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前采用正畸与修正畸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2014年6月—2015年7月的牙齿错颌患者随机选取6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对其进行正畸与修正畸的联合治疗,对照组26例,对其进行单一的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7.7%,低于观察组的91.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6.622)。结论口腔修复前采用正畸与修正畸治疗,疗效显著,口腔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正畸 修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在口腔正畸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采取微型种植支抗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7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或者来我院进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支抗,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微型种植支抗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总计有37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总计有32例,治疗有效率为84.21%,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照组则较高,(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具有舒适、美观和安全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支抗系统 口腔正畸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正畸方法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60例分成2组,A组行传统正畸方法,B组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正畸成功,比A组显著(P<0.05);A组中有8例出现并发症,B组中有1例(P<0.05);B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并对比各项差值。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传统正畸方法与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后者的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传统正畸方法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随成人患者增多,正畸学者不断寻求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跨学科合作将传统正畸诊治领域不断拓展。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AOO)是结合骨皮质切开、骨移植及正畸施力为一体的诊间手术,以“局部加速现象(RAP)”为理论基础,具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率、缩短正畸矫治时长、增加牙槽骨宽度及增强正畸治疗后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就PAOO手术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临床手术方法、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局部加速现象 成人正畸 骨皮质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以来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正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出现水肿、口腔炎症等不良反应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正畸方法相比较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横腭杆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口腔修复。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发现,采用正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4.73%,无效率为5.26%,而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其中有26.31%的患者治疗无效,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口腔疾病时采用正畸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口腔问题,提升患者的咬合能力以及整体面容的美观性,值得在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正畸治疗 口腔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探究正畸牙齿的心理护理及宣教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以前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模式,人们对形象美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牙齿美观。正畸治疗是改变牙齿,美化牙齿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正畸方法治疗排齐牙齿,关闭散在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有利于牙组织健康,美观的改善。

  • 标签: 正畸 心理护理 宣教 效果
  • 简介:摘要口腔正畸用镍钛弓丝临床使用后期常发生弓丝力学性能降低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口腔唾液电解质环境腐蚀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腔环境是一个pH值变化的复杂环境。口腔环境内多种成分能使正畸镍钛弓丝受腐蚀,使其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发生变化。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对正畸弓丝腐蚀与抗腐蚀的相关研究。本文对弓丝腐蚀机制以及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正畸 弓丝 腐蚀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颌骨正畸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颌骨畸形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术前模拟手术过程与效果,了解患者对术后效果的要求,给予心理疏导,完善各方面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预防、颌间牵引、局部冷敷、呼吸道管理等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3±2.4)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10.0%),P<0.05;观察组患者对咀嚼功能与术后面容的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84.0%),P<0.05;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6.4±3.8)分,高于对照组的(81.6±4.6)分,术后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6.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心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颌骨正畸术前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手术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塑造患者满意的容貌,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其对手术效果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颌骨正畸 手术配合 综合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应用于口腔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疾病患者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应用正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口腔修复 正畸治疗 患者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辅助治疗正畸患者牙周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正畸牙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辅助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牙龈指数与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与牙周袋深度无差异,治疗后两组的以上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正畸牙周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牙龈指数与牙周袋深度。

  • 标签: 中药 正畸 牙周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成人患者16例,在常规治疗消除牙周病炎症的基础上实施正畸治疗,正畸治疗矫正期12~24个月。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炎症、牙周袋深度、牙松动度、牙槽骨丧失及错颌畸形改善情况,对正畸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治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患者正畸治疗后牙周袋深度、牙周炎症、牙周袋深度、牙松动度及牙槽骨丧失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P<0.05)。结论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牙周病及错颌畸形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牙周病 错颌畸形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病应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牙周病患者15例均为错颌畸形,采用直丝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本组接受治疗的患者15例,共计正畸牙齿376颗,治疗前患者牙周袋深度163,牙槽骨丧失X线182;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262,牙槽骨丧失X线225。结论正畸治疗为畸形牙周病患者提供了创造牙齿外观和功能良好的机会,并有效控制了牙周环境和牙菌斑,对于牙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牙周病 牙齿矫正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正畸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保健行为现状,为该市今后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随机选择54例7~16岁错颌正畸儿童,于矫治过程中进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龋病检查,并对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接受固定正畸的儿童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比接受固定正畸前差异有显著性;正畸过程中患者的龋齿患病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固定正畸患儿在矫治期间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引导和督促患儿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固定装置对牙龈的刺激是控制患者牙龈炎的关键,应加强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防治龋齿的发生。

  • 标签: 固定正畸 儿童 口腔健康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畸片段弓技术在前牙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金属丝牙弓夹板技术治疗前牙损伤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2016年7月于我院采用正畸片断弓技术治疗前牙损伤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价正畸片断弓技术治疗前牙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前牙损伤采用正畸片断弓技术治疗能取得较高治疗有效率,满足患者对牙齿美观的需求,提高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正畸片断弓 前牙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并将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结果观察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不及能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各项指标,还能增加治疗后的成功率。

  • 标签: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口腔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牙周正常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口腔细菌培养,经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检测。结果观察组正畸后球菌、杆菌、螺旋体、梭状菌、弯曲菌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正畸后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会影响患者口腔细菌微生态环境,临床应重视口腔卫生,避免发生牙龈炎病变。

  • 标签: 口腔正畸 细菌微生态 ALP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探究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幼年大鼠共3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实验组15只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在右侧颌第一磨牙给予7d正畸力,观察破骨细胞变化;选取成人15只第一前磨牙,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并给予加压12h,观察加压后牙周膜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在给予加压后,移动牙的压力侧牙周膜间隙变窄,牙槽骨破坏严重。可见破骨细胞数量较多。加压后牙周膜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低于加压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膜干细胞与正畸牙移动存在明显的关系,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 标签: 正畸牙 移动 牙周膜干细胞 mTOR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研究讨论对治疗埋伏弯曲牙的过程中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与常规弯曲牙拔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内收治的患有埋伏弯曲牙的患儿90例,按照治疗埋伏弯曲牙的方法不同可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为45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弯曲牙拔除术进行医治,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最后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长、来我院复诊的次数等一系列指标,从而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患儿及其家人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本次对比试验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在治愈时间和复诊次数以及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和家属满意度的对比上,对比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埋伏弯曲牙的方案中,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比传统常规拔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并且在临床有效率和患者及其家人满意率方面都更加满意,所以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值得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外科正畸联合 埋伏弯曲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前牙阻生患者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对患者行外科导萌手术、口腔正畸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6.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异常情况发生率分别为28.00%、8.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前牙阻生患者行口腔正畸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上前牙阻生 口腔正畸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