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急救患者护理过程中关于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本院急诊所收治的所有急救患者中选取其中的4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这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识别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院前急救依从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精神,从而提高第护理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 标签: 急诊急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率和行为学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更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628例MSM调查对象,HIV阳性率为7.1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83%。最近6个月,82.80%的调查对象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1次肛交性行安全套使用率为88.8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5.76%;近1年中,93.95%的MSM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或同伴教育服务。结论MSM的HIV感染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建议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安全套推广以及规范性病诊疗等综合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感染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内疚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其效能可分为消极的道德情绪和积极的道德情绪。当人们产生内疚心理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倾向,其作为对内心愧疚的补救。

  • 标签: 内疚 情绪 行为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粘贴式腕带在ICU患者身份识别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ICU使用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粘贴式腕带粘贴于病员服的胸前,对照组采用常规打印电子腕带佩戴于手腕或脚踝。定期观察两组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核对所需时间、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腕带在实验组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核对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腕带导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使用粘贴式腕带粘贴于病服胸前可减少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识别所需时间,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士核对的依从性,准确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患者 改良腕带 身份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厌食症的心理行为,为小儿厌食症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接诊的的5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等方法了解小儿厌食症的心理行为,根据其具体原因,采取心理疗法等具体对策对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结果引起小儿厌食的心理行为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情感障碍以及其他原因。经针对性治疗后,患儿食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显著。讨论分析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依据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为合理治疗、及时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厌食症 心理行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异常行为 心理治疗 矫正 心理引导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McMaster过程取向家庭功能模式理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对一个家暴家庭长大的青少年基于家庭功能干预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其家庭系统运行不良息息相关,修复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改善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问题行为 家庭功能 个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合并心衰早期识别进行剖析,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H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心衰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0例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5例并发心衰,发生率4.54%,均得及时处理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HD患者并发心衰早期准确识别,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死亡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力衰竭 早期识别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24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结果本组24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基本痊愈者6例,症状好转者15例,症状无改善者3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结论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行针对性药物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积极认知行为疗法对不同文化程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文化程度分成经典组31例和改良组32例,分别采用经典ACBT和改良ACBT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及半年后随访时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均获得良好疗效,有效率分别为74.19%、96.86%,治愈率分别为22.58%、43.75%,改良组优于经典组。(2)两组各时间点疗效无性别差异。(3)两组各时间点疗效存在年龄差异。结论(1)改良ACBT用于较低文化水平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确定的疗效。(2)ACB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有段,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经典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改良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4月至2017年04月期间于本辖区县级医疗机构就诊及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加强的健康教育,对比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遵医率与对照组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对照组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其遵医行为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ICD-10强迫症诊断标的患者40例,给予患者药物及心理治疗后,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对强迫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后,患者强迫症状及与强迫症相关的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总有效率为80%,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强迫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促进其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强迫症 心理护理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冠心病护理工作期间,观察行为护理模式应用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13例)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12例)行为护理模式;对护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护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获得确切改善(P<0.05)。结论在开展冠心病护理工作期间,行为护理模式充分应用,对于护理优良率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减少可以确保,从而为冠心病临床治疗发挥显著辅助配合效果。

  • 标签: 行为护理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为深入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认知程度及遵医行为的影响,在工作中运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认知程度及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认知程度在健康教育后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p<0.05),遵医行为也明显提高(p<0.05)。因此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肝硬化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肝硬化 认知程度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积极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使用经典ACBT及改良ACBT分别对文化程度不同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及半年分别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综合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30%患者获得临床治愈,ACBT治疗效果没有性别差异,但是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0岁组显效最快,30岁组与40岁组显效时间及效果均相当,50岁组效果较差。结论ACBT治疗抑郁症有确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治疗 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问题普遍存在,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性格等方面。心理行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取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家庭综合教育模式进行干预。

  • 标签: 心理行为问题 农村 留守儿童 系统家庭 综合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效果好于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各项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心理行为预防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所在地区的儿童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养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给予对照组儿童常规教养措施,给予试验组儿童心理行为预防干预。比较两组儿童教养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并对两组儿童教养后的社会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儿童教养后的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儿童心理行为预防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儿童 心理行为 预防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生命支持,心电监护仪观察动态心电变化,心电图识别基本知识,监测各种基本项目,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药物处理。结果本组患者20例在24h获得控制,其余全部在72h得到控制。其中21例患者经过电除颤及运用心律失常药后复苏成功。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小组,确定“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为主题,对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由76%提升到90%。结论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是各项诊疗护理工作重要的前提,开展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无陪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腕带 新生儿身份识别 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