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经超声检查的特征,并且分析病理基础。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本院从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期间参与诊治的 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将本院同期诊治的 30例最大直径低于 1.0 cm的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均实行超声检查,分析病理特征和声像图表现,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经检查之后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界,存在不均匀实性的低回声结节,存在微小钙化,并且附近不出现声晕,主要是内部血流。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病理镜下检查显示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存在纤维假包膜以及砂粒体。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特征决定声像图的特点。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病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原位汗腺乳头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大庆油田龙南医院病理科1997~2014年存档和诊断的4例皮肤原位汗腺乳头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对切除的标本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单发的直径1.2~1.8cm大小的半球形、孤立的、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可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结构组成,。

  • 标签: 乳头状腺瘤 原位腺癌 腺泡 腺管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155例( 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 ALOKAα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55例( 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 A/T<1 6.06%、边界清晰 21.21%、无微小钙化 38.79%、内部回声均匀 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 0、 少于 A/T≥1 93.94%、边界模糊 78.79%、有微小钙化 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 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 100.00%的患者( 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癌( 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 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 93.9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检出率。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彩超;诊断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thyroid small papillary carcinom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155 cases (165 nodules) in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and using GE730 and ALOKA alpha 10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etection,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nodules 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feature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blood flow distribu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asta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Results 155 cases (165 nodules)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A/T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可手术甲状腺癌热消融后再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热消融治疗同时穿刺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癌的再手术患者11例资料。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8例,全甲切除3例,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行同侧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3例,转移患者8例,占72.73%(8/11)。消融侧甲状腺组织有残留乳头癌病灶2例(2/11,18.18%)。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18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复发和转移。结论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不宜行消融治疗。热消融达不到肿瘤根治的效果,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需要严格规范,再次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高温 诱发
  • 简介:摘要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嗜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细胞的DNA病毒,可广泛感染人类皮肤及生殖道、呼吸道上皮组织,它与人类多种良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目前已知HPA有近200多种型别,约40种型别与人类常见生殖道疾病相关。其中,高危型HPA被认为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低危型HPA与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有关。本实验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高危型和低危型HPA,对临床妇科门诊1790例就诊者进行筛查,分析不同临床诊断疾病队列中HPA的检出率、病毒载量高低和年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妇科临床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癌灰阶超声与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共收治的62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以上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甲状腺乳头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确诊率。结果灰阶超声诊断方法共诊断出56例(90.32%)患者,多普勒超声则诊断出58例(93.55%),确诊率高于灰阶超声,灰阶超声诊断方法共诊断出23例(37.10%)患者存在淋巴转移,多普勒超声则诊断出32例(51.61%),确诊率高于灰阶超声。结论多普勒超声与灰阶超声检查相比,可以利用颈部淋巴转移患者淋巴结内部血管的增多与变粗来提高淋巴转移的临床确诊率,应用效果显著,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灰阶超声与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甲状腺乳头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腺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甲状腺乳头腺癌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术后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组(纳米炭组)和未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组(对照组)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直径、T分期、包膜侵犯、双侧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直径、T分期、包膜侵犯、双侧癌、手术方式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平均清扫(11.4±5.3)枚,多于对照组的(6.3±4.1)枚(P〈0.05).纳米炭组平均阳性淋巴结数为(2.4±3.6)枚,同样多于对照组的(1.0±1.7)枚(P〈0.05).纳米炭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值在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的整体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米炭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上,尤其是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PTH值和血钙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纳米炭组一过性低血钙症状7例,对照组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可以增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淋巴结的切除率,且降低了甲状旁腺暂时性损伤的风险,对术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纳米粒子 指示剂和试剂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肾细胞癌(PRCC)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MDCT检查资料的17例PRCC。重点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肿瘤实质成分、MDCT平扫和多期增强肿瘤实质的密度变化、肿瘤强化方式等。结果17例PRCC均为单侧肾脏肿块,左肾10例,右肾7例;肿瘤呈类圆、椭圆形12例,巨大不规则形5例。肿块最大直径为1.7-13.0cm,平均长径为(6±4)cm。4例为实性结节,13例肿瘤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小囊变9例;5例肿瘤内见钙化、出血灶,6例有临近组织侵犯或淋巴结转移。PRCC非囊变、坏死区MDCT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及分泌期CT值分别为33-43Hu、40-97Hu、50-84Hu、51-72Hu。对应CT值均数分别为(38±3)Hu、(64±17)Hu、(67±11)Hu及(64±6)Hu。肿瘤实质多期增强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呈轻-中度强化,呈"慢进缓出"改变。结论PRCC的动态增强MD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肾肿瘤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CT及磁共振(MR)表现,提高该疾病的影像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影像学表现,14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本组14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胰头颈部7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3例,肿瘤最大径12.8cm,最小径3.5cm,平均径5.6±0.8cm。