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质量控制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现代分析方法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但长期以来,其质量标准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全面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不能有效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其疗效与安全。

  • 标签: 中药材 质量控制 分析方法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盐炙法,酒炙法。结论通过精致炮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药 炮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1日-2017年4月1日)于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对两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次数进行统计,观察组次数为(2.32±0.5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次数为(8.75±2.14)次,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76.66%)。结论在中药调剂中,运用中药处方分析,对加强患者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显著的帮助。

  • 标签: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调剂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古今中药炮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从而对中药炮制的研究现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中药炮制 有效 安全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解中药药理药性,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中药预防疾病的进展,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多含有中药药理药性,这些抗生素在应用的过程中与西药不同,医生应该谨慎使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金银花、鱼腥草以及板蓝根等几类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提高临床上应用抗菌类重要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合理发挥抗菌类重要的功效,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对中药免煎颗粒的优劣进行评估。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这段时间内的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的销售情况进行汇总,从而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销售概况,然后总结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选择情况与治疗效果的优劣,以便于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选择。结果通过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这段时间内的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的销售情况的整理,发现两种不同形式的药物都呈现出一种向上的销售趋势,但是中药免煎颗粒的销售情况要稍次于中药饮片。而且,在医院不同的科室销售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药饮片的选择多出现在医院的中医内科、针灸理疗等科室,而皮肤门诊、中医外科等科室选择中药免煎颗粒的情况更多。讨论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两者在销售趋势上都是保持向上的势头,在医院中的不同科室的药物配方中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中药免煎颗粒,相较于中药饮片,特点很鲜明简单、方便、机械化生产、很科学,但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煎煮的中药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针对中药免煎颗粒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加以改进。

  • 标签: 中药免煎颗粒 中药饮片 优劣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脂肪肝患者给予中药辨证施治。结果症状均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B超或CT检查肝的影像均有所改善。结论中药辨证施治在治疗脂肪肝上效果十分显著。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在脂肪肝的治疗上多采用去脂、降脂药物或者抗氧化剂等西医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若服用不当,反而危害肝脏,加重脂肪肝的病情。我们对本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 标签: 脂肪肝 中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服用中药的患者,对已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自身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有关。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关对策,可提高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以提高中药调剂质量。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发生的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38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结果38个案例当中7例是因为中药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致,5例是因为混淆炮制品导致的,5例是因为中药剂量错误导致的,4例为因为脚注执行错误,5例是因为中药植物取位错误,4例是因为发药与药房之间交接不清楚等等。结论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大多数是与管理不到位有关,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药调剂的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流程操作,加强操作过程监督。

  • 标签: 中药调剂 质量 因素 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就中药龙胆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后的应用做简要论述。

  • 标签: 龙胆 炮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怎样合理使用中药。方法结合患者病情,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称取适当的剂量,制定合理疗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用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临床医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中药的合理用药,可提高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整体观念、重视辨证论治,把握中药药性及配伍禁忌,真正做到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临床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遗尿的原因及表现,通过治疗,提高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通过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论通过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小儿遗尿的疗效。

  • 标签: 中药 针灸 治疗 小儿遗尿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中药房工作人员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一般管理方式,给予研究组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工作人员调剂准确性以及药品调换率。结果在调剂准确性方面,对照组是66.7%,研究组是1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药品调换率方面,对照组是66.7%,研究组是3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项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均具有意义。结论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用于中药房管理之中,不但能够降低药品调换率,同时也能增强调剂的准确性,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药质量 规范化管理 中药库房管理
  • 简介:摘要疣是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多发生在手掌及足底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反复发作。本文采用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掌疣4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中药 外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126例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生化汤加减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B超确诊宫内有少量残留物的患者24例;经中医治疗后残留物完全排出者22例,占91.67%;有2例患者行清宫术,占8.33%;口服中药后宫内残留物排出最长一周,最短三天。结论针对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给予中药生化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不全流产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渴症的中药及针灸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消渴症患者33例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上消型15例,中消型8例,下消型10例。经治疗上消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中消型患者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9%。下消型患者,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0%。结论中医药针灸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值,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 标签: 消渴症 中药 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炮制、未经炮制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6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未经炮制中药治疗,分析组实施经炮制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分析组治疗优良率为96.87%;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8.75%,且分析组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1.87%,明显分析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炮制与未经炮制的中药来治疗患者相比较,经炮制中药效果更为良好,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经炮制中药 未经炮制中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产后尿储留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属于一种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但是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危害较大。产后尿储留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尿储留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正常哺乳,因而要采取及时治疗和干预措施。近年来,中医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拿按摩、针灸、中药封包等疗法治疗产后尿储留效果较好,而

  • 标签: 产后尿储留 中药封包 临床疗效 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