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在提高护理服务管理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实际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内我院护理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按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分为2照,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比分析管理实施前后我院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模式后观察组就医环境(75.55±5.22)分,基础护理(76.22±5.55)分,专业技能(83.11±5.36)分,服务态度(83.36±5.23)分;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对照组8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层医院在提高护理服务管理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服务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事业离不开社会公众支持和参入,无偿献血也是非常重要挽救生命事业。血站良好形象建立,有利于社会公众正确认识无偿献血事业,关注、信赖血站无偿献血工作,积极支持并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血站良好社会形象树立,依靠是血站一线采血服务人员与公众相接触所有人员良好素质和优良行为表现,这些除了对血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基本素质以外,提高员工执行力,对于全体员工时刻按照血站宗旨和文化、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去正确履行献血招募和服务等其它职责尤为重要。

  • 标签: 血站 执行力 社会形象 采供血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7年5月引入质量检测管理,比较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引入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200件)、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引入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200件)消毒供应中心供给医疗器械抽样检查结果。结果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引入后医疗器械抽样检查不合格总率为,明显低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引入前,P<0.O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实施质量监测管理可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供给医疗器械不合格总率。

  • 标签: 质量监测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7月—2018年8月240例质量管理样本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120例质量管理样本作为改进前组,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进行持续质量改进120例质量管理样本作为改进后组,然后比较分析管理前与管理后物品平均送达时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后,物品平均送达时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改善物品平均送达时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率与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作用效果研究。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制度执行、护理书写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作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循证护理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质量控制理论及方法对血液净化质量改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度至2018年度6月底进行血液净化患者共84例,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另外一组作为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参考质量控制方法制定优化式质量持续改进控制措施并实施。观察两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中,试验组经质量控制措施优化后,其在质量评分、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有突破(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应用优化质量控制办法,能够有效提升血液净化质量,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干预性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性护理模式组开展干预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认知水平、血糖和血压控制时间、遵医行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血糖和血压;护理投诉率。结果干预性护理模式组满意度、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血糖和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认知水平、血糖和血压控制时间、遵医行为、护理投诉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生活质量 干预性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价值。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100例急诊科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PDCA循环护理可以显著地降低护理风险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PDCA循环 护理风险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发挥质控组长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作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方法成立消毒隔离、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手卫生执行管理五个质控小组并选定小组长,每周对供应室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科室各项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018年6月—2018年8月各项检查合格率分别为消毒隔离合格率96.6%、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合格率98.2%、安全管理合格率99%、物资管理合格率99.5%、手卫生执行合格率93.1%,科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结论成立质控小组发挥质控组长带头作用,能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在我院血透中心行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计算运用PDCA前后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观察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血透患者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作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长期血透导管比率为22.4%(56/250),运用PDCA管理模式后长期导管比率逐年下降,2018年1月长期导管比率降至11.2%(34/302)。结论PDCA方法在持续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切实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基层医院 血透导管比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又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具体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质量和BMI有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够极大改善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应用OEC模式效果。方法将OEC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对比消毒供应中心应用OEC管理模式前后工作质量。结果实施OEC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明显提高(P值<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应用OEC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质量管理水平。

  • 标签: OEC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化门诊药房建设与发展导向,并为之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自动化门诊药房正式投入使用,将使用前6个月(2016年7月至12月)药房运营情况作为对照组,而将自动化药房投入使用后第7个月至第12个月(2017年7月至12月)药房运营情况作为实验组。结果门诊自动化药房投入使用后,门诊药房药品管理、调剂质量、药师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自动化门诊药房投入使用能大大提高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药房 自动化 药品管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延续护理,对照两组患者依从性、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依从性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够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卒中患者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初生婴儿睡眠质量影响。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定本院出生初生婴儿90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甲组(30例,采纳母乳与配方奶联合)、乙组(30例,采纳纯母乳喂养)、丙组(30例,采纳配方奶喂养),比较睡眠质量优良率。结果甲组睡眠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乙组、丙组,P<0.05。结论母乳与配方奶联合喂养可有效改善初生婴儿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喂养方式 初生婴儿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烧伤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科室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68例烧伤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OL测定量表测量评定。结果烧伤面积<50%患者,QOL各项评分优于≥50%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患者,QOL各项评分优于未接受康复治疗患者;有配偶烧伤患者,QOL各项评分优于无配有患者。各项目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婚姻及康复治疗与QOL评分有相关性。结论烧伤患者康复期,康复治疗、烧伤面积、婚姻情况等,都会对患者生存质量形成较大影响,应在烧伤康复期进行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烧伤康复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A对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于2018年01月—05月抽查终末护理病历100份作为常规组,分析总结其缺陷、问题,并进行RAC分析,实施针对性优化和改进,并将优化和改进之后2018年06月—12月100份终末护理病历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病历缺陷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RCA控制护理文书质量,效果确切,患者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RCA 护理文书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老年痴呆护理应用效果,探讨其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造成影响。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抽选出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具体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3.33%,实验组为96.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更能够保护患者安全,同时还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老年痴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合理布局对急诊护理质量影响。方法我院急诊科布局改造前后对比,研究对护理质量影响。结果在实施改造后实施抢救前时间(110s)明显低于改造前(180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发生不良事件率(0.98%)明显低于改造前(5.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满意度(99.35%)明显高于改造前(80.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布局合不合理会影响急诊科护理质量,为实施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 合理布局 护理质量 急救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爱护理模式对普外科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106例普外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关爱护理,参与研究护士共26名,随机分入两组各13名,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服务态度、患者关爱、基础护理、实践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9%)(P<0.05)。结论在普外科采用关爱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关爱护理 普外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