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口腔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普发性病症,尤其是牙周病,对口腔的危害极大,不但危害我们的牙齿,且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所以人们必须重视口腔卫生,对牙周病做好防范措施。本文针对牙周病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 标签: 牙周病 发病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的定义是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的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通常为胎盘娩出至产后2h、产后2h至24h这两个时间段多发。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胎儿娩出后,产妇的阴道大量流血及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抢救,随时随地都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后出血 病因 预防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环境污染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影响,逐年增加的发病人数要求宁东医院医务人员提高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诊断的警惕性和诊疗水平,规范疾病的诊疗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矿区化工企业、电厂等的开工建设,严重影响矿区的环境,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警惕性不高,存在严重的诊断不足,治疗方面不规范。结论加强宁东医院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知识的学习,提高诊疗水平,向环保单位提出合理的建议,加强环保监测,要求企业做好环保防范。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环境保护 调查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武进区通过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达标考核后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效果。方法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总感染率2006、2016年分别为1.95%和0.10%;本区人体肠道线虫感染虫种有4种,包括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结论武进区的肠道线虫感染率曾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通过采取定期集体服药驱虫等防治措施,肠道蠕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 标签: 人体 肠道线虫 感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监测及检测,阳性标本分离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连续两年共7590例血培养标本,分离出阳性标本1092株,阳性率为14.39%,其中革兰阳性菌378株,占34.62%,革兰阴性菌698株,占63.92%,真菌16株,占1.4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比较复杂,耐药性强,定期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尿路感染患者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4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内科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患者主要以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放射检查显示脑囊虫病灶,吡喹酮和/或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点突出,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处理;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认识,改变不良卫生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对降低其发病率及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囊虫病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23例ICU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就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做好详细统计。结果本组23例患者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氏阴性菌60例,革兰氏阳性菌5例,真菌3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P<0.05);检出前三位菌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三种菌种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不断强化监测力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最大程度避免耐药菌。

  • 标签: ICU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300例,采集腹泻粪便作为样本,通过培养、检验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检验阳性率。结果300例患儿中共计检出病原微生物192例,分别为轮状病毒(41.1%)、大肠埃希菌(21.4%)、沙门菌属(15.6%)、志贺菌(9.9%)、其它(12.0%);且6个月~3岁之间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患儿感染率和年龄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提示医护人员注重这些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小儿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就诊的51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原体引发的小儿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不同病原体至小儿肺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同时患儿发病年龄也多有不同。结论不同病原体所致小儿肺炎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典型表现,临床治疗可依据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

  • 标签: 病原体 小儿肺炎 临床特点 典型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比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的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63例,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和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以及对接受治疗收到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发现,胆红素功能过低而致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因胆红素含量过多而致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95%,因胆汁排放异常而致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这一疾病,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送医,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治愈率有着十分明显的提高,同时不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结果,并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3例患者均采集痰液送检,统计两组患者成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83例患者痰液中共分离出243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为23.04%,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9.87%)、表皮葡萄球菌(9.4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35%)、屎肠球菌(9.88%)、白色念珠菌(11.52%)等,差异显著P<0.05。83例患者中,感染≥2种病原菌者为68例,占比为81.92%,仅15例患者感染1种病原菌(18.07%)。结论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且复杂,应做好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尽早开始肺部感染预防。

  • 标签: 急诊 监护病房 肺部感染 病原学分析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明确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1对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接种血平板进行细菌培养﹑接种肺炎支原体培养管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2本次试验研究的痰标本来源主要为内科和儿科患者共170例标本,并进行年龄分组,以观察两种年龄人群的感染差异。结果抗酸染色阳性2例均在成人组,成人组细菌培养阳性18例占20.7%,170份痰标本支原体抗原阳性例60例;阳性率35.2%,其中成人组阳性率44.8%(39/87),幼儿组25.3%(21/83)结论支原体感染占上呼吸到感染的比例大,成人组和幼儿组无显著意义,细菌感染成人组显著高于幼儿组,结核杆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因此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进行病原体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及时调整用药,可以减少细菌耐药率的出现。

  • 标签: 支原体 细菌培养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集粪便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原菌检出率为76.0%(38/50),其中志贺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50.0%、26.3%、21.1%,其它菌株检出率为5.3%,志贺菌属检出率高于其它菌种(P<0.05);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其耐药性较高,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外科复杂感染一例的病原学证据分析探讨,找出总结这类严重疾病的微生物感染菌鉴定对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方法对特殊一例外科复杂感染患者在就医,检查,诊断,手术,治疗,微生物鉴定,对症合理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这例外科复杂感染坏死性筋膜炎主要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导致的严重感染,是一个威胁生命,高死亡率的疾病。临床迅速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是必须的。外科清创、坏死组织的彻底清除、创面的充分引流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高压氧、物理治疗等可以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但是特别重要的是找到这例复杂感染的病原学证据。患者一开始就需采用3种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通常是三代头孢菌素、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林霉素、甲硝唑、氨基糖苷类等联合应用,共同对抗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根据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敏感的抗生素,加强治疗和护理。患者最后痊愈。结论当前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人员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合作的,临床医生需要我们,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及时有效地找到感染源头,我们也需要临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认真检查,精心护理,密切协作,为患者解除病痛。

  • 标签: 外科 感染 病原学 证据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为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开展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因此,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病原生物学 教学 德育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痰培养病原体分布,为本院CAP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6年2月CAP患者共2297例,分别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结果2297例CAP患者826例(35.96%)病原学检查阳性。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52例;链球菌属79例;克雷伯杆菌属131例;葡萄球菌属12例。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的主要致病菌,因收集病例多数为老年人及合并有基础疾病者居多克雷伯杆菌属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培养 病原体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针对学科知识量大,内容繁杂,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断更新,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们的教学应如何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改变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实验课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之间297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菌株鉴定,并展开药敏试验;对于产ESBLs耐药表型菌株通过双纸片法实施再次确认。结果在全部2978份尿培养标本中,通过菌株鉴定,检测出病原菌819株,检出率为27.50%;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588株,占比71.79%;革兰阳性菌166株,占比20.27%;真菌65株,占比7.94%。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前两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1.28%、屎肠球菌11.36%。且产ESBLs菌耐药性较高。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一半比例,并且产ESBLs菌耐药性较高。

  • 标签: 泌尿系 病原菌 药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