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使尿液改变颜色的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可使尿液颜色发生变化:利福平、水杨酸、酚酞、酚磺酞能使尿变成红色;黄连素、痢特灵、甲基多巴、四环素、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番泻叶、芦荟等,能使尿变成深黄色;美蓝、氨苯喋啶、靛胭脂可使尿变成蓝色;消炎痛能使尿变成浅绿...

  • 标签: 尿液改变 对氨基水杨酸 硫酸亚铁 非那西汀 药物代谢 维生素B
  • 简介:<正>本文56例头痛患者均为1996年2月~1997年12月本院门诊病人,男18例,女38例,年龄16~42岁。正常对照组为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婚姻及文化水平,与头痛组匹配。两组受试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脑血管病史,文化水平小学毕业以上,测试合作。所有头痛发作的同时,首先

  • 标签: TCD改变 情绪因素 发作期 SCL一90 血流速度 SCL-90
  • 简介:颅脑损伤能激活凝血系统[1],造成高凝状态和继发的纤溶亢进,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凝血改变研究较多,但对轻中型颅脑损伤凝血改变总结很少.本文拟对后者作一探讨.

  • 标签: 颅脑损伤 凝血 改变 患者 纤溶 亢进
  • 简介: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前颅脑损伤患者中CT扫描已作为常规检查,本院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0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T环池的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医生治疗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患者 临床意义 环池改变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方法对79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血清钾、钠、钙和抗凝全血血气分析。结果有21.5%的患者出现低血钾,30%发生低钙血症,并且有18.9%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大量输血后,要及时检测电解质,掌握机体酸碱平衡状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 标签: 大量输血 电解质 酸碱平衡
  • 简介:在慢性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多脏器受累,病理生理改变错综复杂.为探讨血清酶谱改变与慢性呼吸衰竭脏器损害的关系,我们自1998年开始,对36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及21例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进行了血清酶谱测定,并结合血气分析、心电监护资料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发作期 血清酶谱 脏器损伤
  • 简介:肋骨骨折(ribfracture)在胸部创伤中最为常见,两根以上肋骨骨折为多根肋骨骨折,心脏损伤在钝性胸部创伤中发生率为10%~16%,其中以心肌挫伤(myocardialcontusion,MC)最为常见[1].心肌酶谱(myocardialenzymes,ME)改变可作为诊断MC的参考指标.笔者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检测心肌酶谱含量的变化,以观察肋骨骨折与心肌挫伤的关系.

  • 标签: 肋骨骨折 心肌酶谱 诊断 统计学处理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砷致皮肤癌、非砷致皮肤癌及皮内痣在细胞核浆面积比(核浆比)及细胞核形态计量参数间的区别,为研究砷致皮肤癌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指标,为鉴别皮肤良恶性肿瘤提供指标.方法:对砷致皮肤癌、非砷致皮肤癌和皮内痣3种组织的每例石蜡块分别行常规HE染色,用MIAS-300图像分析仪对细胞进行核浆比及细胞核的形态计量学参数(灰度、形状因子、最小直径、最大直径、周长、面积、颗粒数)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核浆比、细胞核形态计量参数(灰度、形状因子、最小直径、周长、面积)在皮肤癌(砷致、非砷致)和皮内痣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砷致与非砷致皮肤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浆比、细胞核形态计量参数是鉴别皮肤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形态学指标,但尚不能用于砷致皮肤癌与非砷致皮肤癌的鉴别.

  • 标签: 皮肤癌 细胞核 形态计量学 核浆比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人尸体胰腺尾部血供状态的研究,探讨胰交通支血管对移植胰腺的影响.方法:按供体胰腺的切取方法切取40例新鲜尸胰,然后用墨汁灌注法和动脉造影法对脾动脉在胰体尾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其染色和造影分布特点以及造影剂含量等.结果:每例胰尾均存在有部分浅染现象,与深染区比较,浅染区组织中墨汁颗粒计数和造影含量明显减少,P<0.01,并通过X线摄片证实,其中8例有明显的造影剂缺失区.结论:离体胰腺尾部血供有所减少,部分影响严重,可能参与术后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影响了供体胰腺的长期存活.

  • 标签: 离体胰尾 血供状态 胰腺 排斥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吸烟急性中毒后肺组织的形态计量改变.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小鼠吸烟急性中毒后肺组织的形态计量学改变.结果:吸烟2组(改进型低自由基香烟)小鼠的存活时间是吸烟1组(普通香烟)小鼠的3.7倍.吸烟组与对照组比,小鼠肺泡体积密度、异形指数、等效直径及肺泡间隔厚度明显增大(P<0.05~P<0.01)表面积密度、数密度、形状因子则明显减少(P<0.01);肺小支气管内腔的形状因子明显增大(P<0.01),上皮的周长指数显著减少(P<0.01);小支气管的Reid指数则无明显改变;病理结果显示,吸烟2组病变不如吸烟1组明显.结论:改进型低自由基香烟的毒性明显低于普通香烟.

  • 标签: 急性中毒 形态计量学 吸烟 肺组织
  • 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心电图异常率很高,约60%~94%,一般认为可作为判断顶后的独立参考指标。本文对急性SAH的心电图改变与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血压、临床情况及预后等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1989~1997年急诊收治SAH105例,均于起病1周内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男51例,女54例,年龄12~79岁。1.2方法记录急诊时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电图、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将以上各因素与心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电图改变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为了解门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壁的病理改变。方法:对1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切除脾叶静脉壁进行了普通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以外伤脾为对照,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15例门脉高压症脾静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肥大、纤维组织增生,13例脾叶静脉壁内皮细胞、脾窦IgG、IgA、C3、C4阳性,阳性率为86.7%;10例外伤脾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0.0%,且无明显的平滑肌肥大和纤维组织增生的改变。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本身的病理改变以及免疫病理损伤可能影响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脾静脉壁 病理 组织化学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研究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法对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普通健康幼猪14只,随机分为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实验组)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术后1周检测空肠袢平滑肌肌电.结果慢波频率:实验组8.4cpm,对照组6.1cpm;慢波振幅:实验组2.31mV,对照组0.66mV;峰电发生率:实验组11.7%,对照组7.4%;峰电振幅:实验组0.58mV,对照组0.31mV;实验组平滑肌肌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CⅢ相时程为6.9min,较对照组的4.2min明显延长(P<0.01),MMC周期实验组(43.3min)较对照组(56.2min)明显缩短(P<0.01).结论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法可有效改善Roux-en-Y滞留综合征.

  • 标签: 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 空肠袢 肌电活动 Roux-en-Y滞留综合征 预防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电凝电切热损伤胆囊床局部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取腹腔镜下电刀与剪刀切除胆囊后胆囊床底部边缘肝组织1cm×1cm,每组各取6例,标本立即浸入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横切片,光镜观察肝细胞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剪切组肝组织标本浅、中、深层肝细胞均正常;电切组浅层(1~4mm)肝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肝细胞被电热溶解,中层(5~8mm)肝细胞明显皱缩,肝血窦扩张,深层(9~10mm)肝细胞变性水肿.结论:LC术中局部肝细胞的电热损伤十分明显,其损伤程度是外重内轻,深度可达1cm的病理学改变.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烧灼术 肝细胞损伤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应用光镜半薄连续切片和生物体视学新方法-物理体视框,对锂导致大鼠慢慢能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数目进行定量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锂导致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平均肾小球内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因而得出结论:慢慢能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滤过表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数目减少所致。为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长期进程及其肾功能改变提供了可靠的定量形态学依据。同时本视框的应用为毛细血管数目的估计,提供了一个无偏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毛细血管数目 大鼠 物理体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