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环素联合过氧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方法寻常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多西环素口服及过氧凝胶外涂,对照组予过氧凝胶外涂治疗,疗程为6周,结论实验组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西环素联合过氧凝胶在寻常痤疮的治疗上的效果。

  • 标签: 多西环素 过氧苯甲酰凝胶 寻常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在消毒供应室中使用过氧氢等离子进行低温灭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各个科室中用到的腔镜器械等需要进行灭菌的物品,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制品,将全部物品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过氧氢等离子进行低温灭菌,另一组采用环氧乙烷进行低温灭菌,对两组的灭菌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物品经过各自相应的低温灭菌处理后,采用过氧氢等离子进行灭菌的效果明显比采用环氧乙烷的效果好。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过氧氢等离子进行低温灭菌,能够提高临床灭菌效率,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使手术器械能够正常运转,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过氧化氢等离子 环氧乙烷 低温灭菌 消毒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过氧氢联合甲硝唑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产褥感染产妇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过氧氢+甲硝唑)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氧氢联合甲硝唑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褥感染 过氧化氢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过氧氢冲洗宫腔治疗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产褥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硝唑+过氧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硝唑+过氧氢治疗产褥感染疗效理想,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硝唑 过氧化氢 产褥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氢联合甲硝唑宫腔冲洗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产妇感染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过氧氢联合甲硝唑宫腔冲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1.1)d、(5.1±1.2)d、(8.2±1.5)d;对照组分别为(6.8±1.3)d、(8.5±1.3)d、(11.3±1.7)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氢联合甲硝唑宫腔冲洗治疗产褥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过氧化氢 甲硝唑 产褥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塞米松联合过氧碳酰胺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鼻吸氧+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过氧碳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时羊水性状。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几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羊水Ⅱ度、Ⅲ度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过氧碳酰胺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效果显著,能降低产妇剖宫产的几率,改善胎儿宫内窘迫的缺氧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过氧化碳酰胺 第二产程 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本研究运用艾森克情绪稳定测验对罪犯服刑初期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2月至6月,陆续选取符合条件的新入狱罪犯,按犯罪组和犯罪类型配对,每组120人,共计240个被试,进行第一次测验。一年后重测,了解不同犯罪组、不同犯罪类型入狱时和入狱一年后的情绪变化差异。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狱初期,所有罪犯的自卑、抑郁、焦虑、强迫性、自主性、疑病症和自罪感都明显偏离了常模,但重新犯罪组无论是入狱初期还是入狱一年后,情绪都比初犯组稳定。犯罪类型之间情绪状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自主性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监狱教育和心理矫治的对策。

  • 标签: 情绪稳定性 重刑犯 罪犯心理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33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治疗效果,优2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91%。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上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出血性休克和腹腔脏器损伤,在抗休克的基础上早期手术探查治疗然后考虑骨盆骨折的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 骨盆骨折 非手术治疗 外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结论在不稳定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确定骨折分型,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经一个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为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实行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风阳上扰型)及其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风阳上扰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2周的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对GSH-PX的影响,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与GSH-PX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GSH-PX升高;同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GSH-PX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NIHSS评分、GSH-PX值改变效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风阳上扰型)疗效好及能够升高GSH-PX值且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风阳上扰 GSH-P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在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门诊就诊的106例被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51)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55)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老年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针灸、功能训练、蜡疗、汽疗、痉挛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心肌群的稳定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核心肌群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从方法学角度,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的重复性及稳定。方法入选60例健康人,连续记录48h动态心电图,观察长程HRT和短程四个时段HRT(白天、夜晚、凌晨、清晨)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离散度(TD)连续两天的数值及其相关性,以及24h内HRT动态变化特点。结果长程TO、TS、TD各指标连续2天的数值问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长程与短程HRT检测均具有较好重复性。HRT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科学的反映自主神经活性的临床指标。HRT可能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动态观察HRT更具临床价值。

  • 标签: 窦性心率震荡 重复性 稳定性 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行经皮闭合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的4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行经皮闭合内固定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43例患者经过手术并在我们进行全方位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并在随后的跟进观察中均表现良好。结论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不稳定骨盆骨折行经皮闭合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闭合内固定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配伍注射液中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并观察配伍注射液的ph值和外观。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分别与三种不同注射液进行配伍,在配伍后8小时之内,其外观和ph值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依达拉奉含量稳定。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分别与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这三种不同注射液进行配伍,在配伍8小时之内使用稳定,但是在临床上需要谨慎使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采取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例,其中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