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孟司特钠治疗小二反复发作过敏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小儿反复发作过敏紫癜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1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感染、抗血小板凝聚、抗过敏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加以孟司特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结果观察组小儿紫癜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两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发作及过敏紫癜患者用孟司特钠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小儿复发率,缩短小儿紫癜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症状消失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小儿反复发作性 过敏性紫癜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非典型布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了解患者情况、心理护理、发热多汗时的护理、体温的观察疼痛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饮食的护理及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

  • 标签: 布重杆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观察组),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并抽取同期采用23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传统剥离伤椎椎旁肌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系统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弓根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孟司特治疗小儿持续哮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轻、中度哮喘的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孟司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1年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81.4%),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6.9%,对照组为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孟司特治疗轻、中度小儿持续哮喘,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比较低,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骨均呈现骨融合,疗效突出。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椎结核 经前路病灶清除 单钉棒固定术 疗效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30例溶骨骨质破坏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患者占15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占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增强对比剂,对比2组患者CT增强值的差异性。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后CT值以及CT增加值明显高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P<0.05)。结论增强扫描CT值,可以有效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增强扫描CT值 骨巨细胞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98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0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1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0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增强扫描中,操作简单,诊断的准确率高,检查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髓芯减压加钽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护理A组30例和护理B组50例。结果护理B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护理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不同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40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钢板组及髓内钉组,每组均为20例。对钢板组病患应用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治疗,对髓内钉组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结果髓内钉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钢板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加压钢板固定 髓内钉固定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肽对应用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疗效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选择对应用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疗效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在应用阿卡波糖和预混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利拉肽治疗1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脂联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0MA-β)、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加用利拉肽治疗12周后,患者的FBG、2hPBG、HbA1C、TG、BMI、Fins、HOMA-IR、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H0MA-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低血糖,但两者均较轻微且短暂。结论对阿卡波糖和预混胰岛素联合治疗后血糖仍控制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肽后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减轻体重。

  • 标签: 糖尿病 肥胖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因化脓眼内炎的病因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月4月外因化脓眼内炎患者30例进行观察,选择同期治疗的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3.33%,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因化脓眼内炎患者的病因中,眼球穿孔伤是患者致病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视力。

  • 标签: 眼内炎 病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血管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及有效。方法8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74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8.89±19.39)min和(119.29±16.51)min、(31.09±5.58)min和(22.08±4.71)min、(7.73±1.35)d和(9.02±1.85)d,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6.8±73.02)ml和(129.19±88.43)ml、2.4%(2/84)和2.7%(2/74),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4%(2/84)和8.1%(6/74),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随访19~60月,没有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1年内的生存率为100%。结论对于小肾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短,肾蒂阻断的时间比较长,值得有条件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癌 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是指因腹部广泛手术、创伤、腹膜炎、腹腔积液、异物残留等原因导致肠壁和肠粘膜水肿增厚,肠腔闭塞,肠浆膜面炎渗出,致使肠管粘连和麻痹的肠梗阻。术后肠梗阻多发生于小肠,这同小肠的组织结构与特点有密切关。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有其典型的病生理改变。炎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在临床中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需要与术后麻痹肠梗阻、延迟肠麻痹、假性肠梗阻、术后早期机械肠梗阻相鉴别。本文在最后讨论总结了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粘连 小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限制输血与开放输血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预计术中出血量>400ml的大中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50例研究组(接受限制输血)和5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输血)。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2)研究组和对照组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实施限制输血能够减少手术中的输血量,从而节约用血量,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透析时间均超过3个月,透析的当天分别对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并按照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两项指标的相关。结果按照透析患者的hs-CRP水平分组,正常组31例,升高组4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Hb水平进行比较,可见升高组患者的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可见,r=-0.454,P<0.05,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患者处在炎症状态下时,容易加重贫血。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程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炎症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炎症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经治疗及护理,治愈24例,好转8例,未愈6例,死亡2例。结论对急性炎症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能基本自理,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稀少且能咳出。配合促进康复或能适应疾病生活。

  • 标签: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治疗避免吸入变应原的方法对变应鼻炎的作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变应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但不避免吸入变应原,治疗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避免吸入变应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通过药物和避免吸入变应原进行治疗后,变应鼻炎症状消失的患者显效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的显效率。治疗组患者总有效48例(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为40例(80%);治疗组患者无效2例(4%),对照组无效10例(2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χ?=18.654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避免吸入变应原用于治疗变应鼻炎,能够有效提高抗过敏药的疗效,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避免吸入性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