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护理措施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和解决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纠纷发生率为4.4%(11/250),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8%(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减少纠纷,改善关系,可以在急诊科护理中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护理措施 急诊护理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与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期间出现的纠纷案例 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回卷形式。对当是护士与病患间的矛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护士业务能力不强、责任心不强等,占比为 82%。次要原因在于患者,占比为 18%。结论 加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增强护士的责任心等,是减少纠纷矛盾出现概率的有效对策。

  • 标签: 护士 护患纠纷 心理应激 对策
  • 简介:摘要:护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为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护理者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同时,患者也能够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具有很强的临床时间价值。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的过程中把握与患者沟通的度,能够帮助患者从心理上减轻疾病的折磨,让患者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本文探究之间的沟通技巧,帮助现实中的护理人员维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护患交际 沟通技巧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及纠纷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6 年 4-2019 年 4 月的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 17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8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护理期间采取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纠纷率。

  • 标签: 院感控制率 护患纠纷率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对于降低纠纷发生率所发挥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4月接受的骨科治疗患者66例,作为护理分析的对象,分成两组,依次是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指标:两组患者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骨科护理管理 护患纠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眼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文护理,统计,分析其对临床纠纷发生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实验择取 130例患者,均为本院急诊科收治的眼外伤患者,纳入时间段为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采用抛硬币法进行患者分组,每组收录患者 65例。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另一组联合接受人文护理(人文护理组)。结果:两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与受伤原因、婚姻状况等资料组间对照结果经检验均显示出 P> 0.05。人文护理组出现纠纷的病例数一共为 1例,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检验证明

