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的改变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人员将收集到运动损伤患者 100例,随机分组 50例研究组与 50例参照组。参照组的运动损伤患者采取药物治疔及腰围保护制动休息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患者在治疗同一段时间的前后分别进行 x线摄片检查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参照组 X射线拍片显示的脊柱腰段的形态结构变化没有研究组明显,但两组 X射线拍片结果较治疗前都有了改善。参照组的生活质量不如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对运动损伤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使得其更加接近正常人腰椎形态

  • 标签: 运动损伤 康复治疗 腰椎形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诊发热患者47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例,共77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经采集两组血样后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比较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组间、组内差异性。结果:(1)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发热患者各类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血细胞形态学指标差异性:随患者发热程度升高,其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MCHC、Hct、MCV及RDW-SD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增长,且平均检测数值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可在明确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及相关指标后,对其发热病因予以大致评估,提升发热治疗针对性,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发热 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 63例患者接受血细胞形态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 63例,设定为 对照 组。 观察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细胞比容 (HCT)、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SD)、红细胞体积 (MCV)指标。 结果:观察组MCHC、 HCT、 RDW-SD、 MC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细胞形态检查阳性 57例,阳性率 90.48%。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数据,使得患者病情得到准确判定,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必要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下黏膜形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科 2015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经胃镜诊断为 CAG的患者 1440例,对这批患者镜下黏膜形态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和不同黏膜形态对 CAG诊断的灵敏度( Se)、特异度( Sp)及阳性预测值( PV)进行计算。结果: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69.86%;胃镜下胃黏膜各种表现对 CAG诊断的 Se为 6.00%-35.02%,只有一种表现的患者其 Sp与 PV均低于两种表现共存的,当3种表现都存在时 Sp、 PV均为 100.00%。结论: 胃镜下胃黏膜的形态表现有助于 CAG的诊断,且黏膜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胃镜检查 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形态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对临床诊断的相关意义。方法:研究时间段为 2018.4月 ~2019.4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软组织肿瘤病患,选取的例数为 70例,对病患的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大体的形态以及组织的形态等,对肿瘤的形态以及组织的结构进行了解,从而了解肿瘤病理学的形态变化对临床的诊断意义。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对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变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的确诊概率,确诊的概率数值能够达到 95%以上,满足了临床病理诊断的具体要求。结论:在对软组织肿瘤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对其病理学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的概率。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病理学形态变化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共将 74位发热疾病患者、 74位健康体检者选入研究中,研究中的起始时间在 2018年 5月,最终的时间在 2019年 5月。采用表格将本次研究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之后开始分组,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相关分组,其中发热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束之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结果:两组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 P< 0.05);两组中 WBC、 RBC与 PLT阳性率对比存在差异性( P< 0.05); 两组中结果有差异。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良好应用意义。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细胞平均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患者实施的临床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针对40例本医院诊治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患者纳入实验资料,另选取同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正常的40例患者为参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是抽取时间。比对两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指标及检验结果情况。结果:(1)实验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较低,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发热病人病因诊断时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意义。方法 在 2018.5-2019.5期间选出 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从 2019.6-2020.6期间选出发热患者 63例进行研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然后比较各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异常细胞等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MCH、 MCV、 Hct、 MCHC等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 RDW-SD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病人进行病因诊断能获得可靠依据,利于后续治疗,值得应用。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病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后的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开展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针对两组患者均在临床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判断发热病人的病因。结果 实验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情况均相比常规组较高,两组相比(X2=5.217,P=0.023;X2=4.821,P=0.028;X2=6.316,P=0.012;X2=5.926,P=0.015;X2=7.566,P=0.006),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对于发热病人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给予一定的临床推广、采纳。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检验 发热 病因判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采取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的临床要点。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时段内经实验室检验后的异常血液标本80例为研究组,同期纳入实验室检验后正常血液标本8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研究组血液样本假阳性24例,假阳性率30.00%,对照组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3.75%,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液细胞形态学 镜下复检 临床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0 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205 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推血涂片显微镜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将两种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于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镜检法比较,仪器法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正常人群筛查作用明显,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也非常重要。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美学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52 例进行后牙固定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为 2 组,每组各 26 例。对照组采用金属烤瓷冠进行后牙修复,实验组患者采用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 进行后牙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牙齿咀嚼能力、美观程度以及修复成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且实验组的修复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采用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 进行牙齿修复有利于恢复牙齿的咀嚼能力,且牙齿的美观程度高,修复成功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AD/CAM 氧化锆修复体 后牙固定修复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60例血液检查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分别采取单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其诊断准确度。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阳性检出率为21.67%,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8.33%,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单独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中,单独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以将检验准确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误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期间分析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分析仪应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4月~ 2020年 03月收治的 48例血常规异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分别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A2组)以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A1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就组间白细胞分类各水平以及血常规形态学检出率展开对比。 结果:A1组血常规异常患者 NE水平、 MO水平、 EO水平以及 LY水平同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但 BA水平高于 A2组明显( P<0.05); A组血常规异常患者核左移、白细胞减少以及红细胞异常检出率同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异常血小板、幼稚红细胞以及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明显( P<0.05)。 