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血管痴呆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MMSE(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23.5±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2±1.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痴呆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精神状态改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性痴呆 中医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血管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血管痴呆主要是患者患有出血性卒中进而对其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且该疾病在我国的患病几率为1.1%。在临床中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痴呆,即患者大脑皮层或是皮层下区域脑梗死所引发的痴呆综合症,并且患者往往突然发病,出现波动认知功能障碍;或是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即患者皮层下功能部位脑梗死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遗忘、视觉障碍,以及左侧病变有经皮质感觉丧失,患者的注意力易波动,易出现意志力丧失,对患者的生活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 临床诊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头痛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血管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干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比,两组的满意率为71.1%和92.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资料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血管头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其效果明显,能减少偏头痛的发生几率,缓解不良炎症,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头痛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管痴呆患者照顾者的负担及影响因素。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2018年1月—6月确诊为血管痴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名患者及其照顾者,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这些照顾者的相关信息,此次调查过程中用到了一般情况调查表及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通过综合的分析,全面了解照顾者的负担分项。结果照顾者大多为患者的配偶或子女,且以女性为主,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需背负较大的负担。结论负责血管痴呆患者日常照顾工作者,所承受的负担极大,社会上如能针对的对其需求予以支持,缓解其负担,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痴呆 照顾者 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管痴呆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86例血管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其中参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患者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02%,参照组则为72.09%,各组数据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较差于实验组,各组数据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痴呆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管性痴呆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痴呆患者11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奈哌齐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5年以来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广泛检索近5年内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中医药民族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血管痴呆,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血管痴呆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且通过此文回顾性地研究,以期为临床血管痴呆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 民族医药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全科收治的120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而实验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MC)敷贴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14.16±1.02)mmHg、不良反应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25.54±1.29)mmHg、(23.33%),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小梁切除术+MMC敷贴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血管痴呆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有23例患者。对照组服用银杏叶分散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服药基础上结合蒙医针刺疗法对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并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大,即χ2=4.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蒙医针刺疗法 药物治疗 血管性痴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血管痴呆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血管痴呆患者设为实验对象,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应用丁苯酞治疗,经过8周治疗后,评估2组MMSE、ADL、CDR量表评分,对血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MMSE、ADL、CDR等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血管痴呆的应用效果较好,作用机制和抗氧化损伤可能相关。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应用效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及羟乙基淀粉治疗血管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管痴呆患者280例,给予长春西汀及羟乙基淀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11例,好转14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1.79%。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血管痴呆,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长春西汀 羟乙基淀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并好转出院的老年患者98例,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丁苯酞组(49例)、尼莫地平组(49例)。在患者出院前及4个月后发放SF-36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调查。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都有改善,但是丁苯酞组改善更明显。结论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痴呆临床疗效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其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老年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对新生儿血管青光眼的疗效影响。方法调查病例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30例NVG病人,所有病人皆安排同等水平医师实施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后,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都明显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结论对NVG病人实施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矫正病人术后视力,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康柏西普 手术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综合干预在血管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轻中度认知障碍的血管痴呆诊断标准的10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原发病及抗血小板等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治疗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ADL、MoCA、HAMA/HAMD指标评估结果均有所改善,且干预组改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痴呆患者行早期社区综合干预,能够使患者各项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同步提升,家庭与社会压力有所缓解。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社区综合干预 认知水平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血管痴呆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探讨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血管痴呆患者100例,均为该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分别展开对比。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护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和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来评估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ADL评分为24.09±1.01,明显优于对照组(34.36±2.68),且住院时间(49.34±1.23)短于对照组(58.14±1.33)(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住院血管痴呆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模式 血管性痴呆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老年血管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社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精神科入组例VD患者和84例非V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方法来筛选可能影响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346)、心脏疾病(OR=6.263)、糖尿病(OR=4.890)、体育运动(OR=2.946)、吸烟(OR=3.421)、抑郁症(OR=2.520)等因素均为血管痴呆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血管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体育运动、吸烟和抑郁症等因素,应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8例行睫状体冷冻术的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疼痛护理组14例和2013年5月—2015年5月常规护理组14例两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疼痛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疼痛护理,观察患者疼痛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对比术后全身不适反应明显减轻(P<0.01).结论对新生血管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减少病人疼痛的药物治疗。

  • 标签: 睫状体冷冻术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血管抑郁临床疗效。方法85例血管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组(实验组)45例和单用舍曲林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以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及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治疗血管抑郁比单用舍曲林治疗更为有效。

  • 标签: 血管性抑郁 丁苯酞胶囊 舍曲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为两者的鉴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5例血管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与25例帕金森病患者,询问患者病史,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根据《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对农患者痴呆状态进行评价,按照MMSE(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患者头部行MRI)扫描。结果在危险因素方面,VPS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PD组患者(P<0.05);VPS组危险因素明显高于PD组患者(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与PD组相比,VPS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少动-四肢强直,存在有智能障碍、尿失禁等症状;在影像学检查方面,VPS组患者全脑萎缩、皮质下白质梗死、侧脑室周围低密度情况均比PD患者严重,两组对比(P<0.05)。结论血管帕金森综合征属于一种独立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有明显的区别,影像学改变与帕金森病患者也存在有显著的区别,其发病机制确切,其治疗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