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治病能否有效,取决于针刺是否调节了人体阴阳性的内气,而阴阳气是否被调节,又取决于有规律地针刺操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临床数理是指中医临床治病方面有关“数”的理性规律。中医临床数理用于临床治病,充分说明中医临床治病具有理性化与科学化。中医治病配方时,有严谨的理性数,往往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攻克各种疑难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护理要点。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样本,在术前、术后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护理后VAS得分为(1.0±0.2)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4.3±0.5)分,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接受手术时,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 标签: []骶尾部 藏毛窦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敷料治疗骨科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32例骶尾部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新型敷料治疗骶尾骨褥疮,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敷料治疗骨科骶尾部褥疮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骨科骶尾部褥疮 骶尾部褥疮 新型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包块的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在院内收治的骶尾部包块患儿67例,均接受超声检查,与术后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67例患儿包括男性22例,女性45例,年龄30d-14岁,<4岁41例,≥4岁15例;<4岁患儿良性骶尾部包块、恶性骶尾部包块;≥4岁骶尾部包块,恶性骶尾部包块;<4岁患儿恶性骶尾部包块率高于≥4岁患儿(P<0.05);<4岁患儿良性骶尾部包块包含成熟畸胎瘤20例,未成熟畸胎瘤3例,纤维脂肪瘤2例,脊髓拴系2例,血管畸形1例、表皮样囊肿1例,恶性骶尾部包块包含卵黄囊瘤12例、混合生殖细胞瘤1例;≥4岁患儿良性骶尾部包块包含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纤维脂肪瘤2例、成熟畸胎瘤2例、血管畸形1例,恶性包块包含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卵黄囊瘤1例。结论:儿童骶尾部包块经超声检查显示≥4岁患儿包块多为良性,恶性较少,<4岁中恶性比例稍多。

  • 标签: 儿童 骶尾部包块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普鲁帕酮合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加美西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二联或三联的有效性。方法38例室性期前收缩二联或三联的患者被机分为二组。分别用普鲁帕酮合胺碘酮(简称治疗组)与利多卡因加美西(简称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组20例病人中。室性期前收缩消失的时间为3.20±1.70d。对照组的18例病人中室性期前收缩消失的时间为4.73±1.17d。两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4.47,P<0.01)。结论普鲁帕酮合胺碘酮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室性期前收缩二联或三联

  • 标签: 二联律 三联律 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 普鲁帕酮 胺碘酮
  • 简介:患者男,84岁,因"骶尾部刺痛不适1月余,站立活动后加剧,并向会阴部放射"就诊。患者无发热、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诊于直肠后、齿状线上触及7cm×7cm包块,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度差。MRI:尾椎团块状占位,向前突出至直肠后脂肪间隙并压迫直肠,内多分隔并含少许脂肪,考虑皮样囊肿。经会阴部超声:直肠后脂肪间隙内低回声肿块,考虑实性占位病变。CEUS:动脉早期肿块内不均匀高增强.

  • 标签: 脊索瘤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失禁性皮炎(IAD)是大小便失禁引起的并发症,是失禁病人常见的问题。因肛周和会阴部经常受尿渍粪便的不良刺激而引起,出现瘙痒及不适感,甚至造成皮肤破溃及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皮炎 大小便失禁 护理
  • 简介: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适应证主要为胰腺体尾部的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对于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仍建议联合脾脏切除术。根据胰腺体尾部及肿瘤与脾血管的位置关系,术中最终决定是否保留脾脏及脾血管情况。患者一般取平卧位,采用四孔法,先探查,明确有无腹腔转移及局部严重侵犯情况。打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体尾部,对肿瘤进行定位。先后游离胰腺下缘及上缘,并打通胰腺后方置入尿管牵拉胰腺。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C-60),经胰腺后方将胰腺离断,将胰腺断端向尾部翻起,离断胰腺后方组织,完整游离后切除胰体尾,并结扎脾血管至胰腺的交通支。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为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已有大量压力性损伤风险、皮肤状态评估和组织评估和受众患者体位、体温管理及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等方式,但临床实践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还有所不足。手术室护士作为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干预措施中重要的参与人员,不仅影响预防干预效果还能更直观的感知到预防措施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提出并制定优化措施对提高手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都很有必要。

  • 标签: 骶尾部减压 术中护理 压力性损伤预防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小儿骶尾部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一例右侧骶尾部肿瘤的小儿,给予有效的手术期配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密的手术配合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保暖措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帮助患儿快速康复。

  • 标签: 骶尾部肿瘤 保暖 肌肉 冲洗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理论在骶尾部压疮处理中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骶尾部有压疮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换药法和传统干性换药法进行换药处理,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湿性愈合敷料能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利于组织生长。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指导下的骶尾部压疮伤口处理方法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和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湿性愈合理论 干性愈合换药法 骶尾部压疮 新型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 压疮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长久卧床患者的治疗中容易出现这一疾病。本次研究讨论,在针对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4期压疮进行护理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的预防效果分析可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在开展时,为了保障可参考性,研究人员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医务人员将该时段康复科资料登记有效并且具有良好随访意愿的骶尾部4期压疮患者共计60名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时应用抽签法进行两组均分,组内设置30名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组别及与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接受护理时,配合应用综合护理建设,在护理后研究人员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品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工作在应用时,最主要的护理理念是通过根据以往的文献资料为患者设置对应的护理方法,而在针对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4期压疮进行护理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预防压疮的产生,对于提高患者疗效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来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4期压疮 护理管理 护理方式 应用研究
  • 简介: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很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心房颤动的发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虽然非药物方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射频导管消融等手术可显著改善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但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因此,复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心房颤动复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物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