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意义评定。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石症手术患者100名,将100名患者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胆石症手术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胆石症 人性化护理 意义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手术患者应用人文护理关怀的方式与意义。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90例肾结石手术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人文关怀组则应用人文护理关怀的方式。比较两组肾结石手术护理满意度;肾区疼痛程度、肾结石知识掌握情况、手术配合度、术后住院时间;患者肾积水、感染、体温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人文关怀组肾结石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人文关怀组肾区疼痛程度、肾结石知识掌握情况、手术配合度、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人文关怀组肾积水、感染、体温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结石手术患者应用人文护理关怀的方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手术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肾结石手术患者 人文护理关怀 方式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ICU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ICU室的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室患者进行护理,疗效显著,帮助患者减轻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都相应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ICU护理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创伤骨科运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的实际效果。方法从本院创伤骨科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8例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98例患者通过实施人工关节治疗技术以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Harris评分明显提升。治疗前后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临床中应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减轻,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人工关节治疗 创伤骨科 VAS评分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年期间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6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之中加以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疼痛情况(VAS)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住院的时间以及VAS评分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38%、94.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的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乡镇卫生院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作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150例患者分成两组,75例应用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余下75例应用人性化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操作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人性化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90例TIA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6例与44例。A组给予人性化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与治疗依从性。结果A组的疾病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均少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依从良好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TIA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发病情况,并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人性化护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精神科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没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对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标准化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应用在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右室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给予心电图检查,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8例右室梗死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全部患者都被确诊为右室梗死,其中有21例(26.92%)为右冠闭塞性心肌梗死,有19例(24.36%)为回旋支闭塞性心肌梗死,有例38(42.72%)急性下壁并发右室梗死。结论心电图检查应用在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备着较高的临床确诊率,可明显提升确诊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关注。

  • 标签: 右室梗死 心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气管套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234例气管套管患者,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护理策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路护理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气管套管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策略可提升气管套管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及护士专科业务水平。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策略 气管套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标准化流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择取我院现有的28个护理单元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是否实施标准化流程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为没有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阶段资料,观察组则为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阶段资料。评价标准化流程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论在基础护理合格率方面,还是在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安全隐患报告等方面实施标准化流程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较之实施前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标准化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水平,降低护患纠纷,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质量管理 满意度 护理合格率 标准化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500例孕妇;将孕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常规护理方式与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妇的产前检查完全依从与基本依从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的产前检查不依从性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孕妇对标准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从而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

  • 标签: 护理干预 标准产前检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按照三甲的临床标准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实践总结出本中心的规范化管理经验,用PDCA模式满足体检中心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方法在系统体检中心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三甲医院的细致管理要求在体检工作中,设置和管理好每个环节,合理整合利用医疗资源。结果通过在工作中落实三甲标准,加强体检中心内部管理,将体检和健康管理有机结合,使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讨论三甲标准在健康管理工作中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是体检中心在管理发展上的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标准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98例胃溃疡HP阳性病患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标准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各49例。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溃疡愈合总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优异(P<0.05)。结论相较于标准四联疗法而言,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HP阳性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四联疗法 序贯疗法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其中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30例,设为观察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术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逐渐降低,且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3、7d颅内压与对照组同时点相比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6.67%(17/30),与对照组的30.00%(9/30)相比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与对照组的46.67%(14/30)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开颅术分别治疗颅脑损伤(重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重型)患者,共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颅内压和GC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和GCS评分都有所改变,观察组的颅内压明显比对照组低、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颅脑损伤(重型)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利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颅脑损伤(重型)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 标准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人脑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通过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率分别为33.33%、50%、6.67%、3.33%、3.33%,对照组分别为20%、33.33%、23.33%、13.33%、6.67%;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为(14.27±2.90)分,对照组治疗后得分为(10.30±3.26)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及其助产模式对不良妊娠结局(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妇产科采用新产程标准及其助产模式进行分娩的10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旧产程标准的10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采用新产程标准及其助产模式后,显著降低患者的产钳助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助产模式 产钳助产 中转剖宫产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合天幕裂孔切开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血清t-PA、PAI-1影响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式分成单治组与结合组,每组44例,比较治疗有效性。结果结合组术后三天、术后七天变化幅度比单治组大,P<0.05;结合组术后IgM、IgA、IgG变化幅度比单治组大,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合天幕裂孔切开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指标、调节患者血清t-PA、PAI-1的水平。

  • 标签: 天幕裂孔切开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