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颌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3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耳前组和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耳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同时,颌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耳前组(P<0.05)。结论颌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耳前入路 颌后入路 下颌骨髁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后踝骨折的手术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纵形切口切开复位防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分。结果根据Olerud-Molanderanklescore和AOFASankle-hindfootscore(美国矫形足踝协会)的踝关节伤自我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16例中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75%。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踝关节后外侧纵形切口切开复位防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直视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踝 防滑钢板 手术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前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4.76%vs28.57%,P<0.05)、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95.24%vs80.95%,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有效途径,具有安全可靠、有效高、预后好等优势。

  • 标签: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效果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收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将接受内侧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外侧联合内侧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患者骨折复位状况和术后膝关节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骨折复位优良率方面,对照组达到71.88%,与研究组的93.75%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以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研究组均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外侧与内侧联合在一起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间和外侧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外侧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中间,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法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Stoppa联合髂窝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20)。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10.3)岁;采用改良Stoppa联合髂窝,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于骨盆内侧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髂坐钢板固定柱骨折。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5.6±11.7)岁;采用前方改良Stoppa或联合髂窝,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联合后方Kocher-Langenbeck,常规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重建钢板固定柱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8。24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2.9±0.6)h],术中出血量[(320.8±100.4)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621.6±118.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Matta标准评定:试验组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末次随访时按改良的Merled’Aubign6和Postel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试验组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对照组优12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联合髂窝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损伤小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经胸乳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颈部开放入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68例患者,观察组34例采用胸乳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颈部甲状腺手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经胸乳微创内镜行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美容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改良Miccoli 胸乳入路 微创内镜 颈部开放入路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下腹部正中小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前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者使用后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研究组患者长,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研究术后并发症率5.0%,比对照组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下腹部正中小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对患者创伤较小,恢复时间也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患 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距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研究手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距骨骨折患者中选取44例,利用抽签法均分所有患者,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双侧切口,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侧前内侧切口。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骨折愈合率、术后1年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均显著性更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P均<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给予距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是单侧前内侧切口,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距骨骨折 手术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肘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大多数复杂性肘关节脱位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复习肘关节损伤相关文献结合标本解剖,对肘关节手术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外侧、内侧和前侧;并对这四种手术的特点及各自适应证、优缺点进行比较.手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术者应充分了解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手术的优缺点,灵活选用手术术式.

  • 标签: 肘关节 手术入路 适应证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间隙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间隙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瘢痕VS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瘢痕V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外观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间隙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瘢痕VSS评分较低,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下缘切口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胫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胫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统计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1.5±1.3)cm、(1.6±0.7)cm,优于治疗前的(6.2±1.4)cm、(4.7±1.2)cm(P〈0.01)。治疗静脉通畅评分为(4±2)分,优于治疗前的(15±4)分(P〈0.01)。治疗大腿消肿率为(90.13±5.98)%,小腿消肿率为(85.21±6.8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1.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例,复发率2.4%,无重要脏器出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胫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器械简单、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护理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胫后静脉 留置导管 溶栓
  • 简介:摘要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两组,掌侧(A组,20例),背侧(B组,12例),掌、背侧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8例骨折骨质缺损较多,术中行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A组优良率90%明显优于B组91.6%(P<0.05)。结果掌侧、背侧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都有影响、各有优缺点,掌侧术后功能恢复优于背侧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背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出20例全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各1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8.0%,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8.0%,综合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好评率是88.0%,综合组的好评率是98.0%,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运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提升护理好评率,值得推行。

  • 标签: 全乳晕入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改Stoppa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Stoppa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1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10min、平均87min,术中失血量200~700ml、平均330ml,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发生12例患青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10例、良2倒结论改良stopp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清晰、复位固定相对简单、疗效好等优点,是骨盆前环骨折显露及固定的不错选择。

  • 标签: Stoppa入路 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手术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医治;实验组患者接受扩大翼点手术医治。对比2组患者医治干预后的临床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几率为52.00%(13/25),高于对照组几率(28.00%),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8.00%(7/25),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52.00%),P<0.05。结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手术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Dolenc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Dolenc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17例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1-72岁,包括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4例、眼动脉段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例、前循环合并循环多发动脉瘤2例(均一次手术夹闭)。结果17例患者完全夹闭动脉瘤;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其中1例患者出现同侧额叶梗死灶外,其他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门诊复诊,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未见手术后遗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平均为4.8分。结论对于颅内一些特殊部位动脉瘤的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相对于传统的方式,Dolenc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的安全性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Dolenc入路 手术入路 前床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