保罗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累及多系统的疾病,该病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多重因素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尽管进行了广泛研究,到目前为止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未有详细阐述,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将主要从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antigen-G,HLA-G)参与调解滋养细胞生物学行参与PE发生的关系入手,总结众多观点,为该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子痫前期 发病机制 HLA-G 滋养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孔隙率的锶磷灰石(含5at%锶的羟磷灰石,Sr-HA)陶瓷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兔骨髓成骨细胞生物学行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兔的骨髓组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别与孔径约为300μm-600μm、孔隙率分别为50%、60%、70%的Sr-HA以及孔隙率为70%的纯羟磷灰石陶瓷体复合,在不同时间点利用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兔骨髓成骨细胞与不同孔隙率的Sr-HA陶瓷体外培养后,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Sr-HA多孔陶瓷有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其中,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更有利于细胞向材料内部爬行.结论Sr-HA多孔陶瓷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Sr-HA陶瓷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性,在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方面表现出更佳的效果,较其他孔隙率的Sr-HA陶瓷更适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锶磷灰石 多孔陶瓷 孔隙率 成骨细胞 细胞生物学行为 in
  • 简介:目的:分别构建Livin、Survivin基因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探究联合转染Livin和Survivin真核表达载体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行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构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脂质体法单独或联合转染肝癌HepG2细胞,分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Survivin组、Livin组和共转染组。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Livin、Survivin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0±O.022、0.325±0125,与单独转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O.412±O.099、0.473±0.051,与单独转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转染后48、60、72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转染组(P〈O.05),转染后48h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O.05)。结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联合转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更有效地降低了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更显著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 标签: LIVIN SURVIVIN RNA干扰 肝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 标签: 丝素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ET/CT显像与其肿瘤分子生物学行的相关性。方法共计26例于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接受11C-胆碱PET/CT的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测量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的最高胆碱摄取值(SUVmax),并计算其比值(P/M)。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雄激素受体、CD31、Her-2/neu、PTEN和Bcl-2的表达情况,将其与胆碱摄取值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Vmax值平均为[9.42±6.70(1.69~24.65)],SUVmax-P/M值平均为[4.33±1.41(1.18~7.44)]。26例患者以Ki-67标记增殖指数平均为[10.4±13.1(0~48)],以CD31标记MVD平均为[26.4±11.8(7~48)],AR半定量评分平均为[86.5±61.8(0~18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Vmax-P/M值与增殖指数、MVD值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26例患者中判定为Her-2/neu、Bcl-2及PTEN表达阳性的患者分别为6例,13例及11例。其中Her-2/neu表达阳性的患者SUVmax-P/M值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同层肌肉SUVmax值校正后的前列腺癌病灶胆碱摄取值SUVmax-P/M值能较好反映前列腺癌的肿瘤生物学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胆碱 PET/CT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R)抑制剂BGJ398对人源肾癌细胞株OSRC-2增殖、黏附及其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为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不同浓度(0、0.1、0.5、1、2、5、10μmol/L)的FGFR抑制剂BGJ398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源肾癌细胞OSRC-2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GJ398对细胞的活力和骨架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BGJ398对人肾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BGJ398能明显抑制OSRC-2细胞增殖。CCK8结果显示BGJ398处理人肾癌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具有剂量依赖性。Live/Dead荧光染色实验证明BGJ398可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及活力(P〈0.01)。细胞黏附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BGJ398可抑制细胞骨架的重塑及侵袭效应(P〈0.01)。结论BGJ398对肾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侵袭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FGFRs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新靶点,为FGFR特异性抑制剂成为潜在的肾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实验证据。

  • 标签: 肾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抑制剂 增殖 侵袭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医学教学开展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我校500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健康行为的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同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大学生饮食情况、运动行为、静态行为、性相关行为比较,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也能帮助大学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预防医学 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在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23年3月—5月在本院临床见习的34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在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见习教学中,采取教师示范-护生完成操作-操作后老师点评和总结的教学模式,见习后要求护生复习课本后书写反思日记;选择2023年7月—9月在本院临床见习的34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教学模式同对照组相同,但在护生完成操作的过程中,利用护生自己的手机拍摄记录自身操作过程,见习后要求护生回放观看操作视频2~3遍并书写反思日记。临床见习培训10周后,选取口腔护理和皮下注射作为操作考核项目,两组护生采取抽签方式抽取其中一项进行考核并了解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生两项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59%以上试验组护生对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在提高护理操作的学习兴趣、增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提高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10个方面均认可,其中提高操作的记忆力、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增强操作熟练程度方面均得到100.0%护生的认可。结论:在临床护理操作见习教学中,应用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可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操作见习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半个世纪,流行病学发展迅速,已成为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导学科,并且宏观和微观并举,与临床、基础等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研究范围更广,实践性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流行病学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应该顺应这些变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的需求。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对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流行病学 实践教学 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 教学方式
  • 简介:摘要:音乐课属于艺术类的课程,与很多传统的主要学科不同。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以儿童为本,抓住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是很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情绪和行为的管理。本文主要从音乐游戏如何融入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管理与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

  • 标签: 音乐游戏 孤独症儿童 情绪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扰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笔者随机选取了2013.02.16-2015.12.16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60的排序,基数号患者为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办法,偶数号患者为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暴力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和精神情况都有所好转,但是偶数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暴击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方面的转变优于基数组。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实现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优良转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展,降低暴力行为心理行为因子。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行为心理 心理干预 暴力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正畸保持期患者的疗效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正畸保持期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保持器损坏次数、放弃治疗、口腔卫生良好、按时复诊等配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卡氏评分(KPS)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保持期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推广意义。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措施 自我护理能力 正畸保持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更高;研究组高风险行为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遵医行为率与自我效能感,其对于患者高风险行为的规避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行为矫正 亲情护理 遵医行为率 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