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骨牵引弓行骨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 118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58例,观察组 60例,对照组采取克氏针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骨牵引弓行骨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优良评价总占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创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改良骨牵引弓行骨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能够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创口感染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跟骨牵引弓行跟骨牵引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痛症损伤患者采用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 80 例痛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组,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 VAS 评分与临床疗效。 结果: 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 8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痛症损伤患者予以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可显著其 VAS 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跟痛症 损伤 弹道式 压力波治疗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术对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 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10 月,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一组给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一组给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别作为普通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足部功能优良率为 96% ( 48 例),比普通组的 82% ( 41 例)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良好,可有效恢复患者足部功能,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8年 6月 84例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围术期常规护理,全面组选择围术期全面护理。分析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时间、住院的时间、骨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手术应激水平;并发症。结果:全面组手术应激水平、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时间、住院的时间、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 P< 0.05。结论: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全面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 围术期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可将护士三腔喂养执行率提升价值。 方法 : 在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 6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32 例。对参照组行传统护理,对实验组行品管圈护理。分析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士三腔喂养执行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护士三腔喂养执行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 p < 0.05 。 结 论 : 临床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使患者满意护理服务,并可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将三腔喂养执行率予以提升。

  • 标签: 三腔喂养管 品管圈 冲管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RS型泪道再通在泪小断裂吻合术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200例泪小断裂吻合术患者分为 2组 --观察组( RS型泪道再通组)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组),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相差不大, P>0.05。结论:泪小断裂吻合术中应用 RS型泪道再通,既可保证治疗效果,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RS型泪道再通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优质护理干预项目应用在使用 PICC 置医治的患者中对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82 例使用 PICC 置医治的患者,依照随机抓阄的方式分成参照组、优质组等两组,每组有 41 例研究对象。对照组实行常规模式护理,优质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比对两组的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参照组患者置时间、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等都较参照组要差,P < 0.05 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将优质护理干预项目应用在使用PICC 置医治的患者中效果显著, 此模式值得采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置管时间 PICC 置管 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预防血液透析置感染中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 纳入我院 2016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需要血液透析 患者 76 例,依据 随机排列方 法, 分为对照组( n=38 )和观察组( n=38 ),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细节 护理,并比较 两组患者 护理满意度和置感染发生 情况。结果 观察组 患者 经相关护理后置感染发生情况明显少于 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 P< 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感染中的 临床影响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临床疗效 置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长期性双腔血透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对 80例次长期性双腔置进行回顾性分析 , 了解置的适应证、置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导管、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 80例置患者中导管口皮肤红肿者 12例,其中股静脉置 4例,颈内静脉置 8例。结论:应用双腔导管留置需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方法以及对患者防止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血液净化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长期性双腔血透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对 80例次长期性双腔置进行回顾性分析 , 了解置的适应证、置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导管、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 80例置患者中导管口皮肤红肿者 12例,其中股静脉置 4例,颈内静脉置 8例。结论:应用双腔导管留置需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方法以及对患者防止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血液净化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肌电图和高频超声两种方法诊断患有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在 2017年 3月到 2018年 5月间选取 30例疑似患有腕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肌电图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同时再选取同时期内的健康志愿者 30例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两组患者或志愿者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左右径、前后径以及横截面积,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可知,肌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25.00%( 1/4)、 92.31%( 24/26);高频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50.00%( 2/4)、 88.46%( 23/26);经对比,并无明显差异, P> 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左右径、前后径以及横截面积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诊断腕综合征患者可以更加清楚的判断腕处正中神经的形态和功能,在临床上可以联合应用。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的推广。

  • 标签: 肌电图 高频超声 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 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出院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5 月于我院行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出院的患者 7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观察组 39例,对照组 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出院患者中具有良好效果,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获得更高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 J”管 并发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留置双 J患者出院指导的知晓率。方法:组织工作人员共同探讨留置双 J患者出院指导知识知晓率低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对留置双 J出院指导知晓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从 57%提升到 9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让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对留置双 J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提升留置双 J患者出院指导知晓率,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双 J管 出院指导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 PICC置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收集在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这段时间在我院诊治符合 PICC置条件的患者 100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干预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且对两组患者应用 PICC的依从性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较强依从性 64%,干预组较强依从性 76%,对照组依从性低于干预组,对照组发生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及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14%,护理干预组为 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0%,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 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干预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且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由此,医疗人员应当加强专科护理干预的力度。

  • 标签: 干预护理 静疗专科 依从性 应用 PICC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接收脑出血患者 92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 46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吸引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 93.5% ,对照组为 78.3% ,检验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前 Barthel 指数、 GCS 评分以及 NIHSS 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 P<0.05 ,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吸引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神经内镜 置管吸引术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