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最新临床诊治进展,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最新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 血肿扩大 临床分析。
  • 简介:1.沿着自然的解剖间隙进行分离。2.所有大血管直接套线结扎,避免钳夹,以免形成假性动脉瘤,导致术后迟发性的大出血。3.横断胆总管后立即引流胆管,可避免胆汁进入手术野,让手术野清爽干净。4.切断胰颈前在胰腺上下缘各缝1针,将胰头端结扎,可减少切断胰颈时的出血。5.清扫范围:上至肝门,下至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右至右肾门,左至腹主动脉左侧缘。肠系膜上动脉要360°骨骼化。6.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是最接近生理状态的吻合方式,容易操作,胰漏发生率也不高。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骨骼化 淋巴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缝线悬吊和钛板固定对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颈椎管狭窄并且可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患者40例,经告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缝线悬吊进行治疗的的缝线组及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钛板组,各20例。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JOA的评分、颈椎曲度、C5节段椎管矢状径,观察记录患者的门轴侧骨融合状况,对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椎管扩大程度以及维持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的出现率分别为缝线组70%,钛板组20%,有明显差异(P<0.05)。缝线组和钛板组的术前颈椎曲度分别为19.3°±2.4°、19.1°±2.6°;手术12个月后的颈椎曲度分别为19.1°±2.3°、17.9°±2.5°;门轴侧骨融合率为95%、10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使用卫星钛板对椎板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更好,效果更明显,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缝线悬吊 微型钛板固定 颈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者术前出现血肿扩大,其微创手术后再出血概率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于2015.7~2016.9期间收治的89例脑出血为研究对象,按头颅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脑血肿未扩大者)、观察组31例(脑血肿扩大),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术前两组血压出血量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32.3,对比组为19.0%,组间相比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P<0.05。结论术前脑血肿扩大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且再出血率较高。

  • 标签: 再出血 微创手术 血肿扩大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医治;实验组患者接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医治。对比2组患者医治干预后的临床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几率为52.00%(13/25),高于对照组几率(28.00%),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8.00%(7/25),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52.00%),P<0.05。结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