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分析、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呼吸操训练,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功能、6MWD和CAT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训练前与呼吸训练9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压分氧(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锻炼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对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时限为3个月,干预后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112例COPD患者的SCL-90评分及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其中对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等常见心理问题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心理特点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无创呼吸机通气(NIPPV)对重度慢性阻塞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在PubMed、ISI、OVID、Scinese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2~2012年间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收集NIPPV治疗COPD患者在气体交换,功能及活动耐力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650例患者,可以改善PO2,PCO2潴留,功能能减少每年住院次数,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结论对于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使用NIPPV可以在气体交换、呼吸困难方面得到一定的益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通气,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的慢性阻塞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静滴呼吸兴奋剂、应用无创机械通气(BiPAP)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呼吸困难、气短)、血气分析等。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慢阻Ⅱ型呼衰的疗效确切。

  • 标签: 丹参川芎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阻塞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54例,并随机的将他们划分为平均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2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方法+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分别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的好转,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较之对照组呈现明显的偏低,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插管率低,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微量注射泵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O:),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气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HR、RR、PO2、PCO2、血气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R、RR、PC0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P02、血气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趋势,但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多索茶碱较单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治疗AECOPD患者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血氧含量。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序贯治疗在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观察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对照组继续气管插管,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过渡撤机。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IPPV时间、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再插管率、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CO2、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改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时,以PIC窗作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气虚常出现卫外功能减退,呼吸功能失常,从而出现治节功能障碍。根据中医理论且结合临床实际,将气虚证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当前关于气虚证本质研究成为热点,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来研究气虚证本质提供了思路。气虚证本质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心功能、功能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血液流变学、细胞能量代谢、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生化学、免疫学、代谢组、蛋白组及基因芯片等,涉及慢性阻塞疾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笔者根据近年来关于气虚证的研究概括如下,以进一步揭示气虚证的本质特征。

  • 标签: 肺气虚证 肺系疾病 临床 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运用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研究降低慢性病患病率的方法。方法从本市一年内体检发现高脂血症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随机病历收集,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一年后分析经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一年的健康管理,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进行健身运动均有显著上升,吸烟、饮酒认识大幅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由(4.5±1.3)mmol/L降低到(2.3±4.6)mmol/L,血糖由(3.1±2.5)mmol/L降低到(1.8±3.1)mmol/L,晨起血压也有较大改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和健康知识的普及与日常生活行为相关,经过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等健康管理措施,可对慢性病的控制起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慢性疾病 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氨茶碱与中等剂量的沙美特罗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噻托溴铵与大剂量的沙美特罗治疗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应用噻托溴铵与大剂量的沙美特罗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沙美特罗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高氧性损伤新生大鼠组织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出生12h内的清洁级SD大鼠3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空气对照组(A组)、高氧组(B组)、高氧加盐酸氨溴索组(C组)。除A组外,B组和C组均建立高氧损伤动物模型。C组新生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溶于9g/L氯化钠溶液中的盐酸氨溴索[20mg/(kg.d)],A、B组新生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9g/L氯化钠溶液,持续14d。第14d处死,取其组织切片,伊红染色法(HE)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定量分析计算其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组织Ⅲ和Ⅳ型胶原蛋白,判断其肺纤维化程度。结果B组第14天组织病理发现间质细胞增多,肺泡数目减少,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C组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A组比较,B组Ⅲ型胶原及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C组与B组比较,Ⅲ型胶原及Ⅳ型胶原表达及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早期干预可减轻高氧性损伤新生大鼠的组织纤维化程度。

  • 标签: 大鼠 高氧性肺损伤 肺组织纤维化 盐酸氨溴索
  • 简介:[目的]应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东北某部驻地附近日均可入污染微粒的浓度(PM25)对驻地营区呼吸道疾病发病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1月-2013年1月期间,搜集营区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次数据和营区附近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监测水平,应用病例交叉设计法评估营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人次和空气可入微粒监测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呼吸道疾病门急诊就诊官兵共为3086人次,空气污染监测日均PM25、SO2、NO2分别是(147.7士73.53)、(121.4±46.79)、(92.4±37.73)μg/m3,通过统计学计算,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人次与空气中可入污染微粒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比值比(oddsratio,ORs)分别为:1.01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为1.007~1.029]、1.021(95%CI:1.008~1.033)、1.024(95%CI:1.009~1.037).[结论]研究表明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次随PM2.5的浓度增加而增多.

  • 标签: PM2.5 呼吸系统疾病 比值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一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导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导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疏通患者的输卵管,改善输卵管阻塞情况,达到治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卵管阻塞 临床诊治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2年的100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再用手术病理诊断来检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彩超诊断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6%,误诊率为4.33%。结论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可重复性、辨认率高等优点,即使一些在临床上触不到的小肿块通过超声检查也可以早期发现。

  • 标签: 乳腺疾病 肿块 病理检查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磷脂注射液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透明膜病疗效观察。方法选择36例诊断为新生儿透明膜病的早产儿,分别在出生后1~12h内给予固尔苏。结果36例患儿使用固尔苏治疗后,31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SaO2显著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中31例治愈出院,2例因合并肺出血而死亡,3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治愈率为86.11%。结论猪磷脂注射液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透明膜病疗效显著。

  • 标签: 猪肺磷脂注射液 固尔苏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哮喘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功能变化。方法选择我院的哮喘患儿共50例,在进行镇静后测定潮气呼吸相关曲线检测,即TBFV检测。检测的主要数据有如下几点VT/kg(每千克潮气量)、Ti(吸气时间)、Te(呼气时间)、I/E(吸呼比)、RR(呼吸频率)、TPEF/TE(达峰时间比)、VPEF/VE(达峰容积比)等,对50例患儿进行1到3个月的正规吸入治疗后复查,上述患者归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50例正常儿童进行相关检测,归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综合对比。结果两组进行检测后,除潮气量之外的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进行1-3个月治疗后复查,TPEF/TE、VPEF/VE上升明显,但距对照组差异明显,尚未彻底恢复。结论潮气呼吸功能检测能够准确将患儿的哮喘病理生理特点准确反应出来,TPEF/TE、VPEF/VE可作为反映小气道阻力及流速变化的指标,反映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潮气呼吸功能检查是哮喘患儿重要的辅助诊治手段。

  • 标签: 哮喘 潮气呼吸肺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而在女性中,最常见的病多为生殖器官疾病,生殖器官疾病又可称为宫颈疾病。基于宫颈疾病对女性的严重危害,本文将主要对我国目前关于宫颈疾病的诊疗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医学工作者参考所用。

  • 标签: 宫颈疾病 诊疗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