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过敏反应护理。方法抽选我市22例发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过敏反应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经对症处理及护理干预,22例患者抢救成功并完成检查。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做出判断,正确处理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过敏反应有助于检查的进一步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冠脉造影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CT增强扫描时应用护理干预对降低对比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需接受CT增强扫描,对照组在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提供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注射对比等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对比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研究组对比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对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在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对比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时,使用Vitapex糊、氢氧化钙糊的效果。方法针对8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氢氧化钙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Vitapex糊治疗;此后观察两组患者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的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对比Vitapex糊、氢氧化钙糊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可见,Vitapex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Vitapex糊剂 氢氧化钙糊剂 慢性根尖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利尿中的长期间歇小剂量以及长期持续小剂量对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到2015年9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以长期间歇服用小剂量展开治疗,观察组以长期持续服用小剂量展开治疗,展开观察记录两年。对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次数以及电解质紊乱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再次入院治疗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展开长期间歇服用小剂量利尿疗效较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利尿剂 慢性心衰 长期间歇 长期持续
  • 简介:摘 要: 目的:进行阿奇霉素颗粒与参比制剂阿奇霉素小儿用细粒 10%的溶出曲线对比,以考察处方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溶出试验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为检测仪器,分别以 0.1mol/L盐酸溶液、 pH4.0醋酸盐缓冲液、 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为溶出介质,分别测定了公司样品阿奇霉素颗粒和日本辉瑞制药株式会社阿奇霉素小儿用细粒 10%的溶出曲线。结果及结论:公司样品与参比制剂在上述四种介质中一致。

  • 标签: [ ]阿奇霉素颗粒 阿奇霉素小儿用细粒剂 10% 溶出曲线
  • 简介:摘要:过敏性结膜炎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眼红、眼痒,部分患者眼部可伴有分泌物、灼热感、流泪等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约在 20%左右。我院在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了脱敏止痒洗眼方法,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脱敏止痒剂 吡嘧司特钾滴眼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胃肠道 CT 诊断中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对比对结果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择 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肠道 CT 诊断的 52 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 ABC3 组,每组 14 例。 A 组患者在 CT 扫描检查前半小时口服碘佛醇 500ml ; B 组患者在 CT 扫描检查前半小时口服碘佛醇 1000ml ; C 组患者在 CT 扫描检查前 1 小时口服碘佛醇 1000ml 。对比三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胃肠道部位的 CT 表现。 结果: 经过检查对比, A 组患者的胃肠道各个部位 CT 值均明显低于 B 组患者和 C 组患者( P < 0.05 ),而 B 组患者和 C 组患者的 CT 值经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胃肠道 CT 诊断中,于检查前 1 小时给予患者 1000ml 碘佛醇可以在检查中获得更好的数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时间 不同剂量 对比剂 胃肠道 CT 诊断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CNR)、降低对比使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上腹部CT平扫以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1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应用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对比含碘量为300mg/kg,并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获得A组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AISR)获得B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CT平扫模式(120kVp),对比含碘量为450mg/kg,采用FBP获得C组图像。比较三组图像在40keV、50keV、6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以及肝、胰、门静脉、腹主动脉的CNR,并对三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三组在40keV、50keV、6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87.72、246.35、51.98、127.50、23.15、48.96,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4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组图像噪声低于B组和A组(q分别=8.32、9.37,P均〈0.05);在5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和C组图像噪声均明显低于A组(q分别=5.73、6.84,P均〈0.05);在6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图像噪声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q分别=3.83、3.63,P均〈0.05)。三组在40keV、50keV、6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肝、胰、腹主动脉(门静脉)CN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8.52、33.94、60.59、72.70、69.38、44.06;8.27、33.65、42.68、79.84、45.73、80.93;10.64、33.14、31.12、59.96、62.93、39.12,P均〈0.05)。在40keV、50keV、60keV时,B组动脉期肝、胰、腹主动脉CNR值和门静脉期肝、胰、门静脉CNR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16.73、8.72、12.71、10.82、14.65、15.71、11.67、12.51、8.77、10.52、9.79、13.80;8.79、12.83、10.62、14.62、10.81、8.51、10.66、12.79、13.72、9.81、10.53、12.49;4.49、5.64、6.82、10.53、7.52、5.93、11.61、9.27、6.31、10.65、9.51、10.11,P均〈0

