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并分析右美托咪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平均将患者分成两组,将手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35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手术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的35例患者视为观察组,且将注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探究并比对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前、后以及手术结束后的血液变学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实施静脉注射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注射前高,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减慢较为显著,(P<0.05);当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同时加快,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能够使患者的体外循环前血压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并使患者手术后心肌损伤的情况被有效降低,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心肌保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组(D组),各20例。右美托咪组于CPB开始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0.5μg·kg-1·h-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时间点分别设为麻醉后CPB前(T0)、CPB开始后0.5h(T1)、CPB结束即刻(T2)、CPB结束后1h(T3)、CPB结束后4h(T4)、CPB结束后12h(T5)。在6个时间点行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同时采用支气管纤维镜行肺泡灌洗,检测肺泡灌洗液中PMNE水平以及血浆样本中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术后与术前(T0)基础值指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CPB后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C组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C组明显降低(P<0.05),尤其,D组在T4及T5时P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PB术后PMNE浓度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应用右美托咪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过程造成急性肺损伤,采用右美托咪可以减轻肺的炎性损伤,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01-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麻醉中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右美托咪麻醉)和对照组(常规麻醉),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变化以及血样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实验组术后S-100β蛋白及NSE(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3天、5天,实验组SjvO2(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a-jvO2(动脉和颈内血氧含量差)、CERO2(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麻醉 右美托咪定 脑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联合地塞米松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的肺的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要进行单肺通气手术,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和地塞米松,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肺组织匀浆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组织匀浆中戊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都要小于对照组,两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联合地塞米松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的肺的保护效果显著。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单肺通气手术 肺保护
  • 简介:为了便于读者准确理解群随机试验,其报告需要增加一些信息。近年来,如何有效报告随机对照试验备受重视。现在很多杂志都要求试验报告应遵循CONSORT指南(1996年首发,2001年修订)。该指南包括试验报告应包含的条目清单。确定这些条目时都尽可能循证并定期修订。该指南同时推荐使用流程图来显示受试者从分配到最后分析的流程。

  • 标签: CONSORT 群随机试验 指南 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报告 受试者
  • 简介:右美托咪(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惊厥、抗寒颤、催眠遗忘、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插管时应激反应、减少麻醉剂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改善麻醉恢复等一系列作用,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近年来DEX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DEX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和其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右美托咪咪 心肌保护 作用机制 心血管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白银市中心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0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并进行床旁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的肌钙蛋白I、CK、CK-MB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肌钙蛋白I、CK、CK-MB浓度,减轻心肌损伤,同时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因此,右美托咪可作为PCI围术期的一种有效辅助药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比夫与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拉米夫组用拉米夫治疗;替比夫组用替比夫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替比夫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米夫组,P<0.05。替比夫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ALT监测水平相似,P>0.05;替比夫组患者治疗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拉米夫组,P<0.05。结论替比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HBV-DNA载量,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感染管理(hospitalinfectionadministration)就是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对医院感染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发生[1].医院感染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同样要运用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其中的"分合原理"可以使医院感染管理得到高效的管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必须经过在整体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的管理过程,才能很好的完成预期的任务.不能设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规划、没有明确分工、没有综合的管理会取得成功.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整分合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替比夫与拉米夫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分别应用替比夫药物和拉米夫药物展开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后展开有效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单纯的定性诊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超声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超声工作者的重视。超声组织征(ultrasonictissuecharacterizationUTC)是探讨组织结构的声学特性与超声声像图特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基础与临床应用

  • 标签: 超声组织定征 视频法 射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联合氯胺酮与右美托咪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联合氯胺酮程序镇静;B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比较两组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结果A组程序镇静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程序镇静过程中,A组心率及MAP均高于B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联合氯胺酮作为程序镇静优于右美托咪联合芬太尼,可以作为程序镇静的新选择。

  • 标签: 镇静 危重病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脊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神经根型颈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5月经我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对两组疼痛程度和颈椎功能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VAS评分、NDI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京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整脊推拿 治疗效果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轴骨(腰椎与骨盆)的脊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侧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病的160例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内科常规用药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中轴骨(腰椎和骨盆)的脊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运动疗法.根据治疗前后第7、15、30天脑卒中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及肌电F波、腰椎与骨盆的X线检查的变化进行疗效判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轴骨的脊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疗效优于常规运动疗法.关键词脑卒中;脊疗法;肌肉痉挛;偏瘫中图分类号Q9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9-01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 方法: 样本时间: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样本来源: 70 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 35 例)与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组给予针刺疗法 + 脊推拿,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上肢麻木疼痛、单侧肢体麻木、颈项不适、眩晕)与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 肢麻木疼痛、单侧肢体麻木、颈项不适、眩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7.14%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14% ),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脊推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刺疗法 整脊推拿 根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