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社区慢性病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了ADL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昆明市部分社区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对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不同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慢性病数目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日常活动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对照组以及加行心理护理的60例实验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组间实验指标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水平,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 血压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科治疗的肠癌术后1~5年生存期患者100例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测试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测试组采用常规心理疗法结合团体心理护理方法。结果SAS在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显著;SDS在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有显著性,干预有效。结论团体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并能够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团体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心理干预对患者全身麻醉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72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气管导管拔出前后3min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管前后3min的心率(HR)、无创动脉平均血压(MAP)与入室时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拔管前后3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入室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MAP、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63.89%(23/36);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8例,躁动发生率为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85,P=0.0024)。结论全麻手术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在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的躁动情况,提高配合程度。

  • 标签: 麻醉 手术 心理 躁动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首发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SCL-90)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CL-90、血压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降低血压。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发高血压 心理状态 血压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创伤骨折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更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创伤骨折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笔者综合考虑个体与群体、家庭、学校等多方关系,对青少年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行为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整体研究,现作如下综述。

  • 标签: 青年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整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抑郁心理的治疗效果,并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价方法。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并且将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抑郁心理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干预组的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抑郁心理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担心程度,还能够良好的对于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晚期肺癌患者 抑郁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临床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相应的心理维护对策。方法从我院普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每个科室随机抽取10名临床护士(共40名临床护士)参与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2016年11月-2017年1月对所选护士实施心理维护,对比心理维护前后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1)40名临床护士中,强迫表现占比为67.5%,显著高于焦虑、抑郁表现占比(P<0.05),而不同科室护士的焦虑、抑郁、强迫表现占比也具有一定差别;(2)实施心理维护后,与心理维护前相比,本组临床护士的31项心理健康测评表(MHAF-31)、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焦虑、抑郁、敌对等表现,且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问题构成状况具有差异性,而通过针对护士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维护措施,则有助于改善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临床护士 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心理维护对策
  • 简介:摘要研究通过664份心理学形象调查问卷得到心理学和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对心理学形象评价上的总分及各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心理学学生对心理学形象的外显态度比非心理学专业得分更高态度更加积极;以6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Karpinski(2005)提出的范式SC—IA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探究对心理学形象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都对心理学形象存在内隐效应,不相容任务用时均值均比相容任务用时长,说明内隐态度偏向对心理学形象的积极评价,同时心理学专业与非心理学专业被试在外显与内隐态度上都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心理学形象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 内隐联想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癫痫儿童心理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就诊的癫痫儿童患者共54例,按照患者就诊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心理干预治疗组各2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采用心理状态评分量表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患儿经过心理干预治疗,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42.50±2.00)、(43.07±2.06),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心理干预治疗组患儿生活满意率、情绪、精力等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癫痫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癫痫儿童 心理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选择收治的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偏头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当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 心理状况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显著的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心里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肿瘤 心理护理 化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以76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38例)及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SAS评分、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没有疼痛者比例、轻微疼痛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疼痛上均有良好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卵巢囊肿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方法4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随机分组,每组20例;实验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每日1片,睡前口服”;对照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每日1次;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每日1片,睡前口服”。均口服药物8周。期间无因服药不适导致停药患者。治疗8周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组织评分(IPSS),尿急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等,来对比分析二者差别。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不但能改善IPSS,尿急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而且具有较好安全性。结论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托特罗定 甲磺酸多沙唑嗪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肝胆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7月我院收治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56例,随机分为品管圈组和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方法干预。找出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并发症和早期下床活动情况。结果品管圈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排气、进食和下床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而早期下床活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帮助提高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增加早期下床活动率,帮助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肝胆术后患者 早期下床活动率 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