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精神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现对于直接肌肉刺激法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肌肉刺激、神经刺激、神经与肌肉刺激三种波幅对比。结果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能够有效区分肌肉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改变,为神经肌肉疾病生理诊断中技术的相对有益性补充。

  • 标签: 直接肌肉刺激法 神经肌肉 电生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6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而泌尿感染发生率、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中,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标签: 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 产后尿潴留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病人在肌肉注射时紧张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28例肌肉注射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与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及无痛肌肉注射,比较观察两组病人满意度与疼痛反映的情况。结论肌肉注射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紧张与疼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肌肉注射 心理干预 疼痛影响 疼痛阈值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6.67%)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肌肉 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笔者通过不同切除方式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睾丸鞘积液患者予以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3例)与实验组(n=33例),将实行鞘翻转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睾丸鞘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睾丸鞘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肿胀对比参照组呈现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但是两组在术后体温方面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将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中均可获得一定优势,但是切除术更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翻转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间我院治疗的患者170例,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痊愈,无效8例,总有效77例,对照组患者24例治愈,无效19例,总有效66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并且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科接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对照组83例,分别接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改进方法和常规注射法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视觉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注射失败5例,注射成功78例,成功率93.9%,疼痛评分2.3±0.6分;对照组患儿注射失败21例,注射成功62例,成功率74.6%,疼痛评分5.4±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更高,患儿痛感更轻,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方法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下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硬下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硬下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子宫绒毛癌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诊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子宫绒毛癌患者完成诊断后发现,子宫绒毛癌表现出显著的二维图像特征,患者的子宫动脉表现出的RI相对较高,此外表现出病灶区域血流丰富的特点。完成治疗后,表现为完全缓解的患者2例,表现为部分缓解的患者6例,表现为死亡的患者2例。10例患者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骨髓移植反应、伪性肠炎反应、药物性肝损反应以及美尼尔综合征反应等系列药物反应。针对存活8例患者实施为期3年至5年的随访,均健在。结论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临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绒毛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服务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一批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如何在给护生巩固原有理论知识操作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培养护生的创新求学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乃是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基护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 教学模式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观察该方法对反复性阴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抽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反复性阴道感染治疗的92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阴道炎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阴道炎复发率和盆底肌肉肌力。结果经过治疗后得到,对照组患者在阴道炎复发率方面比观察组明显要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肌力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于反复性阴道感染患者,可以对其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反复性阴道感染 盆底肌肉康复锻炼 阴道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应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焦虑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愿意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而观察组则加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干预。采取汉密尔顿焦虑与抑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护理结束后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他们对护理满意程度,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应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干预,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 标签: 焦虑症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抑郁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5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方法,对治疗1个月患者肌肉功能改善情况做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患侧膝关节伸肌功能测定值低于健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侧膝关节伸肌功能测定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患侧膝关节屈肌功能测定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侧膝关节伸肌功能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需给予相关的营养、止痛药物治疗,且辅以肌肉功能锻炼,在综合治疗下有助于患者屈伸肌肉功能的改善。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肌肉功能 治疗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115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余113例患者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并随访3个月,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结论对于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单孔置管引流冲洗术或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疗效均可,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 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等密度硬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最多,共有7个,其中,额顶部者2个,额颞部、颞部各一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HU。结论CT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