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探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血清与乳汁中HBV-DNA表达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的表达量来选择是否采用母乳哺育婴儿。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汁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V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手足口病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疫苗的研发迅速,已有疫苗用于临床实验阶段。本文主要对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EV71 手足口病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乙肝病毒基因组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获得感染模式共有8种,乙肝病毒基因组阳性率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0%、72.0%。结论和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相比较,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乙型肝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2002年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出现了第一起SARS病毒感染的事件,导致的疾病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又名非典型肺炎。2003年,SARS病毒迅速蔓延开来,席卷了超过33个国家,死亡774人,病死率为9.6%,因此,找到该病毒的源头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带领的专家团队研究发现SARS冠状病毒源头可能是菊头蝠。

  • 标签: SARS冠状病毒 源头 研究进展
  • 简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34-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对患者质量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总结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县进行治疗的1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经专家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设计的健康教育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等存在的问题实施的健康教育管理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具有主动配合治疗的意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健康教育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RV)为双链RNA病毒,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RV感染不但能引起胃肠道症状,还能引起肠道外系统的病变。RV腹泻及RV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尚不完全明确。RV腹泻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紊乱、肠道吸收功能失调、非结构蛋白NSP4、热休克蛋白hsc70、细胞胞间结构损害等有关,RV毒血症可能与RV通过血液或(和)淋巴播散或免疫因素有关。

  • 标签: 轮状病毒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 病毒血症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致腹泻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儿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轮状病毒 小儿腹泻 干预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率(91.3%)、健康知识掌握率(93.5%)、治疗依从率(97.8%)高于对照组(73.9%、78.3%、82.6%),而并发症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26.1%),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治疗依从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整体护理 病毒性肝炎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本次为探究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查阅近三年国内外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前临床常见的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主要有疫苗、金刚烷胺以及金刚烷胺类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扎那米韦以及达菲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盐酸巴比多尔、IFN-?干扰素等其它药物。各类药物药理作用不同,临床治疗效果、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流感病毒的类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择恰当的抗流行性感冒药物,对患者临床治愈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 流行性感冒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按照随机的方式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选择的我科室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8例,分为每组各49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优异,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治疗更加有利,同时还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病毒性心肌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住院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病毒感染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冠心病合并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统计发现,感染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异常会促进病毒感染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其首选的护理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一般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此法值得在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儿童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熟悉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中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且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 儿童 症状改善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8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以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40例,以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炎性因子比较,治疗7d后,除TNF-a因子外,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在改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病情方面效果更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病毒性角膜炎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利用LLC、MDCK以及HEP-2混合细胞培养瓶与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对甲3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毒株进行接种,同时设置对照组。分析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MDCK细胞瓶以及混合细胞瓶中的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情况、细胞病变效应以及血凝滴度。结果病毒的血凝滴度为116,通过15稀释的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瓶以及MHL混合细胞瓶在37℃的环境下进行48h的培养之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细胞发生了脱落以及细胞固缩的现象,而感染甲3型病毒的细胞则出现了细胞团聚以及拉网现象。结论经MDCK、LLC以及HEP-2混合细胞瓶进行分离和培养,能够有效监测甲型流感的暴发趋势,并有助于对其它呼吸道病毒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可为临床诊断以及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混合细胞培养 MHL 甲3型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期抗病毒宫内阻断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携带HBV的孕妇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给予治疗组孕妇在妊娠28周时服用替比夫定,连续服用至患者分娩后1月后停止服用,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并对治疗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进行新生儿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期抗病毒宫内阻断的方式对携带HBV的孕妇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孕期 抗病毒宫内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采用抗病毒药物和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76例HZ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就诊单双号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均为38例;常规组单一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加用神经妥乐平,连续治疗7d,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疱疹消退时间及开始结痂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HN发生率、疱疹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用药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HZ患者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效果更确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神经妥乐平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3年后的患者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100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67例,占67.00%;阿德福韦酯耐药22例,占22.00%;替比夫定耐药10例,占10.00%;恩替卡韦耐药2例,占2.00%,替诺福韦0例,占0.00%。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替诺福韦、恩替韦卡有较强抗病毒活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HBV) 耐药 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