  • 标签: 眼外伤 急诊 人文护理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期间灵活运用沟通技巧的效果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此次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本院儿科收治患儿 98 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情况,评估并计算各组发生纠纷概率及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 . 05 )。同时,观察组出现纠纷的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 P < 0 . 05 )。结论: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重视沟通技巧的应用能够提高患儿依从性,预防纠纷情况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沟通 技巧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关系与护理文化建设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才能确保护理文化建设的步伐平稳向前,要确保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和谐发展,就要了解到目前影响关系的因素有哪些,针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促进关系的良好开展,最后进一步促进我国护理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 标签: 护患关系 护理文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进行探究分析,以便解决因沟通问题引发的纠纷,提高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64月~2017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实施常规沟通方式,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实施预防性沟通方式、书面沟通方式、集体沟通方式等,并注意沟通过程中的技巧。总结并分析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纠纷2例(3.33%),对照组出现纠纷7例(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58例(96.67%),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53例(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及家属运用预防性沟通方式、书面沟通方式、集体沟通方式等沟通技巧,可促进关系和谐维系,对患者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沟通 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近年来,一些医院关系紧张,时有医患纠纷发生,特别是儿科,患儿是家中之宝,护理工作稍有疏忽或与患者沟通略有不当,就容易引发纠纷,影响到医院的声誉,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所以,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儿科护理中影响沟通的几点因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以期对儿科护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护理理念逐渐向人性化、个性化、特色化转变。沟通已成为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沟通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在儿科护理中,面对的是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无助状态的儿童,这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儿科护士既要充当他们的代言人和直接护理者、又要成为患儿和家属的教育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     一、儿科沟通的影响因素     1.1医院方面    首先是护理资源不足。目前,我国护士队伍缺编严重,一线护士配备不足,护士工作负荷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关系。儿科患者哭闹,环境比较嘈杂,护士除了要消耗较大的体力,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易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身心疲惫会影响沟通。其次是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足。在儿科护理中,不仅要掌握儿科病理、生理和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有些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护理操作不熟练,给患儿带来恐惧和痛苦,使得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反感和不信任。然后是个别护士态度不好。由于工作繁忙,有的护士给患儿家属交代不清,入院宣教流于表面形式,与患儿家属交流时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护士的态度冷漠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到沟通。     1.2护理对象    医院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的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无助的状态,大多数患儿无法有效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同时,儿童生活不能自理,但又活泼好动,情感、情绪表露单纯、直接,适应能力较弱,这些使得儿科护理难度比一般科室大。     1.3患儿家属    由于家属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对医生和护士的期望往往过高,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效果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持挑剔和否定的态度。有些家属生怕患儿痛苦,总是要求一次护理到位,并在一旁仔细观察,一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挑剔,从而使得护士精神高度紧张。护士长期身心疲惫会导致身心疾病,使得关系更加紧张。如果家属对护理工作不了解,就会使得患难于沟通,从而影响护理的质量 ; 如果家长对护理工作不理解,就会使得沟通难以有效进行。另外,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以及患儿生长的环境等都会影响的沟通效果。    二、儿科沟通技巧     2.1注重第一印象    护士工作时应着装整洁、举止大方,儿科护士建议都穿着粉红色工作服,使患儿感到亲切和温暖。进院后,护士应首先向患儿和家长介绍一下住院的环境,如周围环境、腕带作用、主管医生和护士等情况,帮助患儿和家属适应医院的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然后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儿要使用合适的称呼,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患儿的关心。     2.2善于交流与倾听    在与患者和家属谈话中,说话要有技巧,语言要有修养,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话得体,使患儿和家属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交流时,尽量使用礼貌性、保护性和安慰性的语言,多用鼓励和赞美的语句。在患儿和家属说话时,要直视对方,认真倾听,并让对方把话说完,使患儿和家属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系。交谈中不要随意中断对方的谈话,听清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对方说话时,不要心不在焉,不要做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动作,如不时看表,东张西望。要及时回应对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尽量专心、耐心和关心地倾听对方说话,使对方感受到被重视和受尊重。     2.3用心、用情、用微笑沟通    首先是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要用心。对待患儿要有父母般的爱心、细心、关心和责任心。护理人员要有亲和力,往往一个抚摩的动作,一个竖起大拇指的鼓励,一句贴心的话语,都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进与患儿的情感,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同时,获得理解和宽容,大大减少纠纷的发生。    其次是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要用情。“视患者如亲人”,情感是最易感化患者和家属的。在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时,以真诚、博爱、尊重、同情之心来对待他们,最大限度地给予信任感和亲切感,折射出“白衣天使”的人性和修养,使患儿和家属感受到护士的可敬可亲。情感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与患者交朋友,一起做游戏 ;与家属拉家常,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    然后是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要用微笑。微笑是最友善、最有亲和力的表达,是人际交往中沟通、理解和建立情感的重要手段。微笑有如“润滑剂”,有了微笑,人们之间的感情很快就沟通了,正因如此,几乎所有服务行业的规范中都微笑服务这一项要求,医疗服务更不例外,儿科服务更应做到极致。    2.4根据年龄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护理中要善于与患儿沟通,以此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首先是 3岁以下的患儿。对待 3岁以下患儿,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使其在家属的帮助下配合护理。 3岁以下的患儿一般不懂事、不愿意配合护理,此时,必须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在与家属沟通时,不要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到吐字清晰,语气真诚,语调和语速适中。家属说话时,护士应认真倾听,听明白家属的诉求。对于不积极配合的家属,要学会换位思考,表达对家属的理解,尽量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拉近与家属的心理距离,使患儿在家属的帮助下配合医护。    其次是 3-5岁的患儿。对待 3-5岁的患儿,护士要多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当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便他们不愿意配合护理,护士也不要表达出不耐烦的态度,避免加重患儿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对于输液时间较长患儿,他们往往表现出不耐烦和不自在,这时可放一些少儿节目或者要求家属与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顺利完成输液。    然后是 5岁以上患儿。对于 5岁以上的学龄期患儿,护士应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他们交流,沟通中首先必须尊重患儿,让其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有些患儿住院时间较长,他们怕耽误学业,治疗不安心,科室应根据病情和患儿需求,将他们集中安置在比较舒适、安静的病房,让他们在治疗的同时能够坚持学习,以解决患儿和家属的后顾之忧。    三、护理体会    儿科护士是患儿的代言人和照顾者,是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医护人员。护士应该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为患儿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通过与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满足了他们的合理要求,提高了他们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纠纷得到明显减少,患儿数量不断增加,使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娇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J].健康必读, 2018,( 17): 107-108     [2]林琼,陈敏霞,韩妙珍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J].心理医生, 2016, 22( 5): 209-210     [3]崔丹丹 .浅析人性化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临床应用 [J].医药前沿, 2015, 5( 33): 235-236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针对门诊工作中的工作进行相关研究, 探究门诊护理中沟通技巧的临床价值。方法调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门诊 400例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与有效沟通技巧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纠纷及投诉状况。结果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满意度较优( P<0.05);观察组纠纷及投诉状况较少( 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能够提升满意度,降低纠纷及投诉状况,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普外科患者而言,观察沟通对其护理安全方面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进行普外会诊的13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3月-2019年8月的67名患者为在进行普外会诊时医院并没有实施沟通模式,将这部分患者作为常规组,在2019年9月-2020年3月医院开始实施沟通模式,将这个时间段进行普外会诊的67名患者作为组。根据实际情况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以及出现不良事态情况的概率,并进行对比。结果: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和不良事态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32≤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优质的沟通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态的发生概率,对于避免出现护理安全问题有着良好的效果,应当在各大医院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护患沟通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沟通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之间的100例病患,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的是细节化护理工作,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经过一段的时间之后对两组的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观察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报告情况展开研究,加强沟通之后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比较好,患者总体的满意程度是比较高的,研究工作开展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沟通对于患者的康复工作开展来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增强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减少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

  • 标签: 护患沟通 神经外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沟通技巧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行人性化沟通技巧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在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沟通技巧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维护关系,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护患沟通 妇产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诊输液护理中沟通技巧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76例急诊输液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巧用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急诊 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通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 接受治疗的48例 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沟通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沟通干预以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运用沟通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患者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时间段到我院就诊的 300 例门诊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以无差异分类法将其随机 分为参照组(共 150 例,选择常规沟通护理)和护理组(共 150 例,采取良好的沟通),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两组纠纷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96.67% 明显高于参照组 85.33% ( P < 0.05 )。护理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 2.00% 明显低于参照组 12.00% ( P < 0.05 )。 结论: 与常规的沟通护理相比,良好的沟通模式能让门诊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并且能减少护理纠纷 事件 的发生,实现优质的门诊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 门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实施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7 年5 月~2019年5 月间诊治的236 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8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8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沟通,分别测试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患沟通 神经外科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