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浪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回顾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流浪精神病人的回归社会率。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摘要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多,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巨增,城市中的流浪精神病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在街头流浪、露宿,有的还打砸伤人毁物,给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危害。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把市容市貌作为城市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硬件条件,而流浪在大街小巷的精神病人无疑成为了描绘各级卫生先进城市蓝图上的不和谐图标。流浪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无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病情无自知力,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讲清家庭住址)使得救助的难度更大。流浪精神病人是一个较危险的人群,也是最需要社会关心和救助的对象。宝鸡市康复医院承担着宝鸡城乡流浪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笔者结合近半年的临床观察实践,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和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救助与管理Roams about the mental patient diagnosis and the rescue discussi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提高心身疾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60例流浪型精神障碍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在15~70岁之间,入院方式多为民警送入及救助站遣送,入院原因以言语、行为紊乱,街头游荡多见。结论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需政府加大力度关注,建立相应的收容点、福利院或救助站,给予社会上的援助。

  • 标签: 精神障碍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抓病淋巴结炎患者的诊断护理预防手段。方法本文选取了2017年5月20号外二科收治的一位抓病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诊疗及护理,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2017年5月31日出院。结果根据随后的回访恢复良好。结论根据此案例分析了抓病性淋巴结炎诊断、护理、预防方法。

  • 标签: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诊断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45例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对45例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采用ADL、SSP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ADL、SSPI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

  • 标签: 生活技能训练 精神发育迟滞 自理能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技能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行为技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体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行为技能训练 流浪救助 精神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1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NOR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SIE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流浪精神病 不良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女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以100例患有精神病的城市女流浪人员为研究组,以100例患有精神病的普通女患者为对照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精神状况比较。结果入院时,研究组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症得人数以及存在自理能力均少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行为紊乱程度、存在合作程度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城市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相关工作人员要足够重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女性 流浪人员 精神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精神病患者240例,以120例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以120例普通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临床表现。结果通过研究得知,研究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比一般的精神病患者护理难度大,在临床护理上应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流浪女 精神病患者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浪女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72例,以36例流浪女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以36例普通的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躯体疾病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得知,与一般的精神病患者相比,流浪女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以皮肤感染、创伤、低钾、贫血为主(P<0.05)。结论流浪女精神病患者由于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她们的合并躯体疾病较多,护理难度较大,相关单位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办法对其进行护理,促进流浪女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流浪女精神病患者 躯体疾病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抓病浅表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治愈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淋巴结126枚,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直径小于1.0cm,边界清晰,皮髓质分界清晰,血流信号丰富,外周分布;②直径约1~3cm,椭圆形肿块,包膜毛糙,皮质增厚并髓质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血流信号随着髓质变化而变化,中间或中央分布;③直径大于3.0cm,较大暗区,边缘模糊,广泛性水肿,中央分布。结论超声是诊断浅表淋巴结炎最主要、简单及易行影像检查方法,能评估病变累及范围,明确淋巴结肿大程度、数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猫抓病 浅表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