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提取罗非鱼内脏的脂肪油,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检测出的主要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13种,相对百分含量为80.5%。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相对百分含量为7.6%,花生四烯酸(AA)的相对百分含量为9.9%,二十碳五烯酸(EPA)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5.1%。

  • 标签: 海参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根本原因分析(RCA)在医疗不良事件上报中的应用,进一步阐释根本原因分析在不良事件上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医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下的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1—2018年2月28日期间,我院将根本原因分析应用于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分析中的案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类似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11.67%,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类似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该分析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医疗不良事件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idit分析应用于医院绩效考核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7个科室的资料,采用Ridit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产一科、产二科、产三科、妇科、妇科微创中心、妇瘤科、乳腺科医疗质量Ravg值分别为0.45、0.625、0.451、0.563、0.524、0.695、0.586,等级分别为可、优、可、良、良、优。良,风险等级分别为可、可、低、低、较高、可、较高。结论Ridit分析应用于医院绩效考核中,能够有效反应医院医疗质量及风险等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Ridit分析法 医院 绩效考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点评分析在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日点评分析值班护士记录呼叫相关内容,晚交班前集中评价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静脉输液的相关问题。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呼叫器的使用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静脉输液患者日均呼叫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取得较大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点评分析是适用于静脉输液管理的一种有效质量改进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分析和显微镜检查三种方法检测尿白、红细胞及管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年423例住院患者晨尿,分别采用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分析和显微镜检查三种方法检测尿液中白、红细胞及管型。结果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参考,尿沉渣分析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3.7%、89.1%、91.8%、91.6%及91.7%,90.5%、89.4%、85.0%、93.4%及89.8%及35.1%、99.7%、92.9%、94.1%及94.1%;尿干化学分析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7.7%、90.3%、91.1%、75.9%及83.2%,94.7%、87.4%、83.3%、96.1%及90.3%,尿干化学分析无法检测管型。结论尿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分析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各有其优缺点,可起筛选作用。但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尿液标本结果不相符,或者互相矛盾时,应复查显微镜检查

  • 标签: 尿干化学分析法 渣分析仪法 显微镜检查法 白细胞 红细胞 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晨晚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找出影响晨晚间护理质量的原因,确认导致晨晚间护理质量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实施根本原因分析后晨晚间护理质量提高。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在提高晨晚间护理质量管理中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晨晚间护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对2015年6月—12月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2015年1月—12月)后(2016年1月—12月)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原因分析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用原因分析,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在减少儿科输液室输液相关投诉中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室输液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展开研讨,分为观察组,对患儿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抽取同期50例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的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投诉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输液相关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临床在儿科输液室输液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可降低输液相关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儿科 输液 相关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究将持续质量改进中根本分析应用于血透患者渗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中2015年4月—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5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渗血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加用根本原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析渗血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透析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渗血护理时,可以采用质量改进中的根本原因分析,来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获得更好的护理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饮食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疾病谱状况。方法对我院2015年住院患者疾病按照ICD-10进行分类,按性别、季节、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我院共住院患者73721例,大部分疾病构成男性高于女性,但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在女性中构成比例甚高,男女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其疾病构成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疾病构成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疾病谱出现了相应变化,医院应根据季节、性别、年龄的不同调整医疗资源及服务方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谱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粘液形成生物保护膜的原因,研究其临床药敏谱,给临床提供可靠地实验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67株作为研究对象,上机鉴定,鉴定出是铜绿假单胞菌后采用K-B纸片扩散测试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活性,记录分析结果。结果67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舒普深的敏感率为100%,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7.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率为86.9%,多粘素E的敏感率为80.6%,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48.6%,氨曲南的敏感率为22.2%。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舒普深效果最好。结论本文研究发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分泌粘液,形成无色清亮透明菌落,上机无法完成药敏实验,因此可以选择敏感性高的美罗培南、舒普深等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免疫室定性ELISA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找出失控的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因素,为提高室内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帕累托图分析对我科免疫室2015年1—2016年12月的失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分析免疫室ELISA项目每个月产生失控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进行人为干预。结论通过帕累托图分析可找出免疫室ELISA项目室内失控的主要原因,为室内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和依据。

  • 标签: 帕累托图分析法 ELISA 室内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收治的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荧光免疫分析(TRFIA)、酶联免疫吸附(ELISA)、乳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并在高、中、低三浓度中各取20例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复检,对比结果。结果TRFI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ELISA、乳胶所引起的假阳性、假阴性明显低于ELISA、乳胶(P<0.05);TRFIA方法检测低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度明显低于中、高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度较高,但会受到低浓度血清HBsAg的影响,为了提高临床检测水平,当遇到比较低浓度的血清HBsAg样本时,要对样本再次检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灵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HCG胶体金快速检测中出现的部分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β-HCG所得结果不相符的原因研究分析。方法利用HCG检测试纸(胶体金)对3489例标本进行HCG定性检测后,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进行β-HCG定量检测,把检测结果不相符的16份标本再次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β-HCG、α-HCG,研究其相关性。结果13份样本中存在着浓度较高的α-HCG。结论HCG胶体金快速检测中出现有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β-HCG所得结果不完全相符时,应针对这些标本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尽可能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 标签: HCG 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人绒毛膜促腺性激素&alpha 人绒毛膜促腺性激素&beta 人绒毛膜促腺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RCA)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在急诊停留时间≤60min的合格率从85.7%上升到86.6%。结论根因分析能够找出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缩短了在急诊停留的时间,为患者及早进行PCI创造了条件。

  • 标签: STEMI患者 停留时间 根因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应用法莫替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电解和血浆电解的检查结果是否差异,以供检验工作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300例进行电解质检查的患者按照血小板总数分为三组,每组血液再随机分为两份,分别给予血浆电解和血浆电解进行检查,比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检验结果中,血清K+与血浆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a+和Cl—与血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电解和血浆电解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检验者要注意避免两种存在的差异,以探寻更好的检验途径。

  • 标签: 血清电解质 血浆电解质 电解质 检验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士视角下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临终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我院ICU科室收治的临终患者480例,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12月。为临终患者服务过的护士5名,采用现象学研究,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结果480例患者中,护理需求包括希望没有痛苦228例(47.5%),希望家属和医护人员理解115例(24.0%),希望获得尊重69例(14.4%),希望亲属陪伴43例(9.0%),希望家属放宽心态25例(5.2%)。结论ICU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临终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安宁度过临终阶段。

  • 标签: ICU 临终患者 护士 护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进行血HIV检测价值。方法在2016年8月23日至2017年8月23日期间选取100例疑似血HIV感染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化学发光检测,随后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性。结果化学发光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95.00%、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5.00%;酶联免疫吸附敏感性为77.50%、特异性为60.00%、漏诊率为22.50%、误诊率为40.00%,结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检测血HIV时,需首先化学发光,从而提高诊断价值性。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HIV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