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黏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9年 3月我院胃肠息肉患者 1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 93例,分别采用无痛消化黏膜切除治疗与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 96.77%,与对照组的 83.87%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黏膜切除应用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切除术 胃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黏膜隧道肿瘤切除( STER)治疗上消化黏膜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8例上消化黏膜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I组 44例患者采用 STER治疗, II组 44例患者采用黏膜肿瘤挖除( 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 100%。 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 46.41±3.09) min,长于 II组的( 18.82±2.03) min,钛夹缝合时间为( 3.47±0.26) min,短于 II组的( 8.03±1.16) min,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上消化黏膜肿瘤采用 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 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内镜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肿瘤切除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系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消化肿瘤切除的56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28例,其中对照组通过系统营养支持的方法,研究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系统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Hb、IgG、IgM、IgA、ALB 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Hb、IgG、IgM、IgA、ALB指标水平明显更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 中医特色护理 系统营养支持 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黏膜切除黏膜剥离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共 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采用胃黏膜切除( EMR)治疗,观察组给予黏膜剥离( E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一次性组织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时,为保证成功需要按照病灶大小与来源,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胃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早期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重度痔疮时探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和外剥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疮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接受外剥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手术、住院较短和出血量较少的小组为研究组,且优于按照组(P<0.05)。进行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外剥治疗,还是痔上黏膜环型切除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重度痔疮 外剥内扎术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重度痔疮时探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和外剥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疮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接受外剥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手术、住院较短和出血量较少的小组为研究组,且优于按照组(P<0.05)。进行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外剥治疗,还是痔上黏膜环型切除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重度痔疮 外剥内扎术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行内黏膜切除的胃息肉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内黏膜切除的胃息肉患者 7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将此次研究的 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施综合性护理的实验组,每组各 36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得分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行内黏膜切除的胃息肉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综合性护理 胃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撑喉镜联合鼻在声带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住院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组并设为对照组、联合组,各有60例。对照组给予直视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联合组给予支撑喉镜联合鼻声带息肉切除。对两组患者嗓音情况及并发症事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术后标准化噪声能量、基频微扰、振幅微扰等嗓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声带息肉患者用支撑喉镜联合切除治疗对嗓音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镜 声带息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肝癌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 24例患者,均进行肝癌切除。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式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微创手术,对比在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基本情况。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采用腹腔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且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使用腹腔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腔甲状腺切除与传统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切除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将所选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观察组行腔甲状腺切除,对比2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腔甲状腺切除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治疗效果 围术期护理 应用价值 配合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腹腔阑尾切除与传统式临床疗效和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对比。方法:采用案例回顾分析法对收集58例阑尾炎临床手术病例进行研究分析,58例患者中经传统式开腹手术29例,为开腹组经腹腔手术29例,为腹腔组,对比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理想,手术的综合有效率高,对比传统式患者的疗效、恢复质量理想,指标对比(p<0.05)。结论:腹腔阑尾切除的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理想,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高,建议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传统手术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胆囊切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在院内接受腹腔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出 50例进行对比调查,依据随机数字抽样原则分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的 25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全面手术室护理配合的 25例患者为观察组,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作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45.26±5.01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55.16±5.02min,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排气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中有 1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 4.00%,对照组中有 3例发生感染情况, 1例发生皮下气肿情况, 2例发生肩部酸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 24.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所有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均表示满意,总满意度达到了 100.00%,对照组中有 5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80.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虽然腹腔胆囊切除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在手术治疗后也可能会引发皮下水肿、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基于这一点考虑,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研究证实在腹腔胆囊切除中加强手术室全面护理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对于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肝胆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50例,时间为2010年1月~2015年12月。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75)、观察组(n=75)。观察组行常规小切口胆囊切除,观察组行腹腔胆囊切除。比较两组式相关指标数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1.29±11.27)min、住院时间(10.26±2.45)d、中出血量(56.24±6.84)mL、术后疼痛(1.98±0.54)分,与对照组比较(P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粘膜剥离(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对消化道粘膜以及粘膜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效果,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手术者形成默契的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剑突胸腔前纵隔肿瘤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8)与治疗组(n=28),参照组采取胸壁胸腔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剑突胸腔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种式临床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较短,两组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相比,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3.57%,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剑突胸腔切除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中出血量较少,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 临床效果 前纵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时段内胆囊结石患者104例,依据电脑随机法纳入甲组52例、乙组52例。甲组给予常规开腹,乙组给予腹腔胆囊切除,评估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乙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甲组84.62%( =3.9830,P<0.05);乙组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均优于甲组,例如乙组IgG为(10.25±2.72)g/L、IL-6为(0.17±0.05)μg/L、甲组依次为(6.88±1.98)g/L、(0.34±0.05)μg/L,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甲组23.08%( =4.3101,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腹腔胆囊切除的运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躯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总有效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胆囊切除麻醉中喉罩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院内行腹腔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出 60 例做对比调查, 30 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通气作为对照组,另外 30 例采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方式作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施前后不同组别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有所变化,对比之下,观察组实施前后收缩压预算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变化浮动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中患者依托咪酯用量为 2.51±0.14 与对照组的 3.38±0.24 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芬太尼体育丙泊酚以及阿曲库铵等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 : 腹腔技术的出现为胆囊切除手术方式提供了更多方向,腹腔胆囊切除常规需要建立在全麻基础上,而在此过程中应用喉罩对于控制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具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减少中丙泊酚等用量。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 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