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疱疹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临床治疗上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本文就中西医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治愈病毒性咽峡炎的方法。方法采用中医针灸中的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结果见效迅速,病程明显缩短。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发挥出了中医简、便、易、廉的特点。

  • 标签: 少商 商阳 点刺出血 咽峡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疱疹咽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联合吴茱萸粉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结合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疱疹咽峡炎四小儿科常见疾病,多由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发病,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 喜炎平 吴茱萸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热毒宁联合阿糖腺苷针对疱疹咽峡炎患儿实施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疱疹咽峡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在予以相关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5例均予以阿糖腺苷治疗,研究组45例均联合使用热毒宁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11%,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针对疱疹咽峡炎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可以产生明显效果,可以有效缩短发热及疱疹消失时间,有助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热毒宁 阿糖腺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缓释片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疱疹咽峡炎患者(2014年5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5例一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病毒唑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昔洛韦缓释片进行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针对小儿疱疹咽峡炎患者,使用阿昔洛韦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阿昔洛韦缓释片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疱疹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7月确诊的80例疱疹咽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短波紫外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试验组治愈22例,好转1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6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72.5%;经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波紫外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疱疹咽峡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紫外线 疱疹性咽峡炎 穴位贴敷治 青黛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护理干预在小儿疱疹咽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疱疹咽峡炎患儿84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儿都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和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24±2.19分和87.02±4.10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护理干预在小儿疱疹咽峡炎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阶段性护理干预 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疱疹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疱疹咽峡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治疗后退热、流涎消失和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的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显效率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可显著改善疱疹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康复新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临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用药处理方案及药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因呼吸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皮肤破损感染造成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20例,临床经诊断分析采用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治疗,总结临床药物治疗资料。结果20经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治疗患者临床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紫绀、黄疸、抽搐、昏迷和全身皮肤粘膜疱疹等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经治疗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并出院,提高了患者的自身状态。结论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注意对药理作用及药效的观察。

  • 标签: 利巴韦林 阿糖腺苷 单纯疱疹病毒
  • 简介:摘要疱疹治疗。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缠腰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红斑基础上成簇群集水疱皮损,呈带状分布,伴神经痛,累及一个或数个皮肤神经分布区,病程2~3周。病人多在儿童期初患水痘,某些病毒未完全清除,在椎旁神经节或脑外周神经核隐藏下来,多在成人期,感冒劳累醉酒、患病等引起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病。患病年龄可从幼儿到老人。我经治的患者几百例,最小6岁,最大95岁。分顿挫型、完全型、泛发型。顿挫型是指仅有皮损或仅有神经痛的带状疱疹。泛发型可损害多支神经区域。70%以上发病在躯干腰腹,30%可发于头面、四肢、会阴。神经痛严重程度不一,有的疼痛难忍,寝食难安。成人带状疱疹常有严重的前驱症状,伴高热,在病后10天可发生良性脑膜脑炎、水痘性肺炎、肌炎、耳炎、肾炎或急性脊髓炎等并发症,免疫力极低的人还可并发病毒性脑炎、内脏脂肪变性,等一系列Reye综合征,可致死亡。

  • 标签: 带状疱疹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经临床治疗,痊愈12例,显效13例,进步2例,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阿昔洛韦是抗病毒药物,在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面显著好。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临床治疗 阿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面部单纯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面部单纯疱疹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食用西咪替丁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治愈。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色素沉着以及中途放弃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与色素沉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比常规的治疗方法,西咪替丁注射液在治疗面部单纯疱疹的过程中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面部单纯性疱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老年腰腹部带状疱疹合并麻痹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腰腹部带状疱疹合并麻痹肠梗阻,经过揿针治疗,观察疗效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揿针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揿针治疗对已受损肠壁内神经丛可起到修复作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患者肠道转运功能,是诊治带状疱疹合并麻痹肠梗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 标签: 揿针治疗 带状疱疹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疱疹口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疱疹口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结果实验组治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达92%,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疱疹口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防水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口炎 综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加巴喷丁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布洛芬胶囊和加巴喷丁胶囊进行治疗,疗程四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强度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观察组为11.6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治疗四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加巴喷丁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安全高,可明显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症状。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加巴喷丁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痛发生率为5.56%,对照组神经痛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单磷酸阿糖腺苷 泛昔洛韦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播散型带状疱疹的护理要点。方法综合运用消毒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7例痊愈,1例留有后遗神经痛。结论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水痘 播散型 护理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58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n=2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针灸治疗方案,对照组(n=29)仅行常规治疗。分析两组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34±0.59)分,比对照组的(5.16±0.92)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针治疗方案,并将之积极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疗效,建议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VAS评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有效缩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治疗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针和火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毫针和火针)与对照组(毫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00%,总愈显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63.33%,总愈显率80.00%,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缩短了止痛结痂时间,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论毫针和火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明显。

  • 标签: 带状疱疹 毫针 火针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