结论: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血常规异常患者检查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对于白细胞分类以及血常规形态学检出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最终实现血常规异常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治疗、预后。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分类 血常规形态学检出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运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时间是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对全部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研究检测结果。结果: 184例受检者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37.50%,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28.80%。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 92.45%、 84.73%、 71.01%、 96.52%。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均可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据受检者的实际状况及临床需求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84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selected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9. All the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he results were studied. Results: among 184 patients, 37.50% of them were positive by using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28.80% of them were positive by using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92.45%, 84.73%, 71.01% and 96.5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routine blood test,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a reasonable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clinical needs of the examine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功效。 方法: 选择 201 8 年 5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院检查血常规的 90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先采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然后联合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检验效果。 结果: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组的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值都高于 联合 组,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联合组, P < 0.05 。 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质量,在临床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运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时间是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对全部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研究检测结果。结果: 184例受检者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37.50%,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28.80%。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 92.45%、 84.73%、 71.01%、 96.52%。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均可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据受检者的实际状况及临床需求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84 cases of the hospital's income and blood tes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9.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study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Of the 184 subjects, 37.50% were positive by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28.80% by blood smear.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smear cell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ere 92.45%, 84.73%, 71.01%, and 96.5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es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clinical needs of the subject.     Key words: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blood routine test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血常规指标检测的常用方式,可以了解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改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血常规检验方式比较多,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各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 [1]。本文将本医院予以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纳入分析资料,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实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选自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归入研究资料,男性和女性之间比例是 95比 89,年龄上限 80岁,年龄下限 21岁,其年龄均值为( 48.63±2.45)岁。受检者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纳入标准:( 1)受检者自愿参加研究;( 2)受检者需要接受血常规检验;( 3)受检者或受检者家属在医院下发的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字。    排除标准:( 1)受检者的配合性比较差;( 2)受检者的依从性比较差;( 3)受检者存在认知障碍;( 4)受检者存在沟通障碍;( 5)受检者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异常。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采取枸橼酸钠实施抗凝处置,对血液标本按照 800转 /分钟的转速实 10分钟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血液标本需要于室温下 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测定,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添加抗凝试管内,将血液标本混合均匀,予以瑞氏法染色处理,之后按照 45度斜角推片制作厚薄适中的血涂片,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目、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等,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在检测过程相关操作需要保证严格无菌,且将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予以比较,如果出现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不符现象,需要对受检者再次收集血液样本实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测定。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运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时间是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对全部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研究检测结果。结果: 184例受检者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37.50%,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28.80%。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 92.45%、 84.73%、 71.01%、 96.52%。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均可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据受检者的实际状况及临床需求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84 cases of the hospital's income and blood tes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9.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study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Of the 184 subjects, 37.50% were positive by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28.80% by blood smear.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smear cell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ere 92.45%, 84.73%, 71.01%, and 96.5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es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clinical needs of the subject.     Key words: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blood routine test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血常规指标检测的常用方式,可以了解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改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血常规检验方式比较多,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各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 [1]。本文将本医院予以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纳入分析资料,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实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选自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归入研究资料,男性和女性之间比例是 95比 89,年龄上限 80岁,年龄下限 21岁,其年龄均值为( 48.63±2.45)岁。受检者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纳入标准:( 1)受检者自愿参加研究;( 2)受检者需要接受血常规检验;( 3)受检者或受检者家属在医院下发的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字。    排除标准:( 1)受检者的配合性比较差;( 2)受检者的依从性比较差;( 3)受检者存在认知障碍;( 4)受检者存在沟通障碍;( 5)受检者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异常。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采取枸橼酸钠实施抗凝处置,对血液标本按照 800转 /分钟的转速实 10分钟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血液标本需要于室温下 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测定,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添加抗凝试管内,将血液标本混合均匀,予以瑞氏法染色处理,之后按照 45度斜角推片制作厚薄适中的血涂片,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目、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等,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在检测过程相关操作需要保证严格无菌,且将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予以比较,如果出现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不符现象,需要对受检者再次收集血液样本实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测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