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对晚期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104例晚期鳞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2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优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的治疗疗效。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肺鳞癌 奈达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化疗治疗、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应用后对患者病情控制及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70例患者均选自2019.10——2021.10之间,均为我院收录的晚期头颈鳞癌患者,随机性将这70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并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分别为对照组(35例,行化疗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更高,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药物毒副作用的总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鳞癌疗效显著。

  • 标签: 晚期头颈鳞癌 EGFR单抗 化疗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化疗治疗、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应用后对患者病情控制及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70例患者均选自2019.10——2021.10之间,均为我院收录的晚期头颈鳞癌患者,随机性将这70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并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分别为对照组(35例,行化疗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更高,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药物毒副作用的总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鳞癌疗效显著。

  • 标签: 晚期头颈鳞癌 EGFR单抗 化疗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央型鳞癌(SCC)和小细胞肺癌(SCLC)病症诊断中定量CT纹理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2018年10月~2021年12月)中央型鳞癌(SCC)和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已确诊,共65例,其中SCC40例,SCLC25例),按照病症类型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肺癌间纹理参数差异,同时测量患者病灶最大径与平扫CT值。结果:中央型鳞癌(SCC)组能量、偏度值指标相比小细胞肺癌(SCLC)组更低;峰度值指标则高于小细胞肺癌(SCLC),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熵、均值、逆差距、标准差指标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中央型鳞癌(SCC)组患者病灶最大径、平扫CT值与小细胞肺癌(SCLC)组患者相比无对比差异(P>0.05)。结论:中央型鳞癌(SCC)和小细胞肺癌(SCLC)病症诊断中,可以利用CT纹理参数能量、偏度值以及峰度值作为鉴别依据,有利于病症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央型肺鳞癌(SCC) 小细胞肺癌(SCLC) 定量CT纹理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腺癌一线化疗与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鳞癌组织 PD-L1表达变化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鳞癌组织患者 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4例。对照组取正常组织,观察组取鳞癌组织。两组均进行免疫治疗 PD-L1表达。分析两组患者 PD-L1的表达变化、病理学意义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PD-L1表达在鳞癌组织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其正常组织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病理分期越晚,变化越小,有淋巴结转移者, PD-L1表达越高,阳性率越高( P<0.05)。结论:鳞癌组织在 PD-L1表达变化及其病理学意义的探讨中,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鳞癌组织 PD-L1表达变化越高,鳞癌组织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越高, PD-L1表达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肺鳞癌组织 PD-L1 表达变化 病理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补固本汤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 (慢阻 )气虚证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中心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慢阻 )气虚证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 38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两组各 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基于此采取补固本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 T4、 T3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4、 T3等指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患者 T4、 T3等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为 0.00%( P> 0.05)。结论 补固本汤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 (慢阻 )气虚证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甲状腺功能,严格控制慢阻疾病,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补肺固本汤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虚证 甲状腺功能低下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对康复护理及康复护理概念实行浅谈,然后对慢性阻塞性疾病康复护理干预进展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健康教育、通气护理、气道廓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几个方面,为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指导,旨在提高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康复对慢阻患者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诊收治的58例慢阻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2组,分别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的实施的诊疗措施为传统的药物治疗,为治疗组患者提供的诊疗方按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模式的诊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提升以及功能改善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肺康复 慢阻肺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影像学分别研究纯磨玻璃结节与腺癌的影像表现,对照其病理分型,评价通过影像学对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判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7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8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腺癌,并且存在纯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理证实非侵袭性腺癌 32 例(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AAH ) 15 例,原位癌( AIS ) 17 例);侵袭性腺癌 56 例(包括微浸润腺癌( MIA ) 25 例,浸润腺腺癌( IADC ) 31 例)。进行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从纯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及边界,对各个纯磨玻璃结节进行分析,重点判断纯磨玻璃结节是否具有腺癌的典型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判断其侵袭性与腺癌影像表现的相关性。 结果: 纯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在病灶大小、边界、强化程度、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及血管集束征上,侵袭性组>非侵袭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具有良好的判定作用。病灶的大小、 边界、强化程度、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及血管集束征是判断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纯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侵袭性 CT 影像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重度慢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结果研究组FEV1pred、FEV1/FVC及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中症状,改善患者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康复 无创通气 重度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10月就诊的肿瘤晚期患者共 15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疼痛情况、护理前后 VAS评分。 结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疼痛 肿瘤晚期
  • 简介: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世界及国内大中城市呈明显增高趋势。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20%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0%。原因是胰腺癌临床表现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不特异,出现症状如腹部及腰背部疼痛、腹胀、黄疸及消瘦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不能手术切除病灶的胰腺癌既往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未发现对胰腺癌敏感性高的药物,化疗临床疗效也不令人满意。

  • 标签: 晚期胰腺癌 伽玛刀治疗 临床研究 不能手术切除 早期症状 手术切除率
  • 简介:摘要:帕金森又名震颤麻痹,致病因素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结论,但诸多研究表明,该病与遗传、环境及老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据调查,约有5~10%帕金森病人会存有家族史,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或是隐性遗传,大部分病人属散发性。环境因素:多数帕金森病人属散发型病例,其中环境毒物因素较为重要,比如与百草枯、鱼藤酮及除草杀虫剂等毒性药物进行频繁接触,可加大帕金森患病风险。但是,吸烟、喝酒、饮用浓茶、咖啡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削弱帕金森患病风险。老化因素:此病易发于60岁以上人群,伴随年龄增长,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当纹状体多巴水平削弱至80%以上才能表现出帕金森症状,一般而言正常神经系统退化、老化并不会引发该病,可见年龄因素仅仅是帕金森发病的“催化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阻稳定期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功能的实际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运用康复护理模式。结果: 2组护理前 FEV1%、 FEV1/FVC、 6MWT比较中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FEV1%、 FEV1/FVC、 6MWT均高于对照组,且 P< 0.05。 结论:对于慢阻稳定期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

  • 标签: 慢阻肺 稳定期 肺康复护理模式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