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分析

周兰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岁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1岁以内儿童;保健;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40-02

儿童保健是当前小儿发育中关键的内容,保健活动开展中,涵盖各方面包括小儿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育。从小儿保健实际看,由于无法将自身情况用言语表达,加之部分家长在育儿经验上缺乏,即使在参与儿童保健中也可能出现不规律情况,表现为偶尔参加等,使小儿成长发育受到影响。本次研究将就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参与保健的1岁以内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参加保健情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39例儿童,男26例,女13例,1岁以内参加保健、体检频次为4次以内。观察组39例儿童,男24例,女15例,1岁以内参加保健、体检频次为5次以上。在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儿童保健档案查阅,了解儿童参与保健情况与生长发育情况,其中参与保健情况主要包括参与次数、鱼肝油添加等,而社长发育情况涉及儿童出生、1岁时体质量与身高等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以WPSxls表格汇总,统计学处理借助软件SPSS20.0实现,儿童身高、体质量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由均数±标准差(x-±s)描述;鱼肝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数(n)或率(%)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出生时与1岁时身高、体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儿童鱼肝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儿童出生1个月内鱼油肝添加32例,添加率82.05%(32/39),对照组儿童出生一个月内鱼肝油添加24例,添加率61.54%(24/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1例,发生率2.56%(1/39),对照组6例,发生率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伴随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在保健意识上逐渐增强,特别在育儿方面,更注重参与保健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新生儿父母在育儿活动中,仍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意愿育儿抚养,或在参与儿童保健中有不规律表现。如部分儿童参与保健中,仅停留在打预防针层面上,无其他额外检查,这便导致新生儿在缺乏维生素D情况下,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再如部分新生儿参与保健活动中,忽视新生儿的营养补充,如未按保健要求,在出生后1个月内添加鱼肝油,儿童成长中缺少必要的辅食喂养,直接导致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另外,参与保健活动中,本次研究中可发现,有部分儿童1岁以内保健次数低于4次,无论疾病检查或身体各元素缺失情况,均无法被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因此受到影响。

既往研究资料中,对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情况进行分析,如吴昕杰等在研究中提及[2],部分社区婴幼儿家长在儿童保健知识上较为缺乏,在参与儿童保健中一般有明显不规律表现,如未在指定时间内检查,或未按照保健要求为婴儿提供营养支持,需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强化婴儿家长保健知识内容,提高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而其中婴幼儿家长表现与本次研究中所得出结论基本相近,如对照组儿童在鱼肝油添加率上明显少于观察组,而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反映出部分家长在参与保健效果上较差。同时研究中比较,观察组儿童在身高、体质量等方面,出生时无明显差异,而1岁时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规律性参与保健,对提高保健效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可发挥重要作用。为保证儿童参与保健效果提高,实践中也可强化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儿童报检工作。

综上所述,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6):171-172.

[2]吴昕杰,许伟红.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9):3680-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