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急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1±2.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2)ml,住院治疗时间为(12.0±1.1)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8.1±3.3)min,术中出血量为(53.3±2.6)ml,住院治疗时间为(21.9±1.8)d,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9%,对照组为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 序贯治疗 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选取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将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将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同时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时间更短且患者出血量少,易于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胆囊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36例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另36例为常规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效果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治疗 急性胆囊炎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逆行全切、逆行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复杂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全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38例患者的平均术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及腹腔镜逆行胆囊全切治疗的效果相近,但相比腹腔镜逆行胆囊全切,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则具有操作术时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 逆行胆囊全切 逆行胆囊次全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手术切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4名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细致的综合护理。并观察这两组患者术后的伤口、病情等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常规组的患者伤口愈合较慢,其中有4名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其感染率为23.53%;而手术后的观察组患者中,无一人出现伤口感染,感染率为0。此外,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细致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能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提升病愈率。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良好护理态度和扎实全面的护理技术,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 标签: 胆囊结石 胆囊炎 手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10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临床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治疗术具有微创性特征,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但患者应当满足腹腔镜治疗适应症,以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 胆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测及分析,观察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可能的问题并积极处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55例实施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病例,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出现的状况及问题进行总结,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在随机抽取的55例病例中,55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其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15例有小于38℃的低烧,53例患者均有疼痛,疼痛的程度与等级不同,1例发生胆漏,无术后感染及出血的患者。在术后实施的遵循操作规定、步骤严密、制度精确、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预后康复,大大减少并发症概率。

  • 标签: 胆囊切除 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65岁)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术中中转开腹外,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顺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老年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胆囊结石、胆囊炎病患行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胆结石、胆囊炎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加以手术围期的精心护理。结果80例病患中有15例行腹腔镜手术失败,转为开腹手术,引流管出血1例,胆管受损4例,胆痿及感染情况5例,经治疗后均已痊愈。结论在对胆结石、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给予其手术围期精心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切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胆囊炎 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体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3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治疗前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治疗后者,对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0.6)cm、(41.0±8.9)h、(30.4±2.3)ml、(4.1±1.5)d,(9.7±3.2)cm、(68.3±10.3)h、(75.3±10.6)ml、(9.3±2.6)d,实验组手术及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提升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效果,建议大力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ReviewManager5.3分析软件,对国内95项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疗效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合并RR值为2.91,95%的CI为(1.85,4.57);术后住院时间的合并加权均数差为6.37,95%的CI为(5.15,7.5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结石性胆囊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结石性胆囊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结石性胆囊胆囊切除术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结石性胆囊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超声鉴别诊断体会,提高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间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治疗10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超声诊断的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内典型结石60例(其中颈部结石嵌顿5例);萎缩性胆囊炎伴充满型结石23例;胆囊内泥沙样结石13例;胆囊壁内结石5例。101例患者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症状。准确诊断98例,诊断准确率达97%。误诊、漏诊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患者肥胖程度、仪器操作及医师经验等因素有关。结论在诊断中要提高对干扰因素的认识,对一些假阴性和假阳性注意进行鉴别,提高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胆囊结石 超声鉴别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患者通过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微创疗法对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微创 开腹手术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囊穿刺造瘘后双通道胆道镜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8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胆囊穿刺造瘘后双通道胆道镜保胆取石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胆囊穿刺造瘘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穿刺造瘘后双通道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胆囊穿刺造瘘 胆道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出现的概率。方法选取在我医院治疗地64位胆囊结石病患,将病患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位,观察组病患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对照组病患采用开腹切除手术。结果切除手术前,两组病患的病情没有较大区别。全部病患手术成功后,观察组病患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辰、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在医院的入住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位观察组病患中,5位病患出现了,肠粘连出现的概率为15.62%;32位对照组的病患中,18位病患出现了,肠粘连出现的概率为56.25%,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比开腹胆囊手术对病患切除胆囊治愈的效果比较明显,能有效的减少手术及病患在医院入住的时间,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大家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胆囊手术 术后肠粘连 出现的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结论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B超导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急性胆囊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以探寻一种最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且需行手术胆囊除结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组;腹腔镜组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观察指标等优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优势明显高于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式,两者仅在手术时间上相近;因此,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所独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也愈发突出,具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