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屏障的作用。方法医院设备科2017年8月开始在医疗器械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屏障,对比安全屏障应用前的2017年3月—2017年7月与应用后的2017年8月—2017年12月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比安全屏障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安全屏障应用后的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安全屏障应用后的护理人员医疗器械知识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医疗器械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屏障可减少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医疗器械 护理管理 安全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药物管理中安全屏障的应用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高危药物管理工作出现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方式是传统的药物管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的方式是实施高危药物管理安全屏障法,对两组高危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高危药物错发19例,其高危药物错发率为5.4%,高危药物错输13例,其高危药物错输率为3.7%;实验组发生高危药物错发3例,其高危药物错法率为0.9%,高危药物错输1例,其高危药物错输率为0.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危药物管理中运用安全屏障能够降低高危药物错法率和高危药物错输率,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加强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危药物管理 安全屏障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开放大鼠血肿瘤屏障的效应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的渗出量来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开放血肿瘤屏障的效应并找到其最适剂量。结果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剂量为0.05ng/g时,伊文思蓝含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剂量而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给予0.05ng/g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开放C6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最适剂量。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肿瘤屏障 量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其中34例设为观察组,在抢救之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将另外34例设为对照组,在抢救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AO活性、D-乳酸浓度及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应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以保护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

  • 标签: 肠道营养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肠粘膜屏障
  • 简介:摘要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以及多种动物,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当宿主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疾病,而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弓形虫以包囊形式长期存在于组织器官中。弓形虫有亲神经性(neurtripic),脑组织是共性出包囊最易侵及的部位之一,弓形虫感染对脑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研究弓形虫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在脑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其在宿主脑内的分布对探讨弓形虫的损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60例肝脾破裂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救治,后者采用常规模式救治,对比两组的救治成功率。结果治疗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3.33%,参照组的救治成功率为73.3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在肝脾破裂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肝脾破裂 急诊绿色通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危急重”老年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112例危重症老年患者。对照组采用正常入院方式。观察组建立绿色通道为患者入院。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就诊时间(2.59±0.62)min低于对照组的(13.85±2.36)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6.79%,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绿色通道对危急重老年患者急救发挥重要价值,不仅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得到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确保患者生命,利于维护医院形象,调节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危急重老年患者 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救治通道,并给予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本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患者接诊至入院时间为158~231min,平均时间(194.2±3.6)min。治愈58例,3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5.08%。结论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护理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救绿色通道 严重创伤 死亡三联征
  • 简介:摘要医院是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度与医疗服务安全性。但是,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却产生了巨大的能耗,从而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此,将绿色计算理念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中还存在以下不利于生态系统构建的问题第一,当前很多医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老化;第二,医院领导缺乏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的支持;第三,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作用缺乏了解。为此,应当从加大绿色环保IT设备的采购,加强专业维护队伍建设,加大医院绿色生态信息化建设的宣传等角度进行改进。

  • 标签: 绿色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生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诊抢救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抢救程序。选取2015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后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研究组48例,给予绿色通道抢救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绿色通道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室 多发伤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的诊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102例热射病患者纳入效果分析中,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按照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处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液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9±0.2)h和(7.08±0.57)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0.29)h和(9.02±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横纹肌溶解程度和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热射病 急诊 绿色通道 诊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规范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使用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上的差异性。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入院至CT判读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43分钟。结论开展PDCA可以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

  • 标签: PDCA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善院内卒中绿色通道,对于脑卒中病人康复的重要意义,对静脉溶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以来50例脑卒中患者的总体溶栓率,患者溶栓率及DNT进行分析,分别记录绿色通道完善前后,患者有关情况。结果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后的研究组患者,溶栓率较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前的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DNT持续缩短。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治疗护理中,越早期进行绿色通道流程的完善,可以有效地提升溶栓率,疗效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