  • 标签: 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 滤波反投影法 对比噪声比 对比剂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茶碱与长效β2受体激动联合治疗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85例哮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与茶碱治疗,研究组43例实施糖皮质激素吸入与长效β2受体激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症状。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与长效β2受体激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茶碱 长效&beta 2受体激动剂 哮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受体阻滞与α受体阻滞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治疗,后对照组单独给予α受体阻滞多沙唑嗪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M受体阻滞联合α受体阻滞即多沙唑嗪+索利那新联合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最大尿素率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α受体阻滞联合M受体阻滞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症状不典型并可缓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alpha 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出血是战场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不是所有的创伤都适合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所以仍然需要一种有效的止血,目前有许多止血和敷料可用于控制严重出血。本文综述了最常用的无机止血,其中包括沸石和黏土基的止血,并讨论它们的止血功能以及诱导止血的结构特性,也涉及从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得到的重要发现。1止血介简控制不住的创伤出血可导致死亡,也会增加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感染的机率。

  • 标签: 出血 无机止血剂 沸石 高岭土 蒙脱石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静脉制剂安全使用的风险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年中药静脉制剂安全的分析,寻找对策。结果:中药静脉制剂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中药静脉制剂应用知识的缺乏等原因,是中药静脉制剂临床安全使用的隐患。结论:通过分析中药静脉制剂安全使用的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对策,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中药静脉制剂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中药静脉制剂 临床用药风险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 建立 4种中药注射中铅、镉、铜、砷和汞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方法 :以 Ge、 In和 Bi做内标,用 ICP-MS同时测定这 5种元素,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90,检测限范围为 0.012-0.068 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 2.3%-6.2%之间,回收率为 82.8%-109%。结论 : 采用 ICP-MS法测定中药注射中的 5种金属元素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为监测中药注射中的重金属含量提供质量控制。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ICP-MS 金属元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并对比顺产与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44例2013年9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并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各122例,对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产后出血量、产妇下床时间、产妇住院时间而言,顺产组产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就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而言,顺产组产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8.20%vs.35.25%;就体质量、经皮胆红素指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情况等新生儿指标而言,顺产组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方式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婴健康,但是顺产这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与剖宫产相比更有利于母婴健康。

  • 标签: 顺产 剖宫产 母婴健康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230例LIH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APP治疗的12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A组,TEP治疗的103例患者为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探查对侧及隐匿疝、术后疼痛、术后血清肿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2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35±8)min,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探查对侧隐匿疝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2者手术疗效相当。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陪护分娩的护理效果和正常分娩护理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观察组70例接受全程陪护分娩,对照组70例接受正常分娩护理。分析两组的疼痛等级指标、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疼痛等级和精神状态与对照组的产妇都要优秀,发生的不良事件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时接受全程陪护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分娩的质量,并改善产妇的疼痛指数和精神状态,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全程陪护分娩 正常分娩 护理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不同检测方法检验尿液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尿液检查的500例患者,将每份尿液样本划分成相同的三份,分别对这三份尿液标本采取胶体金隐血检测法、尿液流式细胞分析法、尿液干化学分析法进行检验,并对红细胞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胶体金隐血检测法、尿液流式细胞分析法、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测得的尿液红细胞含量,得出阳性率患者分别为29.6%、18.6%、25.8%;任何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之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尿液红细胞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其结果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可以联合使用,以此提升检验的正确率。

  • 标签: 尿液检验 红细胞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