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64层与320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64层(64层CT组,20例共38枚支架)和32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320层CT组,42例共64枚支架)资料,对比两组图像质量、患者心率、有效辐射剂量(ED),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层及32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5)、92.31%(24/26)、71.43%(5/7)、100%(24/24)及93.55%(29/31);320层螺旋CT分别为100%(11/11)、95.65%(44/46)、84.62%(11/13)、100%(44/44)及96.49%(5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64层及320层螺旋CT均可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0层螺旋CT对患者心率的要求更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更少。

  • 标签: 冠状血管 支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服用膳食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希望通过服用这些膳食补充来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目前尽管有大量的关于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防病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但研究结果仍存分歧。本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矿物质补充剂 膳食补充剂 复合维生素 长期服用 生活方式 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监测下泡沫硬化对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临床分级C4~C6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镜下小腿交通静脉结扎+超声监视下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曲张静脉泡沫硬化注射,通过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程度并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闭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共32条肢体(C4~C6)接受治疗。平均结扎小腿交通静脉3.2(1~5)条,每条肢体平均使用泡沫硬化27.5ml。1例术后出现轻度胸闷但CT排除肺栓塞,4例曲张静脉附近呈现明显的炎性反应,3例局部存留迂曲静脉团块但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无脑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8(1~10)个月,所有患肢术后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C5期9条患肢的溃疡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结论泡沫硬化注射可有效治疗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联合腔镜下交通静脉结扎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以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泡沫硬化剂 超声监测 交通静脉结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共227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4例,与开腹手术6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妊娠率等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妊娠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输卵管妊娠
  • 简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疗效好,创伤小、住院费用低,目前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但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后,若甘露醇采取常规用量使用,可能会致血肿有扩大趋势,对脑出血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E2—3,但对小剂量脱水疗效的研究很少。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高血压脑出血86例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辅以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小剂量甘露醇 治疗效果 脱水剂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患者
  • 简介: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也是我国育龄妇女的首选避孕工具,使用率占世界避孕人数的80%。绝经后取环一直是妇科临床上比较关注的问题,取环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绝经后取环 取节育环 疗效 避孕工具 宫内节育器 育龄妇女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病理特点是慢性滑膜炎,导致关节逐渐退化、破坏、融合,最终可导致残疾。传统治疗RA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等),只能使部分患者病情达到临床缓解。近年来,随着免疫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拮抗剂 TNF HBV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正>目的:多房囊性肾癌(MCRCC)是一种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的疾患。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来对比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在本机构的数据库中,笔者回顾性分析23例于2001至2010年间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过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

  • 标签: 肾细胞癌 病理学改变 影像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 囊性肾癌
  •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mg或0.8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评估每个受试者的射精情况,同时记录性欲和坦索罗辛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0.8mg坦索罗辛后,所有受试者均发生了不射精症;服用0.4mg的坦索罗辛后,有功能的精子总数显著减少。6名受试者表示服用0.8mg的坦索罗辛后出现可忍受的不适,其中1名出现眼睑下垂、2名出现鼻塞、3名出现乏力。症状在服药10小时后消失。结论坦索罗辛可导致男性射精异常,且存在剂量相关性。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坦索罗辛在将来可能成为一种男性避孕药,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男性避孕 α1A-受体拮抗剂 射精障碍
  • 简介:目的比较经腹腔途径和经后腹膜腔途径两种腹腔镜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2001年12月至2009年2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110例,其中34例采用经腹腔途径,76例采用后腹膜腔途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肿瘤大小等指标无明显差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24h、术中切除瘤体时及术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110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250min,其中经腹腔途径160+30min(80~250min),经后腹腔途径60+14min(30—180min),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06);术中出血10—150ml,其中经腹腔途径组80+24ml(40~150ml),后腹膜腔途径组20+7ml(10~90ml),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2),所有患者均未输血。11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14d,其中经腹腔途径组7-2d,后腹膜腔途径组5-1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7)。两组患者术前24h、术中切除瘤体时及术后24h血清TNF-α,IL-6,CRP和SAA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可靠的优点。后腹膜腔途径相对腹腔途径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经腹腔 经后腹膜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两组,分别拍摄两组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从而对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及疼痛目测分级评分(VAS)研究对比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陈旧性骨折 临床对比研究 胸腰椎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 简介: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往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代替,目前常用的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但在胆总管一期缝合还是T型管引流的术式选择上仍然存在着一定争议。

  • 标签: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检查·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T型管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增生 病理学
  • 简介: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胆囊壁呈现显著的充血水肿。重者可出现脓性纤维素样渗出或发生囊壁坏死,囊内充满脓性或柏油样稠厚胆汁,胆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胆囊可与网膜、胃、十二指肠等发生疏密不等的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胆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对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实习的126名军医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医师,随机分为PBL教学组(n=62)和LBL教学组(n=64);分别采用PBL与LBL教学法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专业考试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PBL组与LBL组在考试总分、基础知识题、临床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平均分值有差异性(P〈0.05),其中PBL组的考试总分、临床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平均分值高于LBL组,而基础知识题的平均分值低于LBL组;PBL组与LBL组的理解记忆题的平均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PBL教学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理解、培养自学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改善归纳能力8个方面给予优良的评价率高于LBL教学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记忆2个方面,PBL教学组与LBL教学组优良的评价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的教学考核分数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优良率更高,但对基础知识点的强化有待完善,应在今后的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应用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 教学方法 心血管内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为2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三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4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三镜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P〈0.05);术后一周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较开腹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可行。

  • 标签: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 十二指肠镜检查 剖腹术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经验。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单纯肾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15例,传统腹腔镜手术去顶术15例,所有手术均为同一位外科医师主刀,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近期随访手术疗效。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中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传统腹腔镜与单孔腹腔镜在手术时间(63.5minvs52.5min,P=0.104)、术中出血量(20mlvs25ml,P=0.721),术后住院时间(4.3dvs4.9d,P=0.64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取得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单位,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是安全可行的,其与传统腹腔镜肾囊肿去项术相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肾囊肿 去顶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时于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植骨并检测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髋臼后上方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仅,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截骨后的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骨块进行植骨,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植骨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植骨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N时,t=0.254,P〉0.05;200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植骨前后两组问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植骨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植骨组。结论髋臼旋转截骨后,在髋臼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植骨,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植骨块与宿主骨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髋臼后上方骨的储备量。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生物力学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股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所需的指引导管数[(1.12±0.23)根vs.(1.08±0.34)根]、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42.34±1.23)minvs.(48.18±2.34)min]、术中球囊数[(1.21±0.32)个vs.(1.18±0.25)个]、术中支架的使用数[(1.15±0.37)个vs.(1.16±0.21)个]、造影用量[(98.32±8.51)mlvs.(95.45±7.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中桡动脉组发生皮下血肿伴局部皮肤水疱8例,比股动脉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3例少(P〈0.05);桡动脉组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股动脉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桡动脉组有1例导尿,股动脉组6例术后行导尿;住院天数桡动脉组明显较股动脉组少[(7.45±0.61)dvs.(8.39±0.53)d,P〈0.05];住院期间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1例,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均有效、安全,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导尿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