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位固定方法。方法将806例需要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3例。实验组通过改进固定患儿头皮静脉穿剌时的按压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体位。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剌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膝部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应用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部固定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胃管固定法与透明敷贴胃管固定法在新生儿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透明敷贴固定胃管法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管道移位率,局部皮肤损伤率。结果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管道移位率及局部皮肤损伤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优于透明敷贴胃管固定法,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拔管率,降低了胃管固定处局部皮肤损伤的情况,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固定胃管法 新生儿外科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架与传统固定法对骨科创伤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用传统国定法,观察组19例采用外固定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与传统的固定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传统固定法 肘关节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体表双固定法在降低尿道并发症及提高患者舒适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内科留置尿管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体表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并发症发生例次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尿管体表双固定法优于传统方法,提高了尿管固定依从性,降低了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 标签: 留置导尿 体表双固定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高举平台U型固定法对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需要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进行高举平台U型固定方法,对比分析两组3d后情况(贴膜的卷边发生率、留置针接头处局部皮肤受损情况、该时间段内留置针受正常物理摩擦影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贴膜卷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U型固定法在留置针固定中可有效降低贴膜的卷边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高举平台U型固定法 老年患者 留置针固定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容易一起腰腿痛。由于外伤而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在对其伤残等级评定进行法医学分析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对外伤后腰椎间盘突出的损伤程度鉴定进行分析,并就其伤残等级评定的医学分析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为后续外伤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伤残等级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伤残等级评定 法医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岁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 标签: 1岁以内儿童 保健 效果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保险”固定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68例患儿均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皮静脉输液治疗。其中对照组34例患儿采用传统的穿刺和固定方法,观察组34例患儿在传统的方法上加用“三保险”固定法。对比观察两组方法的效果和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保险”固定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

  • 标签: &ldquo 三保险&rdquo 固定法 静脉输液 小儿 头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04月~2015年02月以来,骨科病房收治的10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和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情况。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予以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其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诊治方法。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连接棒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药师参与慢病用药干预分析,发现药师参与慢病患者用药过程,能够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几率显著降低,患者遵医嘱情况更佳,疾病控制情况较为理想。

  • 标签: 临床药师 慢病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地区两个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交通便利程度、附近公园和游乐场数目等各方面条件基本相似的社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社区随机选取100例婴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知识宣传指导的社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未开展的社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母亲育儿知识认知度评分,图书、益智玩具数量,每年带儿童进公园、游乐场以及每周为孩子讲故事的次数,父亲参与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使母亲积极参与至婴幼儿保健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父母对育儿知识的认知度,让父亲也积极的参与至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丰富婴幼儿的生活,增加婴幼儿的认知,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 标签: 母亲 婴幼儿保健 养育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58例(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29例)与参与管理模式的观察组(29例),观察护理管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高,操作技巧及理论知识评分高,P<0.05。结论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参与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依据PK/PD理论参与一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分析,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在参与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调整左氧氟沙星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用法用量,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合理应用PK/PD理论制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可以提高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将PK/PD理论合理运用于临床,能够提高临床有效地控制感染水平。

  • 标签: PK/PD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前参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发展性照顾,给予试验组患儿母亲参与式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摄奶量和睡眠时间,并对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住院时间、摄奶量和睡眠时间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母亲参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母亲参与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胶体金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样本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胶体金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抗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94例患儿中,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8例,阴性66例,阳性率29.79%;胶体金法检测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6例,阴性78例,阳性率17.02%,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ELISA法检测所需时间明显长于胶体金法(P<0.05)。以ELISA法为标准,发现胶体金法有12例假阴性,其假阴性率12.77%。结论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互有优缺点,胶体金法操作简易,检测所需时间短,但其假阴性率高,极易漏诊;而ELISA法检测阳性率高,但其操作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要求高,因此,临床可将胶体金法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筛检测手段,ELISA法则作为胶体金法显示阴性但临床诊断有阳性支持的复检方法。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参与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的管理效果,旨在更好的发挥专科护士在护理咨询与指导方面的优势作用,保障肿瘤患者护理服务延续性。方法以我院10名参与“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的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期间,专科护士负责护理并参与会诊管理,承担沟通、会诊协调、随访、会议记录、档案保存、提出护理诊断、参与病历讨论等工作。观察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58例患者“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中专科护士参与管理情况,自拟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家属及医生对专科护士护理及管理的满意度。结果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对专科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家属对专科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为94.59%,医生对专科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详见表1。结论专科护士参与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通过提出护理诊断、完善工作流程、履行工作职责等,可有效增快多学科会诊团队工作效能、提升专科会诊水平、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 专科护士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儿童热性惊厥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期间,来本院接收治疗的60例儿童热性惊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给予治疗组患者家庭参与式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治疗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患儿家属对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患儿家属对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满意度为7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热性惊厥健康教育中引入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护理的有效率,同时增加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儿童热性惊厥症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