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周炎、关节炎患者运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纳入的50例肩周炎、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神经肌肉刺激,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运用于肩周炎、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明显,快速降低疼痛,促进相关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关节炎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肩周炎 神经肌体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压神经松解术治疗,同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人数30例(常规治疗+神经肌体仪),对照组人数30例(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患者康复情况,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SNCV、MNC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周围神经卡综合征者治疗时使用神经肌体仪,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疗效 神经肌体仪 神经功能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足月分娩且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108例随机分组各54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腹围各数据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妇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盆底神经肌肉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痛,增强肌肉张力,提高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按摩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transcranialultrasound-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tion,TUS-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TUS-NMES。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表进行比较,从而评估两组之间临床疗效和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而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好转(P<0.01),且治疗后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应用治疗吞咽功能改善明显,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TUS-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有效,且联合应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后,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常规康复训练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腔肌肉低频点自己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搜集2016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及治疗组(盆底肌肉低频点刺激治疗),每组均分为36例,观察及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产后尿潴留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为(45.35±8.41)ml、膀胱容量为(354.40±21.53)ml较治疗干预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残余尿量(90.61±14.71)ml、膀胱容量(316.24±22.72)ml;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应用盆底肌肉低频刺激对产后尿潴留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张力得以恢复,同时减少会阴伤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 产后尿潴留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术后采用延伸护理成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脑深部刺激术)56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将其随机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术后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了(82.38±4.4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只有(65.35±5.01)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术后延伸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 延伸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刺激技术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7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观察与处理,观察组采用仿生物刺激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记录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3.713,P<0.05),且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7.1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刺激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尿潴留 仿生物电刺激技术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频脉冲刺激配合穴位按摩对腰突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法将40例腰突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腰突症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频脉冲刺激治疗配合穴位按摩对疼痛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别。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频脉冲刺激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腰突症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中频脉冲电刺激 穴位按摩 腰突症 疼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刺激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护理作用。方法观察165例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疗效,随机均分对照组81例,观察组84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观察组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临床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护理应用于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安全有效。

  • 标签: 盆底障碍性疾病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观察组在上述麻醉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情况、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手术室时两组患者MAP、HR、SpO2、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切皮时、手术进行20min时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SpO2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麻醉不适感,止痛效果理想,并可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推荐推广。

  • 标签: 神经定位刺激器 臂丛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和幼年期大鼠(P20~P38),受强电刺激刺激后形成兴奋性,上传至海马,前皮层;方法检测受电刺激前后脊髓背角,海马CA1区和大脑前皮层的LTP;结果相同伤害性刺激条件下,新生和幼年大鼠表现与成年期比较,其LTP以A类纤维兴奋我主,给予ifenprodil后明显抑制。结论在减轻新生和幼年期大鼠受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亦抑制NMDA受体中NR2B亚单位为主。

  • 标签: 新生期和幼年期大鼠 长时程增强 中枢神经系统 NR2A/NR2B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及程控调节效果和护理质量,修订了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流程,确定了护理对策,加强了术前、术后评估、开机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和安全管理,并进行质量及效果跟踪。采用规范的配套的护理流程,可有效实施护理措施,正确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调节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和神经生理特点。方法调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科室诊治的105例脊肌萎缩症儿童,分成儿童脊肌萎缩症观察组及对照组,监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测定。结果观察组的儿童上肢远端肌肉肌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有此症状的患儿要高度怀疑为儿童脊肌萎缩症疾病,采用电生理肌电图检查能够对病情提供更加客观的诊断依据,在临床中能够大力实践、推广。

  • 标签: 儿童 脊肌萎缩症 临床 神经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神经生理的相关状况。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本文选择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神经传导波幅、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的变化状况。结果在本文的调查当中存在7例患者发作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28.00%;20例患者在发作期存在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的状况,而且患者传导速度存在减慢,波幅存在降低,患者的F波和H反射潜伏期趋于正常或延长,占80.00%;对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以后,患者的血钾能够恢复正常,血甲恢复正常之后,患者的神经传导也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能够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神经传递障碍,使得患者存在有感觉异常的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采用补钾治疗,能够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消失,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神经电生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为主,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神经恢复,为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入94例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功能性刺激治疗,观察组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失禁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87.2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分级比较中两组治疗前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膀胱颈活动度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膀胱颈活动度比较中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临床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效缓解尿失禁状况,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盆腔功能障碍 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刺激在初产妇催乳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分组软件将我院收治的82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催乳治疗,41例)与观察组(予以低频脉冲刺激催乳治疗,41例),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8h泌乳率(68.29%)、12h泌乳率(75.61%)、24h泌乳率(82.93%)以及48h泌乳率(92.6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6.34%、51.22%、60.98%、73.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而言,应用低频脉冲刺激能有效促进产后泌乳,从而提高初产妇的哺乳质量与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初产妇 催乳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麻醉应用七氟醚联合管麻醉的情况。方法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实施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管麻醉。统计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HR、MA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时段HR、MAP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与躁动发生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麻醉应用七氟醚联合管麻醉患儿各时段的HR、MAP变化情况较好,患儿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醚 骶管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40例,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和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颇为理想。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