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并实施一套完善的手足病防体系,是预防该病流行、暴发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及交叉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不同临床病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进行原因分析以及抗体筛查和配。结果8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选择相配合的进行输注,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仅有8例24h无效,无效率9.9%。结论抗体、输血次数、不同性别、血液疾病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有影响,而经过交叉完全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则效果显著。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影响因素 抗体 输血次数 血液疾病
  • 简介:摘要胆囊多发性结石要采取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后放置“T引流管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引流胆汁,减少感染,排除泥沙样结石,预防胆漏,胆道减压,防止术后再狭窄。“T管引流护理在术后就十分重要,护理不当会造成不应有的并发症。如过早脱出,可出现胆漏或胆管狭窄;胆汁引流不畅还可出现胆绞痛和黄疸,同时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伤害。因此手术后“T管的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胆囊切除 &ldquo T&rdquo 型管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在众多避孕方法中,放置宫内节育器多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可逆的避孕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宫内节育器移位也常有发生,本文介绍1例“T环移位至膀胱及腹腔,后经宫腹腔镜联合膀胱镜取出,从中吸取经验,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的取环方法。

  • 标签: 宫腹腔镜 膀胱镜 异位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病感染防中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接受手足病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应用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是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首选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是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皮疹消退、痊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组间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实施于小儿手足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缩减其皮疹消退、痊愈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感染防控 个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将60例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患者和3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了护理方面的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93.33%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更高,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患者使用个性化的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非脊柱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传染性疾病防工作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社区居民400例,调查其对慢性病知识的认知和不良生活习惯,并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分别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进行健康教育后可提高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防能力,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防,并实现其应用价值,应加强在社区里健康教育的推广。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教育 防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手足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患儿,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式,通过对两组患儿的病情有效治愈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整体治愈率98.1%,对照组患儿的整体治愈率80.0%,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于小儿手足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治愈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联合健康教育 小儿手足口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口服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住院病区收治的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于清晨7时口服依那普利,另一组于晚19时口服依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治疗后复查发现,两组患者白天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无明显差异,晚上血压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依那普利,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给药时间 依那普利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T管引流在缩短肝囊包虫病手术术后带引流管时间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371例肝包虫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54例肝包虫手术术中行胆总管T管引流手术(T管组n=54)与217例单纯行肝包虫手术(普通组n=217)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在术中包虫是否破入胆管,术中注水探查残腔胆道瘘修补,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残腔感染率、术后胆道狭窄,术后急性胰腺炎,术后胆总管炎,术后拔除T管胆漏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T管引流在复杂肝囊包虫病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的带管时间,减少术后残腔的感染,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术中明确包虫是否破入胆道,术中探查胆漏修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包虫 胆道 T型管 残腔胆漏 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对T1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期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二次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二次电切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2例(11.1%)。随访期间二次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期NMIBC行二次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的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份的交叉配血不合者34例,其中运用MP法、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处理。结果43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中3例甘露醇静脉注射,4例白细胞水平超高,2例不规则抗体导致凝集,4多发性骨髓瘤疾病,2例血小板水平超高,2高纤维蛋白原引发,6例为血液样本溶血,9例红细胞凝集,2例冷凝集。结论用血前交叉配血应该同时做完全抗体与完全抗体的检测,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输血安全性。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湿热浸淫湿疹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清热除湿汤,探究治疗效果和对机体血清T细胞亚群产生的影响。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80例湿热浸淫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应用黄柏胶囊,观察组应用清热除湿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较高(P<0.05);治疗完成后血清T细胞亚群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湿热浸淫湿疹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清热除湿汤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调节了T细胞亚群紊乱。

  • 标签: 治疗效果 血清T细胞亚群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前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临床价值大,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中的5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8例男以及20例女,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93%,高于护理前56.89%(χ2=13.98,P=0.00),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膝关节屈曲受限,1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结论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性瘫痪的教学方法。方法分析交叉性瘫痪产生的解剖学基础,并将其传导径路归纳为两条线。结果这一方法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交叉性瘫痪产生的基础与临床的关系,学生们理解容易,接受更快,并能很快地参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结论使用两条线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交叉性瘫痪的教学难题。

  • 标签: 神经病学 交叉性瘫痪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