根据肿瘤所含成分不同,分成3种类型:实性(囊性成分体积≤10%)2例,囊实性9例,囊性(实性成分体积≤10%)3例。14例患者在CT检查中,2例可见钙化灶,其中断线样钙化1例,蛋壳样钙化1例;14例患者在MR检查中,2例在T1WI上出现高信号,提示肿瘤内部有出血;2例肿瘤边缘钙化在T1WI、T2WI呈断线样、弧形低信号。病理学诊断:12例为良性,1例为低度恶性,1例发生肝脏转移。所有病例随访1.5年以上,随访14例病例中,除去术前已发生肝转移的1例病情进一步恶化,余13例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诊断乳头甲状腺癌应用甲状腺B超的实际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将病理学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乳头甲状腺癌与其余病变分型的钙化情况。结果在甲状腺B超诊断中,发现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6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75例,在恶性病变患者中发现粗大钙化22例、微小钙化52例,在乳头甲状腺癌38例中,微小钙化34例。结论在对乳头甲状腺癌患者应用B超诊断过程中,确定患者的甲状腺中是否存在钙化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帮助早期的诊断,同时与手术中冷冻病理学检查进行联合诊断,能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B超 乳头状甲状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合理建议并及时做出判断。方法对前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10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癌患者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等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更为合理的诊治方案。结果在10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癌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在38-57岁之间,肿瘤直径在1.5-5.0之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肿块组织的出现。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后发现,患者肿块形状呈现不规则状态,边界模糊且回声较弱。其中肿块周围血流信号较强的患者5人;肿块点状钙化患者3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4人;乳腺钼靶肿块6人,肿块呈现不规则状态且伴有毛刺出现;细小钙化患者4人。在手术结束半年到3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有3名患者存在复发情况。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癌具有发病速度快、侵袭迅速、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调理等方法进行诊治。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临床特点 诊治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与常规超声(us)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癌(PTC)被膜外侵犯(EC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PTC患者96例,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分为ECE组(44例)和非ECE组(52例),对术前CEUS和US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EUS灌注指标间的差异,并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于ECE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ECE组患者的RT、TTP、TPH和AUC均显著低于非ECE组(P=0.017、O.027、0.000、0.001),WIS明显高于非ECE组(P=O.004),两组患者的P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ROC曲线显示,应用CEUS诊断预测PTC患者发生ECE的曲线下面积(AUC=0.914)高于US(AUC=0.756)。CEUS诊断PTC患者发生ECE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1%,93.18%,92.31%,91.11%和94.12%,均显著高于US的73.96%,70.45%,76.92%,72.09%和75.47%(P=0.000、0.006、0.030、0.013),US和CEU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09%和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60)。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癌被膜外侵犯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技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外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耳道乳头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外耳道乳头瘤患者10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状况、平均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五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比观察组(96%)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耳道乳头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缩短,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耳道乳头状瘤 耳内镜下切除术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能否作为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预后判断。方法从各大知名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3月前的有关检测是否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文献。结果甲状腺癌组BRAFV600E突变率(78.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64..7%)高于未突变组(21.6%)(P<0.05),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BRAFv600E突变组造影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中造影模式弱增强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9.7%)低于等增强组(69.7%)和高增强组(76.2%)(P<0.05)等增强组与高增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癌的发生及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癌侵袭性的预测因子;超声造影不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但不同造影模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 超声造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高达80%的甲状腺乳头癌(PTC)患者中,但对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对临床检查阴性的中央区淋巴结(cN0)行预防性清扫(pCLD),可清除潜在病灶,有助于术后的准确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指导后续治疗,并降低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可能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对是否需常规性pCLD,各家指南或多或少有所保留,但对肿瘤较大、分期较晚、多灶癌、有包膜侵犯、或不良病理学亚型的PTC,建议积极的pCLD,同时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全程暴露和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保护。大宗的临床研究数据将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及并研究对鼻内翻性乳头瘤患者应用不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瘤患者,共30例,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15例)选择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15)进行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40.00%,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鼻内翻性乳头瘤患者护理中应用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肿瘤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降低患者病症的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病痛。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5例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对照组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一侧颈清扫;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出血、无淋巴瘘,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3例、手足麻木7例、饮水呛咳6例;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手足麻木5例、饮水呛咳5例。两组并发症均为暂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术中应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和甲状腺被膜精细解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TSHR-mRNA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122例,利用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将其分为BRAF^V600E基因突变组和BRAF^V600E基因野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TSHR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进行验证。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TSHR及TSHR-mRNA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SHR及TSHR-mRNA在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RAF^V600E基因突变组的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TSHR及TSHR-mRNA表达水平较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TSHR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受体 促甲状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