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食道癌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探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患者术后活动依从。结果食道癌术后活动依从从品管圈前56.8%提升到品管圈后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食道癌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有利于术后的医疗护理的实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食道癌 活动依从性
  • 简介:妇科术后病人因长时间卧位容易引起腹胀,翻身困难,全身酸痛等不良反应,加之切口疼痛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影响食欲和睡眠,对病人的康复不利。适当的活动不仅能促进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增强抵抗力,而且能通过早期活动树立病人的乐观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成功地摸索出一种简便的起床方法,自1998—2003年在临床应用于506例子宫切除术后及附件切除术后的病人,效果满意。

  • 标签: 早期下床活动 效果观察 妇科患者 机体生理功能 子宫切除术后 2003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本科贯彻执行早期下床活动的23名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与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最终家属放弃出院外,5名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并最终康复出院,其余16名患者均顺利转出ICU在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最终顺利出院。所有患者下床活动期间未发生脱管事件,未发生因下床活动导致需要紧急抢救。结论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理机能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重症患者 早期下床活动 实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内选择我院收诊的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占5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方法: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月内选择我院收诊的 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占 5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评价对心脏开胸术后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开胸术后患者9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达标及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达标比率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心脏开胸术后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心脏开胸术后 品管圈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达标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肠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治疗的100例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照组),在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28日期间治疗的100例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管理(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为6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观察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提升到了91%(P

  • 标签: 早期下床活动 肠癌 品管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胃肠道术后病人在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当前胃肠道术后在早期进行下床活动的现状、影响因素、护理干预进行分析。

  • 标签: 胃肠道术后 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8~1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对照组于术后16~2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进行早期下床运动后,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0例(80.0%),24~48小时内排气患者有10例(20.0%),没有超过48小时的排便患者;对照组在术后16-20小时进行下床活动,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例(8.0%),在24~48小时内排气的患者有18例(36.0%),超过48小时排气的患者有28例(56.0%)。观察组术后排气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在麻醉剂失去药效时(术后8~10小时),就应开始在床边进行较简单的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肠胃的蠕动,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肛门排气功能,减少术后止痛剂的使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运动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5月作为研究期,病例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病例数量为84例,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不仅实施常规护理,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创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0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4.76%,对照组发生3例创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21.4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量化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95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开始施行量化的下床活动干预,循序渐进。并选择同期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不进行量化的活动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术后死亡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住院死亡,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部手术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干预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腹部大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PDCA质量改善小组,通过调查和分析影响腹部大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关键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结果实施PDCA后肝胆外科腹部大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64%提高到92.97%,患者满意度从84.8%提高到9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肝胆外科腹部大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临床护理质量改善的有效方法。

  • 标签: PDCA 腹部大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囊炎术后患者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炎患者104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和实验组(52例),对分别应该常规护理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参照组9.62%VS28.00%,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术后患者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对术后并发症的降低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胆囊炎 术后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方法将本院自2010年1月~6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个责任护理组,其中,观察组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为5~10分钟,对照组63例,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同样为5~10分钟。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要早,腹痛腹胀的并发症也有了明显减轻。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即术后8~10小时)就开始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的蠕动,尽早恢复患者肛门的排气排便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并减轻切口疼痛,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 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